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漏斗的案例分享(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沟通漏斗的案例分享(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漏斗的案例分享(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沟通漏斗的案例分享-第 3 页沟通的漏斗在企业里,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其中经常发生的就是,你心中的想法和思路或许很完美,你说出来的自认为很准确,但部属执行起来就是打折扣,你想的、说的和他们做的经常差之千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讨论执行力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想的、说的和别人听的、做的差距这么大。比如,办公室需要买批文具,你叮嘱小张,“小张,今天下午去文具批发市场批发一批文具。”“是。”“还有,买圆珠笔时要买蓝色圆珠笔,不要买成黑色的。”“是。”“对了,千万别买有香味的圆珠笔。”结果是,小张买回来的不仅是黑色的,更要命的是那种有香味的,弄得整个办公室都充斥着苹果味、香
2、橙味的怪怪的香味,熏得大家直想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沟通漏斗”现象。沟通中的“8020法则”漏斗的特性在于“漏”。我们想的、说的到对方听的、听懂的和执行的,这种信息一直在“漏”,也就是说,信息传递者传达的信息会呈现一种由上至下的衰减趋势。对于沟通者来说,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当你在用语言表达你的想法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成80了,而当这80的信息传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的原因,只剩下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等到他们遵照领悟的40去具体执行时,已经变成可怕的20了。这就是“沟通漏斗”!所谓“沟通漏斗”,就是在人与人沟通时,一
3、个人通常只能说出预想的80%,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执行时,只有20%了。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说的80%,对方只能执行到20%,这也就是沟通中的“8020法则”。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沟通漏斗”。案例:一则哈雷彗星的通知1910年,在美国,营长对值班的军官说:“明晚大约八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我们这个地区看到,这颗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值班军官立即执行营长的命令,对连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八点,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沟通 漏斗 案例 分享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