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第一节 动物病毒的分类 一、概述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1995年的第六次报告,现在已知的病毒有3600多种,它们分别属于71个病毒科中,其中动物病毒(包括脊椎动物病毒和无脊椎动物病毒)有2000余种,分属27个病毒科,而且可以肯定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新的动物病毒存在,或者还有新的病毒即将产生。,病毒分类不仅有利于对已知病毒的认识和研究,促进对未知新病毒的发现,而且有助于对病毒的利用以及对病毒病的控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同科或同属病毒之间共同抗原的存在,利用同科异属或同属异种的病毒进行免疫预防。应用牛痘苗预防人的天花就是一例,虽在当时仅仅是一种偶然
2、的发现。应用鸽痘病毒预防鸡痘,应用火鸡疱疹病毒预防鸡的马立克氏病(也是一种疱疹病毒性疾病),用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疫苗预防TGEV, 也都是这方面的明显例子。,一个理想的动物病毒分类方案,既要反映病毒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被广大病毒工作者所接受,也就是说,应在着重依据病毒本身特性的同时,相应考虑使用时的方便,要有利于人们了解和研究病毒的本质,有利于人们利用和开发病毒以及开展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也是1966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微生物学会议上专门成立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简称ICNV,1973年后改称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简称ICTV)的原因,ICTV的任务是建立适合所有病
3、毒通用的分类系统,以便统一协调病毒的分类和命名。,二、病毒分类和命名的规则 1.病毒的分类规则 ICTV的分类规则以病毒的基本特性为依据,这些特性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毒的形态学: 病毒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呈球形、子弹状、砖形、卵形或杆状、丝状还是多形态;有无表面纤突及纤突的特征;有无囊膜;衣壳对称型和结构、立体对称、螺旋对称、还是复合对称;立体对称病毒粒子的壳粒数目或螺旋对称病毒的核衣壳直径。,(2) 理化学特性: 病毒粒子的分子量、浮密度、沉降系数,对酸碱(pH)的稳定性,对热的稳定性,对两价离子(Mg+和Mn+)的稳定性,对脂溶剂(乙醚或氯仿)的稳定性,对去污剂的稳定性,对
4、幅射的稳定性。 (3) 基因组: 核酸类型(DNA或RNA);基因组大小(kb);是单股还是双股、线状还是环状;正义、负义或双义;是整个的还是分节段的,节段的大小和数目;核酸的序列或部分序列,是否具有重复序列,是否有同聚物,G+C含量;5端帽的存在与否和类型,5端共价结合蛋白存在与否,3端多聚A尾的存在与否。,(4) 基因组组成和复制策略,开放阅读框架的数目和位置,转录特征,翻译特征,翻译后加工特征。 (5) 蛋白质: 结构蛋白的数目、大小和功能活性,非结构蛋白的数目、大小和功能活性;蛋白质的特殊功能活性,尤其是转录酶、反转录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融合特性;氨基酸序列或部分序列,糖基化、磷酸
5、化、豆寇酸化的程度;表位图谱。 (6) 脂质含量和特性;糖类含量和特性。,(7) 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包括对细胞种类的特异性,病毒蛋白的聚集场所,病毒粒子的装配场所,病毒粒子成熟和释放的部位和性质。 (8) 抗原性: 与其它相关病毒的血清学关系。 (9) 生物学特性: 包括自然宿主范围,传播方式,传播载体,地理分布,致病性及与疾病的关系;组织嗜性,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2.病毒的命名规则 一般规则 (1)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应是国际性的,应普遍适用于所有病毒。 (2) 通用的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科、亚科、属和种的等级制度,在种的命名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病毒可用国际通用的俗名。 (3) I
6、CTV不统一规定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关于血清型、基因型、病毒株、变异株等的命名由公认的国际专家组决定。 (4) 对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杂交株不予分类考虑,这些病毒的命名也同样由公认的国际专家组决定。 (5) 当代表成员病毒经过充分鉴定并在发表的文献上描述后,才能建立一个类,以便与相似的类区别。同样,命名一个病毒时,该病毒必须经过充分鉴定并在文献上发表以明确区别于相似的病毒。,关于类和病毒的命名规则 (6) 现有的类和病毒的名称无论是否适用均应予保留。 (7) 在类和病毒的命名中不遵守优先率。 (8) 不使用人名。 (9) 类和病毒的名称应便于使用,容易记忆,最好使用听起来悦耳的名称。 (
