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第 3 页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 者: 朱俊丽 单 位: 余关初中论文摘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去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问题是研究的方向。没有问题,思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人云:大疑则有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获得数学发现和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在数学知识教学和解题教学中加以培养。关键词:质疑;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浅谈初中数学教
2、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意识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世界上许多创造都源于“问题”,“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话确实有它的道理。因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提出问题,不会恰当地提出问题,数学就会枯竭。在当今的课堂中,学生已习惯于
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却很少能提出问题。即使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题,结果往往是“没有问题”其实“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待到学生作业或考试时,教师才发现很多学生错误百出,有些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至于某些知识的由来和所以然,则更是一知半解。目前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师或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教育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问题由谁提出,以谁为主,决定于教师的教学主体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师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4、、参与者。因此,问题最有价值的提出方式是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但它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结晶。学生对提问的兴趣,远远大于回答问题的兴趣。学生是问题的主人,只要是他自己发现的,他就能在头脑中建立问题的模型,就有积极性分析、尝试、猜想问题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创造出探索的欲望、激情和认知基础。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仅是一个方式问题,而且还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
5、,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进行新的发现和创新,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地基石。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觉需要问个究竟时,才能激发学习中的思维火花,而且这种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越富有创造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人不多,但不等于学生没有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没有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少,质疑问难的机会少。因此,教师要充分开放时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
6、提问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创设情景,激发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护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里平衡。倘若人们的观点或信念中出现了不一致,也就是说产生了所谓认知冲突,他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和谐。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知冲突产生于学生的预测同其经验的结果相反时;二是认知冲突产生于学生的观点与教师的不一致时;三是认知冲突产生于学生之间不同观念的碰撞中。认知冲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实现认知重建。所以在教学中通过精心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7、,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好方式。问题源于情景,数学情景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景,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他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要把挖掘数学情景与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解释新的现象和事实,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冲动感,从而强化问题意识。在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故留漏洞,露点破绽,在讲解过程中设置误区,有意示错,引起学生的质疑。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多为学生创设有趣的、
8、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以激励学生探索为目标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活动,引发他们产生揭密的问题意识,使其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此外,若把利用问题情景提出数学问题作为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会引起学生对提出问题的高度重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民主氛围,培养自信心,使学生敢问学生的情绪对他们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感因素,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同时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
9、、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提出问题是需要勇气的,当学生提问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的不恰当,得到的将是老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的怀疑,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要鼓励学生间互相提问,合作讨论,共同参与,充分培养提出问题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甚至于给教师出了难题,此时
10、,教师要尊重学生质疑问题的精神,珍惜这可贵的思维积极性,应该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探究,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主动性,也鼓励了学生用于探求知识奥秘的精神。 (三)积极评价,体验成就感,使学生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目标是否明确;2、对知识理解的深广度;3、用语是否准确妥当;4、是否有创见性。在做评价时教师应坚持积极评价原则,尤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既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古怪,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能取笑学生、批评学生,应该善意的加以解释、引导。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
11、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抓不住重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价值比较高,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以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对于学生提出有创见意识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以激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教师对学生闪出的这些创造思维的火花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及时展示,有可能会对他们一生创造性的工作造成深远的影响,会激励他们不断的再创造、再发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及时加以解决,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也可以让个别学生回答解决,或者老师引导帮助解决。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可利用课后查阅资料,然后个别答复解决,这样有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