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18页).doc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第 18 页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一、概念:1、来源:(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东汉)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
2、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 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2) 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3) 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中介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3、,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 社会属性:(重点)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
4、本身的职能决定的】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完成的角度,还是从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的角度,期时间周期都比较长。-5.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5、,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下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6.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7.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即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具有其民族性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学在官府”体现了(阶级性)。】四、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
6、宗教都持此观点,我国朱熹也持此观点。2、生物起源说:(1)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2)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3) 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3、 心理起源说:(1)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2) 孟禄。4、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1) 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2)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3) 米丁斯基、凯洛夫(4) 主要内容:No.1:生产劳动是
7、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No.2: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N0.3:生产劳动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No.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二) 学校教育的产生1、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 教育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 教育内容: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 教育工具: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2、 发展:(1) 夏:文献有记载,未证实。(2) 商:甲骨文中得到证
8、实。五、 历史形态1、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两生、三没两生:(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三没:(1)没有独立形态。(2)没有教师、学生、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信。(3)没有阶级性。2、古代教育:(1)古代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郭沫若 认为春秋、战国分界处是奴隶与封建的分界,此处认为小于等于春秋战国,为奴隶,之后为封建社会)夏:文献记载,学校教育的产生。商:甲骨文证实,学校的产生。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国学”“乡学”之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核心:礼乐;礼乐的核心:礼)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春秋);稷下学宫(战国,山东临淄
9、,官家举办,私人主持,荀子连任三届,荀子最尊师)。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刘彻)。隋唐:实行科举制度。隋朝开始,唐朝发扬光大。清朝1905年 废除科举制度。宋朝:“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孔子编订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封建时期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明朝:八股文清朝:1905年废科举。(2) 古代印度:教育内容:吠陀教师:僧侣 婆罗门教 佛教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 古代埃及:有史可查最古老的学校:宫廷学校。设置最多: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4) 古希腊罗马:雅典: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重点知识整理18页 教育 教育学 重点 知识 整理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