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18页).doc
《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第 18 页 第八章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政府及非营利部门中由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传统人事管理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管理新潮。公众对公共部门期望的增高、私人企业革新成就对公共组织的压力和示范效应、大众传媒普及和日益增长的监督作用等,都成为公共组织改革的主要动力。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对于以专职人员与志愿者并存为特色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章在介绍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的要素构成中的人力资源内涵,强调了作为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构成的最
2、重要的特征的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的二元结构,分析了志愿者与受雇的专职人员之间的区别,重点介绍了志愿者的管理的不同模式与主要激励方式。在借鉴一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最后,探讨了完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宏观环境和改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的可能途径。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在影响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三大类组织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之中,企业是经济组织,其职能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政府所拥有的是社会管理的职能,非营利组织实施的是社会服务的职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均称为公共组织。本章主要以非营
3、利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首先要分析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作为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部分相同的特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公共组织产生压力和示范效应。在管理过程中都包含“入口”、“在职”、“出口”三大环节,设立组织竞争、激励、开发、保障等管理机制,以及人员聘用、选拔、考核、奖惩的一些具体管理措施、方法和技术等。与此同时,由于公共组织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它又有区别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独特性。 (一)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特性。公共组织是为适应社会公众自我管理需要而产生
4、的组织,因而其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种着眼于社会全局的 “公共性”特征和“社会性”管理内涵。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社会职能从政府转移出来,交给非营利组织来承担,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共性特征将更加突出。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公共性方面,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价值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在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时应有所注意;另一方面,强调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共性,并不意味着不考虑成本。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任何一个组织在履行其职能时必须考虑成本。公共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成本是其成本的最主要部分,公共性要求公共组织在成本一定的
5、条件下提供尽可能优质的公共服务。因此,在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机制和方法方面,公共组织与企业又有很多相同之处。 (二)服务性 服务性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属性。服务性体现在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和特点上。公共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无论是政府还是非营利组织,他们提供的公共产品大多以服务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服务与企业组织的“服务”有着本质区别。公共组织的服务,是将社会的利益摆在核心地位;而企业组织的服务,通常是有偿服务,这正是区别两种“服务”性质的分水岭。因此,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不是像企业组织那样是为本企业牟取利益。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
6、价值,其目的是让人力资源为本企业回报更大的利益。而公共组织对其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公共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公共人力资源的价值,其目的不是为公共组织自身谋求利益,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公共产品的服务性特征使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在实现其组织职能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因为,服务产品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提供者的劳动积极性、工作创造性和职业化程度,这些都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何题。 (三)公开性 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公共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公开性成为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往往是企业商业秘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往往是公开的,受到社会
7、公众和组织内员 董克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特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与实践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论文,2004工的监督。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公开性在保证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公平性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的要求。 (四)复杂性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既受到政府组织的影响,也受到工商企业部门的影响,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特殊性也增加了对其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了对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难度上。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产出具有不同于私营组织产出的特点,间接的非市场产出使得
