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第 8 页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本章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们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2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了解微粒有以下基本性质:微粒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3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教学过程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如课本第59页图3-2)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3)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4、第61页图3-5)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不一样。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气体容易被压缩;在固体和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固体和液体物质不容易被压缩。第二节、构成物
3、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5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6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过程不同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如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一、分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先分解成原子而后重
4、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也可结合成分子,而原子不可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二、原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1)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之间有空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2)原子的构成说明: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
5、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但电性相反,原子显电中性;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质量的,可忽略不计);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但在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可近似地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三、离子 3离子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离子的形成:原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阴、阳
6、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2)阴离子、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微粒种类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微粒的带电性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中性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 原子失去的电子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 原子得到的电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3)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如果电荷数为1,则数字省略。例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氧离子(O2-),硫离子(S2-),氯离子(Cl-),溴离子(Br-
7、)。(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转变成原子。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学习目标: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1)判断是同一种元素的标准: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2)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种原子,主要包括三种情况: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8、不同的原子;B质子数相同化合价不同的原子;C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3)不同元素的原子肯定不同,相同元素的原子也可能不同;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多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多种。(4)元素与原子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属宏观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属微观概念区别只讲种类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联系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使用范围用来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用来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2元素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1)表示方法: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用1个或2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的方法见前面离子的表示方法)(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上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8页 第三 物质 构成 奥秘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