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案 (新)(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离骚教案 (新)(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教案 (新)(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离骚教案 (新)-第 6 页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1. 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2.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3.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4.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对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艺术价值,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析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
2、而九死未悔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初读体验。(一)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三)师生齐读。(四)提问请说说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三、相关知识介绍 本文选自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
3、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再读感悟。(一)学生齐读全文。(二)提示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三)教师再次范读。(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五)提示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8句):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第二部分(第912句):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第三部分(第13 24句):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朗读的时候每部分之间要略作停顿,体现出情感的转换。五、三读析情。(一
4、)1.学生朗读第l一8句,力求读出节奏、轻重、缓急。2.教师指导第18句朗读。明确这八句叙说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出一种自豪而庄重的感情。每两句中要略作停顿。学生再读。3.教师点评,逐句指导。“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中“高阳”就是上古的君王颛顼,是楚国君主的远祖,诗人以此来说明白己是楚王的同宗。作者对自己高贵的出生是非常自豪的,所以在朗读时“高阳”要重读,要庄重肃穆,语速稍慢。后半句叙述自己亡父的名字,“曰”后要略有停顿,“伯庸”缓慢、重读,要体现出尊重和怀念的情感。“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说的是自己降生
5、的时间,其中“摄提贞”、“孟陬”、“庚寅”是“寅年寅月寅日”,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日子,作者为此十分自豪,所以这几个词要重读,要体现出作者的自豪。“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说的是父亲观察考量诗人初生的时节,给他起了美好的名字。全句要略轻、快,以突出下句。“嘉名”应该重读,引起注意,为下面说出这个美好的名字作好准备。“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这句要重读,因为作者对自己美好的名字是非常自豪的,这个名字既是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作者对自己道德上的要求。所以“正则”和“灵均”要缓慢、清晰、充满自豪和激情地读出。4.教师范读第18句。5.学生自行朗读第18句,体验感悟。6.学生齐读第18句。(二
6、)1.学生朗读第912句,力求读出节奏、轻重、缓急。2.教师指导第912句朗读。明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前半句承上,后半句启下,“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中间要略作停顿。前半句较轻快,后半句加重、缓慢,强调“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这是诗人崇高的人格追求,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所以要高昂而充满激情地读出。重音落在几种香花美草的名称上。
7、3.教师范读第912句。4.学生自行朗读第912句,体验感悟。5.学生齐读第912句。(三)1.学生朗读第1324句,力求读出节奏、轻重、缓急。2.教师指导第1324句朗读。“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诗人在这句诗中表达了时光易逝,惟恐不能为国家作贡献的担忧。要读出这种忧心忡忡的情感,缓慢、低沉。前半句是为后半句作铺垫,朗读时后半句加重,强调“不吾与”。“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时光易逝,所以诗人抓紧时间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朝”、“夕”二字对用,体现出作者从早到晚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这两个字要重读强调,两字后要略有停顿。整句要相对轻快,显示诗人对时间的珍惜。“日月忽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骚教案 新6页 离骚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