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赢”思维(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赢”思维(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赢”思维-第 3 页浅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赢”思维口邹幸新课程改革倡导和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而“双赢思维”是当今追求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对人的思维方式转变提出的本质要求。双赢思维的实质是一种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理论在思维领域的反映和运用。在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双赢”思维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感悟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在经济生活中探究“双赢”思维的辩证法实质“双赢”思维的“双”揭示的是辩证法的
2、统一实质。以往我们对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更多的是强调矛盾双方的差别和对立,这往往会导致绝对主义的思维方式,成为“斗争哲学”的思想和理论根源。而深入思考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我们会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别和对立是由事物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但事物自身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稳定即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因此事物自身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从对立走向统一。“双赢”思维的思维路径正是从事物本身“亦此亦彼”的属性出发,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和谐统一趋势。在经济生活中,“双赢”思维的辩证法实质体现得最为直接和明显。如在对科学发展观的分析讲解过程中,我首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在以往经济
3、发展中,只注重GDP增长,甚至将经济发展狭隘地理解为“与天斗”“与地争”的发展模式的思维根源及其危害。然后从“双赢”思维的视角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在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城市和乡村、经济与文化等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同学们认识到正确的科学发展模式必须兼顾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与探究如何创设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这些看似对立的双方实现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从而使同学们从思维方式的高度深刻领会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和进步,实现各方“共赢”的科学永续发展理念。类似贯穿和体现“双赢”思维辩证
4、法实质的经济生活主题还有很多,都可以充分运用“双赢”思维的要求与判断,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辩证思维习惯。二、在政治生活中感悟“双赢”思维的价值观意义“双赢”思维的“赢”突出的是辩证法的价值观意义。它从“输”和“赢”、“好”与“坏”的价值取向上诠释辩证法。“双赢”思维以人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的关系中,去认识和评价主体与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作为价值观,“双赢”思维肯定并高度重视客体在主体价值生成中的作用,主张在主客体相互作用和统一中理解价值的本质、
5、选择价值实现的手段、达成价值目标。今天,我们的政治生活追求的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因此,“双赢”也必然成为我们根据时代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价值选择,它体现在党和国家内政与外交政策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加以体会与感悟。在学习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时,针对部分同学出于“朴素爱国主义”情怀,对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特别是与一些有着历史恩怨的国家友好合作持有异议的思想实际,我首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国家间的利益关系,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家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利益,有不同利益就会有竞争,有共同利益才会有合作。同时着眼于“求同”,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在国家利益的“不同”中找到“相
6、同”,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并进一步分析感悟国际关系中“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弊端和危害。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才真正认同和理解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摒弃了在分析现实国际问题时很容易出现的非理性的“对抗性”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树立起“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的正确价值理念。类似蕴含“双赢”思维价值理念的政治生活主题也有很多,用“双赢”思维引导学生对这些主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感悟,可以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领悟知识背后隐含的价值理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在文化生活中领会“双赢”思维的实践追求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蔓延和深
7、化,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实际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避免“守旧主义”或者“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观念影响,则需要充分运用“双赢”思维的实践智慧。在学习探讨相关内容时,我首先引领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着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不同。但是,不同民族文化与文明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不可或缺的奇葩。同时,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通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和文明的演变究竟是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共存”进行分组辩论,使同学们在思维的碰撞中理解领会了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在尊重、宽容和相互借鉴的原则指导下的“兼容共生”。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做到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主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同样,在“双赢”思维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