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第 2 页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和两种平均分方法的区别一、 教材分析: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表现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呈现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以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因此,教材在出示问题后,用示意图表示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怎样解答”阶段,呈现学生用语言表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分析,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答正确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将结果作为条件回到原情境中,并用乘法进行检验,进一
2、步体现了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含义。最后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平均分以及除法含义的理解,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二、 学情分析: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同学们对于除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具体情境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辨是否用除法解决。因此,例3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示例3后,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通过画图,分析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直观感知数量关系,通过对平均分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从而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三、 教材处理: 教学时,由前面已经学的例题引入,学生重温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从学
3、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例3,让学生讨论、画图、比较,明确条件和问题,感知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语言的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并在检验环节,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体会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图画一画,加深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最后,通过比较异同,认识到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决,在比较中突出除法含义的本质。四、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首先,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感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在小组讨论中,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即均分和包容。同时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我检验解题结果,加深学生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对本节课的知识,从做题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分析出数量关系,正确判断是否用除法来计算。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同学对题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建议这部分同学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从而正确理解除法的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 口诀 求商例 教材 分析 情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