7、10) 不使用下标、上标、连字符、斜杠和希腊字母。 (11) 新名称不应与已通过的名称有重复,应选用与正在使用的或过去使用的名称不相近的名称。,(12) 如果缩拼词对病毒学家有意义,且得到公认的国际专家组的推荐,可以接受作为类的名称。 (13) 由一个类或病毒的名称所隐含的任何意义都会因在名称中涉及不是所有成员或潜在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不是均等地适用于不同类的特征而排斥该类中的合适成员病毒,这种情况应当避免。 (14) 新名的选用应考虑国家或民族敏感性问题。应采用那些被病毒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工作中常用的名称及其衍生名称应作为命名的基础,此时可不必考虑国家来源;在有一个以上的候选名称时,相应
8、的研究组或分委员会向ICTV执行委员会提出建议,由执行委员会决定取哪一个名称。,(15) 新的名称和名称的变更应以分类建议格式提交ICTV。 (16) 病毒种是组成一个复制系并占有一个特定生态环境的一类多原则病毒。 (17) 种名应由少而实用的字组成。 (18) 种名,通常与株名一起,必须表示明确的特征,不涉及属名或科名。 (19) 已经广泛应用的数字、字母及其组合可用作种名性质形容词。但新提出的连续数字、字母或其组合不单独接受作为种名性质形容词。 (20) ICTV通过新提议的种、种名和型名的程序分两步:首先,给予暂时性通过,这样的建议将发表在ICTV报告中;然后,经过三年的等候期,如果不撤
9、销或修正,该建议将得到最后通过。,关于属的规则 (21) 属是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种。 (22) 属名应是一个以“virus”结尾的单词。 (23) 通过一个属名的同时需通过一个代表种。 关于亚科的规则 (24) 亚科是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属。只有当需要处理复杂等级结构问题时才使用亚科。 (25) 亚科名应是一个以“virinae”结尾的单词。,关于科的规则 (26) 科是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属(不管这些属是否组成了亚科)。 (27) 科名应是一个以“viridae”结尾的单词。 (28) 通过一个科名的同时需通过一个属名。 关于目的规则 (29) 目是一个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属。 (30
10、) 目名应是一个以“virales”结尾的单词。,三、动物病毒的基本类型 根据病毒核酸及其转录和复制方式,可将动物病毒分为下述7个基本类型。 第一类病毒是具有双链DNA(dsDNA)基因的病毒,包括痘病毒以及乳多空病毒、腺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其中只痘病毒DNA转录mRNA的依赖DNA的RNA聚合酶(即转录酶)紧密结合于病毒粒子的核心上,其他三类者可能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转录酶。,痘病毒的脱壳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脱除外膜,露出类核体核心,核心内的转录酶此时开始活化,转录出早期mRNA;随后则是核心的进一步脱蛋白,使病毒DNA游离出来。早期mRNA合成蛋白,包括胸苷激酶、DNA聚合酶和DNA酶等
11、酶类以及可在成熟病毒粒子中发现的其他一些蛋白质,但病毒结构蛋白大多是晚期产生的,亦即是晚期mRNA的译制产物。,乳多空病毒、腺病毒和疱疹病毒都在胞核内转录mRNA。mRNA在产生后立即离开胞核,进入胞浆,并与核糖体结合,形成聚核糖体。疱疹病毒的早期和晚期转录没有明显界线,其所译制的蛋白质也无明显的早、晚期之分。但乳多空病毒和腺病毒的结构蛋白都是晚期蛋白,产生于病毒DNA复制之后。其早期蛋白也是一些酶类和少数非结构蛋白。,这类病毒的DNA复制按模板方式进行,呈半保留型。首先,联结双链的氢键断开,变为两条单链。两条单链中的每个碱基通过互补方式,各自形成一条新链。这样,子代的双链中各有一条来自母代原
12、来的链,即母代的一半被保留下来(见图4-5)。,dsDNA如下: 1、痘病毒科(Poxviridae) 1.1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 正痘病毒属 代表为痘苗病毒; 副痘病毒属 代表为口疮病毒; 禽痘病毒属 代表为鸡痘病毒; 山羊痘病毒属 代表为绵羊痘病毒; 兔痘病毒属 代表为粘液瘤病毒; 猪痘病毒属 代表为猪痘病毒; 软疣痘病毒属 代表为触染性软疣病毒; YATA痘病毒属 代表为Yaba猴肿瘤病毒 1.2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 昆虫痘病毒A属 代表为鳃角金龟痘病毒; 昆虫痘病毒B属 代表为桑红缘灯蛾痘病毒; 昆虫痘病毒C属 代表为淡黄
