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4页).doc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第 14 页生物化学1、 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功能(二)物质代谢及其调控(三)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2、氨基酸的两性电离、等电点是什么?答:氨基酸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征为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可以接受质子而形成NH4+,具有碱性。羧基可释放质子而解成COO,具有酸性。因此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易解离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在碱性溶液中,易解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当氨基酸解离成阴、阳离子趋势相等,净电荷为零时,此时溶液和PH值为氨基酸的等电点。3、什么是肽键、蛋白质
2、的一级结构?答:在蛋白质分子中,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通过脱去一分子的H2O所形成化学键(-CONH- )称为肽键。蛋白质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一级结构。4、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是什么?答 :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次级键,有氢键、离子键、疏水键、二硫键以及范德华引力。 5、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答:蛋白质在体内的多种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三方面: 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材料。2.调节身体功能 3. 供给能量 6、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及其本质是什么?答:天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
3、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一般认为蛋白质变性本质是次级键,二硫键的破坏,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变化。7、酶的特点有哪些?答:1、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2、 酶对其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3、 酶是蛋白质,酶促反应要求一定的PH、温度等温和的条件。4、 酶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在体内不断进行新陈代谢。8、名词解释: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答:酶活性中心:对于不需要辅酶的酶来说,活性中心就是酶分子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是这些残基上的某些基团,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
4、位于不同的肽链上,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对于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往往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一般还认为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第一个是结合部位,一定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第二个是催化部位,底物的键在此处被打断或形成新的键,从而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酶的分子中存在有许多功能基团例如,-nh2、-cooh、-sh、-oh等,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性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酶分子的功能团基团中,那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做酶的必需基团。有些必需基团虽然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窨结构上彼此靠近,集中在一起形成且定窨构
5、象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但并不是这些基团都与酶活性有关。一般将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可分为两种,与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称为结合基团,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基团称为催化基团。活性中心中有的必需基团可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还有些必需基团虽然不参加酶的活性中心的组成,但为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这些基团是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9、 酶共价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答:酶的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甩脱甲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以及SH与SS的互变等。10、酶促反应动力学中,温度
6、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什么?答: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但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在温度较低时,前一影响较大,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一般地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一倍。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形成倒v形或倒u形曲线。11、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糖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物质之一,人体每日摄入的糖比蛋白质、脂肪多,占到食物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以葡萄糖为主供给机体各种组织能量,1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2840j/mol的能量,除了供给机体能量以外,糖也是组成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与蛋
7、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构成细胞表面受体、配体,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脂类结合形成糖脂是神经组织和细胞膜中的组成成分;还有血浆蛋白、抗体和某些酶及激素中也含有糖。糖的基本结构式是(CH2O)n,故也称之为碳水化合物12、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是什么?答: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物质经消化吸收进入血中,这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贮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这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在禁食情况下,以甘油、某些有机酸及生糖氨基酸为主的非糖物质,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血糖的去路有:葡萄糖在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供能,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餐后肝、肌肉等组织可将葡萄糖合成糖原,糖原是糖的贮
8、存形式;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基酸等;转变成其它糖及糖衍生物,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糖醛酸等;当血糖浓度高于8.9mmol/L(160mg/100ml)时,则随尿排出,形成糖尿。正常人血糖虽然经肾小球滤过,但全部都被肾小管吸收,故尿中糖极微量,常规检查为阴性。只有在血糖浓度高于8.9mmol/L,即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尿糖检查才为阳性。糖尿多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糖尿病等。13、糖异生的原料、途径及其关键酶是什么?答: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非糖物质主要有生糖氨基酸(甘、丙、苏、丝、天冬、谷、半胱、脯、精、组等)、有机酸(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各种羧酸等
9、)和甘油等。不同物质转变为糖的速度不同。14、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是什么?答:1.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1个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仅净生成2个分子ATP,而有氧氧化可净生成38个ATP,其中三羧酸循环生成24个ATP,在一般生理条件下,许多组织细胞皆从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糖的有氧氧化不但释能效率高,而且逐步释能,并逐步储存于ATP分子中,因此能的利用率也很高。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可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来自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
10、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估计人体内2/3的有机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分解的。3.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枢纽,因糖和甘油在体内代谢可生成-酮戊二酸及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为某些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又可通过不同途径变成-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再经糖异生的途径生成糖或转变成甘油,因此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三种主要的有机物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而且也是它们互变的联络机构。1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答:1.5-磷酸核糖的生成,此途径是葡萄糖在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故命名为磷酸戊糖通路,体内需要的5-磷酸核糖可通过磷酸戊糖通路的氧化阶段不可逆反应过程
