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10页).doc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10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第 9 页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一、 绪论1、 环境-以围绕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2、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具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整体性、相互依存性等属性。3、 各环境要素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无机环境:气、水、土、光、热、声等;-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2)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政治、经济、文化4、 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价值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之间的适宜程度。5、 环境的空间
2、类型-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6、 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稳定性、资源、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环境自净力、不可逆性、滞后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7、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 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3、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6) 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7) 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
4、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二、 生态学基础8、 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马世俊)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9、 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结构(时空分布
5、)空间、时间;营养结构10、 生态结构的功能1)食物链(网):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这就是食物链。通过食物链,实现能量在生态系统内传递。许多食物链互相交叉,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把许许多多生物包括在内,这种复杂的捕食关系就是食物网。显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食物网越简单,则生态系统越不稳定。 营养级(P25,生物量、生物数量、生产力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整个生态系统的各种营养级按从低级到高级依次迭放便构成了生态金字塔。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1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
6、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那么这种状态可称为生态平衡。 12、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1)生态阈值: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成为生态阈值。2)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结构的多样性;功能的完整性13、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对环境的生物净化(生态自净)大气污染的生物净化:吸收污染物、滞尘、噪声消
7、减、杀菌等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土壤污染的生物净化(土地处理系统P49)三、 大气污染及防治14、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 15、大气污染源1)概念: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2)分类:天然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 人为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人为源从其它角度分为:按污染源性状分为: 固定式污染源、移动式污染源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点、线、面源16、大气污染物及污染类型1)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
8、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2)分类-按存在状态:气态污染物、固体颗粒状污染物 -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分为:反应物和非反应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中的反应物与空气组分或反应物之间,或反应物作为催化剂从而产生的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型污染物。大气中主要污染物17、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介绍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大气中含有的大量固体或液体的悬浮粒子,与承载他们的空气介质一起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2-气溶胶中的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降尘、飘尘/可吸入粒子(IP)3-气体污染物:1)硫氧化物
9、;据估计,天然源(海洋、陆地、海盐、火山活动)和人为源(煤和石油燃烧、石油炼制、有色金属冶炼等)各半;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的元凶;世界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中国,我国以长江以南为主,其中华中、西南部分地区较严重。2)氮氧化物;据估计,天然源(闪电、NH3氧化、生物质燃烧、土壤排放等)和人为源各半;燃烧过程生成的氮氧化物分两类:热致型(高温、空气过剩)、燃料型;因此汽车等燃油可通过控制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来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酸雨形成的元凶3)含碳化合物-碳氧化合物(CO、CO2)-碳氢化合物(甲烷、非甲烷烃)-非甲烷烃:包括天然释放和人为释放-含卤素化合物:卤代烃(六六六、DDT、多氯联苯
10、、氯仿、溴仿、碘仿三氯甲烷、CFC等)-其他含氯化合物(Cl2、HCl等) -氟化物(HF、SiF4、H2SiF6、F2等) -氯仿、溴仿、碘仿三氯甲烷、CFC等为平流层臭氧层破坏的元凶。 4-主要污染类型1)根据污染物性质a.还原型(煤炭型):以煤炭为主要燃料,主要污染物为SO2、CO、颗粒物等。形成硫酸烟雾的元凶。 b.氧化型(汽车尾气型):以石油类为主要燃料,主要污染物为NOx、CO、HC化合物O3、醛类、PAN等。形成光化学烟雾烟雾的元凶。 2)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成分: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硫酸烟雾和洛杉矶烟雾的比较18、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扩散的气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学 导论 复习 重点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