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12页).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第 12 页月光曲教学实录教师:月光曲本篇课文是讲谁的?学生:贝多芬。教师:贝多芬是什么人?学生:他是一位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的一位音乐家。教师:是个什么样的音乐家?学生: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教师:你怎么知道他著名?学生:我以前从书上看到过。教师:今天的书里有吗?学生:有。教师:那你为什么不说今天的书啊?今天的书是怎么说的?学生:今天的书上说的是“一百多年前”教师:我就要能说明“著名”的那一点。学生: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教师:对了,是他谱写的乐曲很著名,当然他也就著名了。这篇文章说的是他的什么曲子?学生:月光曲。教师:大家刚才说的是课文的第一段,是吗
2、?学生:是。教师:那咱们挺痛快,把第一段已经学完了对不对?学生:对不对。教师:你说第一段没学完,你读读第一段,大家听一听还有哪儿没学?(一学生读第一段)教师:大家听出来没有,刚才哪儿没讲?都讲了没有?学生:都讲了。教师:整篇文章是写他谱写月光曲,那整个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学生:是课文的最后一段。教师:他说最后一段和谱写过程没有关系。那么他弹完钢琴,飞奔回客栈,连夜写下来曲子,这个曲子叫什么曲子?学生:月光曲。教师:一个曲子因为 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学生:因为他当时有了灵感,如果第二天写的话,灵感就没有了。教师:“当时有了灵感,”就回去创作了
3、?不是这样吧?学生:因为大家俗话说,“趁热打铁”他是趁着灵感还记着,如果明天,灵感消失了,那就不可能把它记下来了。教师:“灵感”这个词这样说不太合适。但我知道你的意思,按你这么说,他刚才弹的曲子不是他心里早已有的?学生:对。教师:临时弹出来的,对吗?学生:是。教师:所以他赶紧回去把它记录下来。那么他回去做的只是个记录过程,而不是创作过程是不是?学生:是。教师:是不是现在大家把最后一段也学完了?学生:是。教师:哪儿还没学完,再看一看,学完没有?学生:学完了。教师:大家这两段课文学得真痛快!好了,大家把还没学的部分好好读一遍。注意,我让大家读书,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很简单,但也很难。我要求一边读,
4、一边想,一边考虑,读完了就有话想说,想压你也压不住。有这种激情,才是最好的阅读。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能。教师:一边读,一边准备一下要说什么话。开始。(学生各自己自由读一下课文)教师:读完了吗?学生:读完了。教师:想说站起来就说,不用举手。学生:我读了第二段到第九段,我觉得贝多芬是一个同情穷人、热爱劳动人民和热爱大自然的伟大音乐家。教师:你怎么看出他热爱大自然了?学生:因为他谱写了月光曲是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第九段里有明确的说明。教师:你的认识超过了我的认识,真好。谁还讲?学生:我从第九段知道了月光曲的内容。我还知道了教师:(打断)你先等一下,你说你知道了月光曲的内容,能不能再谈具体一点?学生
5、:是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教师:好吧,接着讲。学生:我从第二段到第九段还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我还知道了贝多芬非常热爱同情可怜人,他是名人,却不要钱为一个穷苦的人弹琴。教师:好,还有没有呢?学生:课文第三节的最后一句“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一说罢了。”这一句是姑娘说的,其实她不是“随便说一说”,她是为了安慰哥哥,不让哥哥内疚而说了“随便”。这说明妹妹很懂事,对家里的处境也很清楚,表现了兄妹互相关心的情感。还有我想给刚才那位同学补充一句:第九段不仅仅写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它写了大海从平静到波涛汹涌。这一段是皮鞋匠的联想,通过皮鞋匠的联想,写出了贝多芬琴声的优美和穷兄妹俩
6、对音乐的热爱。教师:好,好。谁还想说就快点。学生:我读了本篇课文,从第三节可以看出盲姑娘十分懂事,因为她想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可是哥哥说音乐会的入场券很昂贵,大家家又穷所以买不起。从这里可以看出盲姑娘很懂事。教师:好的,但没说太清楚。学生:我想说的是,贝多芬因为 什么给盲姑娘弹琴。有两点原因:第一是他不嫌贫爱富,他身为一个高级音乐家,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却义务为盲姑娘弹自己写的曲子;第二是贝多芬觉得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她不但爱音乐,还十分懂音乐。所以贝多芬要为她弹曲子。教师:真好。学生:我读懂了(读)“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我觉得这一句是分