8、对最终产出的贡献程度难以捉摸和难以度量,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五)稳定性 与企业组织相比,公共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其组织结构很少发生变化,管理模式也很少发生根本性变革,这对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影响。这种稳定性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由于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稳定,员工的组织预期和行为方式可以长期化。不利的是,公共组织往往不能像企业那样,通过组织结构的变革,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激励手段缺损。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求即时的、被动的管理,还要求在对组织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进行合理预测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的、预见性的管理。在此过程中
9、,公共组织会遇到特殊的困难。在私人部门中,组织机构需求的预测一般是以各个单位的经理所做的销售预测和市场预测为基础的。鉴于控制一般是较内在化的、分散化的和较少依赖外界的检查渠道,所以这些预测更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公共组织则不同,它们“不太能控制其未来计划,而且,其详细说明类似于市场预测的情况并用3一5年的时间使其被人们接受的可能性也很小。”公共组织稳定性的特点也造成了其在管理上缺乏灵活性,即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或管理的需要实行动态化人力资源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要素构成中的人力资源内涵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服务对象(Clients)、财力与
10、物力资源(Resources)、参与者 ( Participants)共同构成非营利组织的三大基本要素。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要旨在于结合参与者,财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经由一些有组织的活动,创造某些有价值的服务,以服务社会中某一特定群体或全社会。这里的包括专职人员与志愿者在内的参与者就是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非营利组织拥有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指在一段时期内在非营利组织中工作的、具有特定的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所有成员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两大类:(1)受雇的专职人员,负责推动和执行非营利组织中的各项活动;(2)无薪水的志愿人员,一般称为“志愿者”(volunteer),依照组
11、织的需要及个人的才能和意愿不同而负责不同的工作。 就无薪水而言(交通费等不算正式薪水),董事会成员也是某种“志愿者”,他们愿意投人时间和心力在这个没有正式薪水的管理工作之上。 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的二元结构 1999年,在美国非营利组织受聘的专职人员约1 000万人,而志愿人员就达9000多万人,从而形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庞大人力资源。因此,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的二元结构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构成的最重要的特征。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二者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管理。 志愿者与受雇的专职人员之间的区别表现在: (1)工作动机不同。人们参与志愿者工作的动机是什么?一般认
12、为,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回报吸引了志愿者。来自内部的回报主要包括由完成任务而得到的满足感、自我发展和社会交际机会等;外部回报是指组织对志愿者出色工作成绩的赞赏,志愿者职责范围的扩大。此外还有社会对志愿者能力和资历的认可以及实质性的物质奖励。与专职人员不同,志愿者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决定自己是否进人组织,规定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以及是否留在组织继续工作。任何重视自身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非营利组织都应该在文化和物质两个方面增加对志愿者的吸引和激励。 Schram Schram,Vicki R,in Moore,Larry F.,Motivating Volunteers How the Reward
13、sUnpaid一work CanMeet Peoples Needs,Vancouver Volunteer Publication,1985曾探讨志愿工作理论,在其七项志愿服务理论中,尤其“利他主义”、“需要满足理论”、“社会化理论”此三项理论最足以说明志愿者的动机。因为“利他主义”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胸怀;“需要满足理论”则是个人在基本需要满足后,对个人成就感、自我实现的需求;而“社会化理论”尤其指在人与人互动频繁的今天,个人行为可能受到周遭亲朋好友的影响、启示,从而加人志愿者的行列。 (2)待遇不同。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是无酬劳的,仅可以申请交通费、餐费或参加研讨费与训练的费用。而组织为专职
14、人员设计工作,规定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间,并付给报酬。 志愿人员是不为报酬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社会服务的,他们没有收人或者收入低于他们的付出,但是,不能否认志愿者的活动的经济价值。实际上,志愿者管理机构能够计算志愿者的价值,因为志愿者组织规定了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在这个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内,志愿者所贡献的每个小时可以与同类机构员工相同工作的报酬的市场价值作估计(但这不应包括员工的有关福利及服务经常开支的成本)。假如志愿者不能拥有相等的专业技能,那么志愿者的价值及贡献也只能按当地一般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工资标准作计算。但是,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开展志愿者活动和运用志愿者的目的并不
15、是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正确的理解是,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志愿者投身于更多的社会活动,更大程度上调动、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3)对组织的认同程度。组织认同指组织与员工在心理上与组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从而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与组织目标相一致。这里包含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组织对员工的认同两个方面。 组织认同是志愿者管理的核心。我们知道,非营利组织众多的志愿者和组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雇佣关系,也就没有明显的薪资关系和职权指挥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面,当志愿者“认同”该非营利组织时,他们会长期参与许多组织活动,并且具有很高的向心力和归属感,然而当他们不“认同”该非营利组织时,他们也常常会在不需要正式提