13、摇蚊痘病毒;,2、未确定科 “类非洲猪瘟病毒属” 代表为非洲猪瘟病毒; 3、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 虹彩病毒属 代表为蜈蚣虹彩病毒; 绿彩病毒属A属 代表为蚊虹彩病毒; 蛙病毒属 代表为蛙病毒3型; 淋巴囊肿病毒属 代表为比目鱼病毒; “类金鱼病毒1型属” 代表为金鱼病毒1型; 4、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颗粒体病毒属 印度谷螟颗粒体病毒,5、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5.1甲疱疹病毒亚科(Alphaherpesvirinae) 单纯疱疹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1型 水痘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3型 5.2 乙疱
14、疹病毒亚科(Betaherpesvirinae) 细胞巨化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5型 鼠巨化病毒属 鼠细胞巨化病毒1型 玫瑰疹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6型 5.3丙疱疹病毒亚科(Gammaherpesvirinae) 淋巴隐伏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4型 蛛猴病毒属 蛛猴疱疹病毒2型,疱疹病毒科动物的常见病毒有: 伪狂犬病病毒 马鼻肺炎病毒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溃疡性乳头炎病毒 恶性卡他热病毒 猪包涵体鼻炎病毒 犬疱疹病毒 猫鼻气管炎病毒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鸭瘟病毒,6、腺病毒科(Adenoviridae) 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人腺病毒2型 禽腺病毒属 鸡腺病毒1型 7、乳多空病毒科(
15、Papovaviridae) 多瘤病毒属 鼠多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属 兔乳头状瘤病毒 8、多DNA病毒科(Polydnaviridae) 姬蜂病毒属 一种姬蜂病毒 茧蜂病毒属 一种茧蜂病毒,第二类病毒是具有单链DNA(ssDNA)基因的病毒。细小病毒为其代表。借助于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由单链母代DNA复制出相应的单链DNA(负链),随后再由这个双链DNA的负链合成子代正链DNA。 这类病毒DNA作为模板合成一条相应的新链。新链与老链之间以氢键联结。新合成的双链DNA中间体再按半保留方式复制出又一对双链DNA。其中不含母代DNA的新合成双链DNA只能作为转录mRNA的模板,不能继续复制新的双
16、链DNA。而含有母代DNA的新合成双链DNA,则按保留型方式以双链DNA的负链作模板复制出新的单链子代核酸。,所谓保留型复制,是指母代双链DNA在复制子链过程中,一方面产生子链,一方面母链又重新结合,结果在产生的两个子代中,一个仍是母代原来的双链(见图4-6)。,ssDNA包括有: 1、圆环病毒科( Circoviridae ) 圆环病毒属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猪圆环病毒 2、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 2.1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 细小病毒属 猪(牛、鸡、马)细小病毒 红病毒属 B19病毒 依赖病毒属 腺联病毒1型 2.2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inae)
17、浓核病毒属 鹿眼蛱蝶浓核病毒 ITERA病毒属 家蚕浓核病毒 CONTRA病毒属 埃及伊蚊浓核病毒,第三类病毒是具有双链RNA基因的病毒。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为其代表。 这类病毒由其不对称地转录出mRNA。病毒核酸由疏松相连的10段双链RNA组成,外被双层衣壳。脱壳时,病毒粒子的外层衣壳由细胞酶除去,结果留下内层衣壳、双链RNA和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由之转录出单链RNA。单链RNA在大小上与各基因组片段相等。母代双链RNA此时完全保留下来。新合成的单链RNA大多直接作为mRNA,另一些则作为合成子代RNA的模板,合成相补的RNA链,结果形成一个新的双链RNA。,dsRN
18、A病毒包括: 1、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正呼肠病毒属 呼肠病毒3型 环状病毒属 蓝舌病毒、非洲马瘟病毒 轮状病毒属 猪轮状病毒 COLTI病毒属 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 水生呼肠病毒属 草鱼出血热病毒 质型多角体病毒属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 2、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 水双RNA病毒属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禽双RNA病毒属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昆虫双RNA病毒属 果蝇X病毒,第四类病毒是具有单链RNA基因的病毒。包括小RNA病毒和披膜病毒。 这类病毒母代RNA可以直接呈现mRNA的作用,同时又是合成相补(负链)RNA的模板。负链RNA又反过来复制子代RNA。依赖