11、生成,也可经非氧化阶段的可逆反应过程生成,而在人体内主要由氧化阶段生成,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辅酶及核酸的主要原料,故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组织(如梗塞的心肌、部分切除后的肝脏),此代谢途径都比较活跃。2.NADPH +H与ANDH不同,它携带的氢不是通过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而是作为供氢体参与许多代谢反应,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意义。(1)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合成反应,例如脂肪酸、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都需要大量的NADPH +H,因此磷酸戊糖通路在合成脂肪及固醇类化合物的肝、肾上腺、性腺等组织中特别旺盛。(2) NADPH +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
12、正常含量,有很重要的作用,G-SH能保护某些蛋白质中的巯基,如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上的sh基,因此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人,因NADPH +H缺乏,G-SH含量过低,红细胞易于破坏而发生溶血性贫血。(3) NADPH +H参与肝脏生物转化反应,肝细胞内质网含有以NADPH +H为供氢体的加单氧酶体系,参与激素、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4) NADPH +H参与体内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离子态氧的反应,因而有杀菌作用。16、生物氧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亦即物质在体内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
13、程。生物氧化是在机体中pH近中性、37、温和的水溶液环境中,由酶催化而逐步进行的过程;体内CO2来自有机酸脱羧反应,而底物脱下的氢经电子传递过程最后与氧结合生成H2O氧化时能量逐步释放,有利于捕获大部分能量用于ATP生成。17、 什么是高能化合物,体内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是什么?答:高能化合物 :磷酸酯类化合物在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中起者重要作用。许多磷酸酯类化合物在水解过程中都能够释放出自由能。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千卡/mol)以上自由能(D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ATP是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18、简述ATP的生成方式答
14、:体内ATP生成有两种方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键形式转移给ADP生成ATP,这个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二)氧化磷酸化氧化和磷酸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氧化是底物脱氢或失电子的过程,而磷酸化是指ADP与PI合成ATP的过程。在结构完整的线粒体中氧化与磷酸化这两个过程是紧密地偶联在一起的,即氧化释放的能量用于atp合成,这个过程就是氧化磷酸化,氧化是磷酸化的基础,而磷酸化是氧化的结果,由于底物分子内原子的重新排列,使能量集中,产生高能键。然后,把底物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的能量直接转交给ADP而最终生成ATP,将此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递电子氧化释能与ADP磷酸化成ATP
15、储能相偶联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也称偶联磷本乡化,是体内生成ATP的最主要方式。19、名词解释: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答:呼吸链是由一系列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所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它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交给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生成。吸链递电子氧化释能与ADP磷酸化成ATP储能相偶联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也称偶联磷本乡化,是体内生成ATP的最主要方式。20、脂类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脂类分为两大类,即脂肪和类脂(一)脂肪: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是脂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肪组织还可起到保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二)类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肪酸盐和维生素D3以及类固醇激素合
16、成的原料,对于调节机体脂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以及钙磷代谢等均起着重要作用。21、脂类消化吸收的特点是什么?答:正常人一般每日每人从食物中消化60?50克的脂类,其中甘油三脂占到90%以上,除此以外还有少量的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一些游离脂肪酸。食物中的脂类在成人口腔和胃中不能被消化,这是由于口腔中没有消化脂类的酶,胃中虽有少量脂肪酶,但此酶只有在中性ph值时才有活性,因此在正常胃液中此酶几乎没有活性(但是婴儿时期,胃酸浓度低,胃中ph值接近中性,脂肪尤其是乳脂可被部分消化)。脂类的消化及吸收主要在小肠中进行,首先在小肠上段,通过小肠蠕动,由胆汁中的胆汁酸盐使食
17、物脂类乳化,使不溶于水的脂类分散成水包油的小胶体颗粒,提高溶解度增加了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类的消化及吸收。在形成的水油界面上,分泌入小肠的胰液中包含的酶类,开始对食物中的脂类进行消化,这些酶包括胰脂肪酶,辅脂酶,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a2。22、酮体的生成和利用是什么?答:.酮体的生成:以乙酰CoA为原料,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酶催化先缩合生成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再经裂解而生成酮体。HMG辅酶A合酶是酮体合成的关键酶.除肝以外,肾也含有生成酮体的酶体系。肝脏有生成酮体的酶,但缺乏利用酮体的酶。肝产生的酮体需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酮体的利用:在肝外组织细胞的
18、线粒体内,羟丁酸和乙酰乙酸可被氧化生成2分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23、简述脂酸合成的基本过程答:体内的脂肪酸大部分来源于食物,为外源性脂肪酸,在体内可通过改造加工被人体利用。同时机体还可以利用糖和蛋白转变为脂肪酸称为内源性脂肪酸,用于甘油三酯的生成,贮存能量。合成脂肪酸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哺乳期乳腺,另外脂肪组织、肾脏、小肠均可以合成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是乙酰COA,消耗ATP和NADHP,首先生成十六碳的软脂酸,经过加工生成人体各种脂肪酸,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24、简述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答:胆固醇在体内不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转变为多种具有重要生理
19、作用的物质,在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变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性腺可以转变为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皮肤,胆固醇可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常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在肝脏,胆固醇可氧化成胆汁酸,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25、载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的生理功能有:组成载脂蛋白并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与完整性。apoI可以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ApoA可作为HDL受体的配体,apoI生理功能是:维持HDL结构,激活肝脂酶, ApoB100的生理功能有:合成装配和分泌富含甘油三酯的VLDL;是LDL的结构蛋白。LDL受体的配体,并可调节LDL从血浆中的清除速率。
20、ApoC族生理功能有:同磷脂相互作用,维持脂蛋白结构:在溶液中呈特殊的立体双性离子,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与磷脂带正电荷的基团作用,具有很强的磷脂结合活性。由于与磷脂的相互作用,使ApoC族的-螺旋结构增加,而磷脂的单个酯酰链的运动则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磷脂从凝胶态到液晶态的转变,两者作用的结果,从而固系了脂蛋白的结构;对酯酶有激活作用,HDL的磷脂在流动性增加时,ApoC通过HDL脂层表面后促进了LCAT的催化作用;ApoC可以激活LPL,ApoE生理功能有:是LDL受体的配体,。2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什么?答: 植物性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比例与人体需要相比总有些不足。由于各种植物性
21、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各不相同,因而可以通过植物性食物的互相搭配,取长补短,来使其接近人体需要,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种食物搭配的效果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样做不仅可以调整口感,还十分符合营养科学的原则。例如,谷类食物蛋白质内赖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较高,而豆豆类食物的蛋白质恰好相反,混合食用时两者的不足都可以得到补偿。27、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特点是什么?答:食物蛋白质经口腔加温,进入胃后,胃粘膜分泌胃泌素,刺激胃腺的腔壁细胞分泌盐酸和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经激活转变成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将食物蛋白质水解成大小不等的多肽片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答题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