16、出请求和批准的状况下,迅速、自由地离开该非营利组织。由此可见,志愿人员对组织认同的重要性非常高。 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主要表现为: 认同组织的目标或使命。员工具有较长时期的成员资格,并打算继续留在组织内部。 信任领导者,相信自己的工作是对组织有价值的贡献。 为成为组织的一员而自豪,以组织的目标为基准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心组织的荣誉,为维护和提升组织的荣誉而工作。 (4)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阶梯的“连续性”与“断裂性”。就组织内部的职业生涯阶梯而言,专职人员通常会由于工作的绩效表现,而使得职位、薪水和权责等逐渐升高。而志愿者可能会有工作的转换,比如由执行工作转为管理工作,但这种变化主要是出于工作的
17、需要,不与组织内部职业变化联系在一起。志愿者是用来提高专职人员工作效率的,而不是去取代后者占据职位。组织中的专职人员应该把志愿者视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为了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组织提供职员发展项目,并开展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互合作的培训,使志愿者和受薪人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和责任,以避免互相干涉。 第二节 志愿者、志愿服务及其管理 事实上,非营利组织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志愿力量,根据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的比较项目第二阶段研究的成果,在他所研究的22个国家中,平均占总人口28%的人向非营利组织贡献了他们的时间,这相当于1 060个全日制职员。可以说,志愿服务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重要
18、资源,基于志愿精神的志愿者成为非营利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非营利组织发源地,美国具有志愿者工作的传统。这一传统始自宗教组织和地方政府议会。今天,许多非营利组织为志愿人员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范围包括教育、体育、娱乐、宗教、保健和社区工作。在美国,70%的人至少属于一个非营利组织,25%的人是四个或更多组织的成员。 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和志愿者 (一)志愿精神(volunteerism) 志愿精神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人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
19、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二)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 志愿服务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人们提供志愿服务是通过诸如宗教机构、社会福利机构、非政府机构等组织,甚至是通过工作所在地进行的社区服务活动。 志愿者抱着表达个人意愿并提供志愿服务的愿望加人非营利组织,贡献了志愿劳动;非营利组织在获得志愿者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为志愿者个人实现自己提供志愿服务的愿望提供了相关渠道。志愿者与非营利组织二者之间不同于一般组织管理中控制与服从的关系,非营利组织进行志愿者管理的基础只能是组织和志愿者
20、共有的价值观。(三)志愿者(volunteer) 对于志愿者这一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解释: (1)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美1莱斯特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志愿者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以招聘方式自愿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人。 (3)志愿者是指不受法律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强制,自愿提供服务的人。 (4)志愿者是奉献自己的部分余暇时间或知识到服务于他人的有益的且含有某种意义的行动中,而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人。 尽管人们对志愿者概念的表述各不相同,但这一概
21、念的基本要点却是清楚的,即: (1)志愿者的行动是个人行为; (2)志愿者的行为必须是自愿的; (3)志愿者所开展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4)志愿者不是孤立地开展活动,而是在组织中进行协作; (5)志愿者的活动动机是利他的和无私的。 以上仅是从一般意义来界定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志愿者的。事实上,志愿 ( volunteering)的内涵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志愿活动的含义存在不同的理解。在一些国家被认为是志愿活动的事情,在另外一些国家则仅仅被视为是相互帮助和相互关照,或者视为政治活动;在一些国家被视为志愿活动的工作,在另外一些国家则可能被视为是低报酬或劳动密集型
22、工作。一些人以不要报酬为特征来界定志愿活动,另外一些人则以自愿提供服务为特征来界定。志愿服务受到历史、政治、宗教和区域文化的深刻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相关阅读8-11中国志愿者活动发展 中国志愿精神和志愿活动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Al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于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世界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主义义务,中国曾经对亚洲、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进行大量的国际援助,内容包括军事、经济等。伴随着这些援助活动,中国政府曾经派遣了大量的志愿人员到国外参与相应的项目。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当时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向中国派遣了包括地理、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
23、言等领域的,志愿者来中国工作。后来国外的其他组织也陆续派遣志愿者到中国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自己的志愿活动和志愿者。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最早的志愿者产生在社区服务的层次上,并逐步建立社区志愿者组织。90年代初期,另外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并产生了他们的全国性志愿者组织。目前,在中国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是这两支志愿者队伍,他们都有自己的组织体系,都与一定的政府组织联系在一起。摘自www. civa. org. cn 志愿者的管理模式与激励方式 志愿者的大量参与可以大大降低非营利组织的人力成本,但由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元化,如果缺乏使命认同与训练,志愿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非营利 组织 人力资源 管理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