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12页).do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第 12 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师:大家现在打开课本,速读课文,结合课下的预习,理顺一下文章都写了阿长哪些方面的事情?(学生速读课文)生:文章先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生:阿长的睡态。生:阿长给我讲各种“规矩”,比如吃福橘。生: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生: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师: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结合文章中几个具体的文段,来品析一下文章的语言,这是我们这节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下面请看第一个文段(屏显,学生读)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
2、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师:这段文字写了阿长什么特点?生: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师:文段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毛病的?下面根据老师的提示,两个人一组,我们把这个情境演示一下。先竖起第二个手指头,然后上下摇动,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同学两个人一组演示,老师找两个同学上台来演示)师:我们现在假定一个情景,你对另外一个同学小声说:“这个老师长得太难看了。”然后根据文段中的描写来演示,大家注意他们手指头和表情(两个同学表演很到位)(同学笑,鼓掌)师:现在我们根据刚才的演示,想一想,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更为准确生动?生:“低声絮说”这四个字很准确,因
3、为一般“切切察察”都是说一些闲话,传播一些是非,不可能高声大嚷,而且这个“絮”字用得也很准确,写出了阿长说起这些闲话来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生:竖起第二个手指中 “第二个”很准确,我试了试其他的手指,比如大拇指,那就是赞赏某个人,如果用小拇指就是瞧不起某个人,只有是第二手指,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喜欢传闲话人的特点。生:说话时,手指必须上下摇动,如果是左右摇动,就表示否定某件事,而且必须是指着自己和对手的鼻尖,如果指着对方的额头或者其他部位,都不能表现出“切切察察”的毛病师:大家分析得很到位,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会发觉,文章写得生动,并不在于语言多么华丽
4、,而在于语言运用得准确,而语言运用得准确的前提是要观察得仔细。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生:讨厌。(教师板书)师: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屏显,找学生朗读)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师: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生: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粗俗的睡态。主要通过“摆”和“大”这两个字表现出来的。师:下面同学们具体地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如果你有了一些想法,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生
5、:“大”字和前面的“伸开两脚两手”相照应,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观,粗俗。“摆”字我说不太好。师:你对“大”字分析得很好。对于“摆”字的分析,老师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方法,那就是比较法。比如我们把“摆”字换成“睡”字可以吗?这两个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生: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效果不一样。睡着睡着就“睡”成了一个大字,说明阿长是无意的,而“摆”字就是故意的。在“我”看来,阿长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是故意的。师:你分析的很好,“摆”字一般是人为的,故意的,比如我们说“把书桌上的书摆好”。如果不是人为故意的,一般就不能用“摆”这个字,比如我们不能说“昨天下了冰雹,摆了一地”。既然在“我”看来,阿
6、长是故意“摆”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那我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生:强烈的不满。(教师板书“不满”)师:对,但“我”对阿长强烈不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摆”字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分析文章的语言,有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推敲探究,才能体会其妙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显,找同学读)3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
7、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师:这段文字,我们主要任务是分析文段中间“我”与阿长的那两句对话应该怎么读。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这两句对话的语气语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对话的情境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先看这两句话“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想一想,我为什么惊异?阿长为什么惶急?生:因为新年早晨起来,我想的是立即下床去玩,早把阿长昨晚嘱咐的话给忘记了,当阿长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时,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所以很惊异。生:阿长急切地想听到“我”对她说祝福的话,又怕“我”忘记了,一开口说出其他不吉利的话来,所以她即害怕又着急。师
8、: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这一年是否“顺溜”,所以阿长很惶急。而我呢,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对话。(学生读,“阿妈,恭喜”读得平淡,“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读得激动一些,但程度不足)师:大家看“我”说“阿妈,恭喜”中间有个逗号,后面是一个省略号,在读的时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些。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教师范读)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
9、,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亢。(教师范读)(学生再读)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生:“我”是不耐烦的,阿长是异常激动的。(教师板书“不耐烦”)师: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下面我们再读两段段文字,看看“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4.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师:这两段文字有一个相同
10、的词语“敬意”,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敬意”的异同?生:这两个“敬意”产生的缘由不同。第一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说她们脱了裤子,大炮就放不出来,我觉得他很有本事。第二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到了我日思梦想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生:这两个敬意的程度是不同的,第二个“敬意”要比第一个“敬意”程度要深得多。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具体地分析一下。生:第一个“敬意”作者只是原谅了她“占领全床”,而第二个“敬意”连“谋害隐鼠的怨恨”都“完全消灭”了。我对她“占领全床”只是不满, 对她谋害隐鼠确是“怨恨”,同
11、样是原谅,但程度是不同的。师:“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里的“消灭”能否换成“消失”呢?生:不能,因为“消灭”表现出对阿长的怨恨彻底地没有了,而且是一下子就没有了。“消失”好像不如“消灭”更彻底。师:你分析得很好。我们刚才分析了这两个“敬意”的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反复读这两个文段,再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敬意”的相同之处。生:两个“敬意”虽然程度不同,但“我”之所以对阿长产生“敬意”,都是觉得阿长比较有本事,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我很佩服她。师:我们再结合文章,想一想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使我非常感动,从而对她产生了 “敬意”,还是觉得她比别
12、人本领大,对她非常佩服而产生了 “敬意”呢。生:文段的意思还是因为她比别人本事大,对她很佩服才产生了 “敬意”。因为这两段都是反复强调她“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师:读者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来,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是因为阿长很爱“我”,把“我”当成了她的亲儿子一样看待,但“我”为什么没有体会出来呢,或者说为什么没有写出来呢?生:因为作者是以儿童的口吻来写的,可能我当时年龄还很小,还没有体会得那么深刻。师:你分析得很好,写作要真实,小时候的“我”,也许还不能体会出阿长对我的爱。我们常说写作要真实,不但需要事件真实,更需要感情真实,我们现在有的同学写作文,总会习惯地把感情任意拔高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长与山海经 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山海经 课堂实录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