19、RNA的RNA聚合酶的合成,早于病毒RNA的合成,且不结合于病毒粒子。 某些负链RNA产生既有单链RNA又有双链RNA性质的中间体,这是由于同时形成大量正链的缘故。中间体进而形成完全相同于母代RNA的子代单链RNA。子代RNA又呈现mRNA的作用,从而产生更多的病毒蛋白,同时又作为模板,产生更多的中间体,形成子代RNA。 由这些病毒抽提出来的RNA,具有感染性,并且可被腺苷化,在细胞中则可能起mRNA的作用。,ssRNA(+)病毒包括: 1、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肠道病毒属 猪水疱病病毒、猪传染性脑脊 髓炎病毒、 鸭肝炎病毒、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 小鼠脊髓灰质炎病
20、毒 鼻病毒属 牛鼻病毒和马鼻病毒 甲肝病毒属 人甲型肝炎病毒 心病毒属 脑心肌炎病毒 口蹄疫病毒属 口蹄疫病毒O型 2、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 杯状病毒属 猪水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 兔出血症病毒 3、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 4、T4病毒科(Tetraviridae),5、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冠状病毒属 I BV、TGEV、PEDV等 凸隆病毒属 伯尔尼病毒 6、未确定科 动脉炎病毒属 马动脉炎病毒 7、黄病毒科(Flaviviridae) 黄病毒属 JEV、火鸡脑膜炎病毒 瘟病毒属 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类丙型肝炎病毒属” 丙型
21、肝炎病毒 8、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 甲病毒属 东(西)方型马脑炎病毒、盖他病毒 风疹病毒属 风疹病毒 动脉炎病毒属 马动脉炎病毒、PRRSV等,第五类病毒是具有单链RNA基因的病毒,这里病毒母代RNA不能直接呈现mRNA的作用。根据惯例,这种不带译制病毒蛋白信息的RNA,称为负链。借助结合于病毒粒子上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产生正链的RNA,后者呈现mRNA的作用。这类病毒包括副粘病毒、弹状病毒和正粘病毒(流感病毒可能是正粘病毒中唯一具有转录酶活性的病毒)。沙粒病毒和布尼病毒也属负链病毒。,上述病毒的特征是mRNA与病毒RNA相补,即形成与病毒RNA相补的正链RNA。正链RN
22、A呈现mRNA的作用,或者作为模板产生负链子代RNA。其间也可能形成中间体。 病毒螺旋状核衣壳上结合有转录酶。当病毒脱去囊膜后,转录酶立即合成以RNA为模板的单顺反子mRNA。,ssRNA(-)病毒包括: 1、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1.1 副粘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 副粘病毒属 人副流感病毒1型、 鸡新城疫病毒 麻疹病毒属 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 腮腺炎病毒属 腮腺炎病毒 1.2 肺病毒亚科(Pneumovirinae) 肺病毒属 人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2、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 水泡病毒属 水泡性口炎病毒 狂犬病毒属 狂犬病病毒 暂时
23、热病毒属 牛暂时热病毒 3、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丝状病毒属 马尔堡病毒,4、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甲/乙型流感病毒属 甲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属 丙型流感病毒 “类托高土病毒属” 托高土病毒 5、布尼病毒科(Bunyaviridae) 布尼病毒属 布尼安威拉病毒 汉塔病毒属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内罗病毒属 内罗毕绵羊病病毒 白蛉热病毒属 西西里白蛉热病毒 6、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 沙粒病毒属 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第六类病毒是具有单链RNA基因的病毒,包括白血病病毒和劳斯肉瘤病毒等许多反转录病毒。 这类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以病毒R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病毒 分类 常见 分子结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