7、两部分来写的。第一部分是盲姑娘对贝多芬的弹琴的评价,说他弹得十分纯熟,还加入自己的感情很深;第二部分写了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还十分懂音乐,她有很高的欣赏水平。教师:大家说的把我要讲的都说完了,那这堂课就别上了。好,大家注意,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学生不动)我打算要讲的大家都说了,那不是该下课了吗?我再讲是不是多余了?下课,起立!(大家起立)哎呀,我又想起来了,先坐下。(众笑)我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能不能提一提呢?学生:课文第七节他说:“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我想问一下因为 什么贝多芬没有承认自己就是盲姑娘所说的贝多芬先生,他因为 什么不肯承认
8、呢?教师:你的意思是贝多芬应该这个时候站起来掏出一张名片来给她,(众笑)也就是说应该亮明自己的身份,是吗?学生:对。教师:但他没有亮明,因为 什么?那你就带着你自己的这个问 题来听讲。看能不能知道,如果最后问 题还是不能解决,你就站起来再问我,好不好?(生点头)谁还有问 题?学生:我想问因为 什么贝多芬弹了一首还要弹一首?教师:是啊,弹一首行了吧?因为 什么还要弹一首?谁还有问 题?大家没问 题了,我可有问 题。让不让我提?学生:让。教师: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我备课的时候读了半天,刚才大家也说了半天,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学生:第九节。教师:那是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没写
9、月光曲呀! 学生:我觉得他是通过写兄妹俩的想 象,来写出贝多芬弹的这首曲子真好。皮鞋匠和盲姑娘联想到了这个景色,所以我以为他在从侧面来写这个月光曲。教师:我还是没有听清。你没有解释得太清楚,谁能解释清楚给我听?学生:他写大海,是写月光曲的意境,就是说他在即兴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兄妹俩想 象到的意境,所以这也是说他在写这首曲子 。教师:你是说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是月光曲的意境。我连月光曲的旋律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它的意境呢?比如有的文章写弹一首曲子,他就写这首曲子是多么高亢,多么低沉,节奏是什么样的。有的还要比喻成什么“莺鸣空谷”、“珠落玉盘”等等。这些都一定要说的。这一篇呢,我什么也没看到,
10、曲调怎么样,节奏怎么样?学生:我从第九节上,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开始是波光粼粼的海面,后来霎时间洒满了月光,最后是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教师:没听懂,这还不是在写月光和大海吗?不过,我也听出大家的意见了。大家都以为第九节是讲月光曲的曲调的,对吗?学生:对。教师:那么大家把第九节很有条理地读一下,然后讲给我听,我才能知道。现在自己看第九节,想朗声读就朗声读,想默读就默读,想互相读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读都可以。读完了讲给我听,开始。(学生开始以不同方式读文)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 教师:谁能说给我听?学生:我觉得(读)“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
11、优美。教师:你能不能概括一下你刚才读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情景?学生:就是讲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教师:月亮升起来,还有没有呢?学生:就是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教师:等等,现在月亮升起来了,(板书“月亮升起“)后面呢?学生:(读)“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教师:没到那么远吧?你先考虑一下,另一位同学接着讲。学生:应该是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教师: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还有一个词呢?学生:霎那间。教师:你把这一段读一下我听听。学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教师:洒满了银光以后整个海面上是什么样?有一个词,是什么?学生:微波粼粼。教师:我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光曲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教学 实录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