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古诗校本教材(11页).doc
《小学四年级古诗校本教材(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古诗校本教材(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第 11 页四年级 白居易(772846),山西太原人,贞元进士,人过一些地方官。他是新乐府得体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优美,布局完整,形象生动,对后人是有很大影响。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人间四月春归,繁花凋谢,一片狼藉。高山大林寺内,桃花却是刚刚盛开。常常抱怨春归难觅踪影,何曾料想竟然转入此处。 赏析:这首写景诗构思奇妙。一二两句把山下于山上截然不同的境况作比较;在平地万花凋谢的日子里,山上竟然桃花盛开。第三司局已桃花代替了春光并赋春光以人的心性格。字里行间,我们可感受到诗人在发现这盛开时那种欣喜
2、的心情和幽默的性格。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在邯郸驿站歇脚的那天,恰逢冬至来临;面对孤灯思亲重,报膝独对灯下影。此刻家中亦如此,老小想我到夜深;两地思念均挂肚,他们大概在说我这远行人。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亲的佳诗。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三、四句,正面写“思家”,其语言直率而质朴,所描写的场景是从切身的体验中得来,所以才感到真挚动人。 后宫词 (唐)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译文:以泪洗面盼临幸,孤苦长夜眠难成;夜深辗转长叹息,忽闻前殿欢歌声。年正芳龄
3、颜未衰,君王却已断皇恩;悲怨仍盼君王来,披衣熏香到天明。赏析:此诗把这宫女的悲怨一层层写来,读了让人心酸。但最心酸的还是末句:君王虽无情无义,但她仍抱着一丝幻想,熏香以待。宫女的悲惨命运实已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深沉,倾注了诗人对宫女悲惨 遭遇的深挚同情 。 白云泉 (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五心水自闲。 何必本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白云缭绕,青山翠绿,白云泉水日夜流;白云飘荡,泉水自由自在乐悠悠。问泉水,你何必迫不及待奔不休?须知道,人间本已烦恼多,你推波助澜为哪头?赏析:诗人以拟人手法,把白云和泉水人格化,赋予它生命与活力,并把自已的感情融于其中,因而是这
4、首诗更具感染力。自此诗后,天平山白云泉的名声大振,引得天下游人来此游览。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支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我感到忧愁的是台阶前的红牡丹,晚上只有两支残花了。可明晨的风一吹,也许这两支残花也会被吹落。因为怜爱这牡丹,我夜里手持蜡烛前来观赏。赏析:历史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指日i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助的深沉感慨。 柳宗元(773819),山西运城人,贞
5、元进士,官至六州刺史。他与韩愈是古文(散文)运动的领导者,其散文成就突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格清峭,文字简明,别具一格,卓然,言畅意美,具有浓郁的导扬讽谕的艺术魅力。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唐)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译文:官场失意心凄凄,异乡思亲亦如此;春天刚刚过一半,心如寒秋烦乱迷。山城预后花飘落,榕叶飞落满庭院,偏那黄莺乱鸣啼。 赏析: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声,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染的结果。而此诗正是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诗人能在春天写出如此凄楚的诗篇,必须抓住引起游丝的特点。诗人抓住榕叶飘落这一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
6、然后融于深切的情思,所以才能写出这一首有分量有深度的佳作。 与浩初上人同看出寄京华亲故(唐)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译文:南疆滨海的座座删减如出鞘的利剑,尤其是在这万木萧疏的秋天,见到剑般的山峰,就像在刺割我得寸寸愁肠。怎样才能让我化一身为千亿个,散向峰顶可以遥望这千里之外的故乡呢!赏析:诗以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涉(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曾当过几任京官,后隐居。其诗清新流畅,与杨通俗,惜存诗不多。 井栏砂宿遇夜客(唐)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译文:晚上瞎起蒙蒙细雨,
7、我投宿于江上小村;绿林豪客以礼相待,原为早知我诗名。本欲隐居逃名姓,看来此愿今难成;侠盗古今本难分,何况如今半是君。赏析:传说作者某晚在井栏砂遇盗,盗首听说是他后,即表示不动他分毫,只求赠诗一首即心满意足,于是作者写了此诗。诗的语言诙谐轻快,有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元稹(779831),洛阳人,官至宰相。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深入浅出,时出新意,有的反映了民间疾苦。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凤吹雨入寒窗。译文:黯淡灯光影映墙面,闪闪烁烁摇曳不停。凄凉夜晚忽闻消息,你蒙冤屈被贬九江。我已重病在身,震惊之余猛然坐起。夜风夹杂冷雨,点
8、点敲打寒窗之上。赏析:此诗语言极简练又及传神。灯无所残而残,风无所暗而暗,窗无所寒而寒。由于情之所需,它们都带上了感情色彩。而“惊坐起”的“惊”,把听到坏消息那一瞬间的神情、心态与动作都准确表达出来了。也说明了身患重病的诗人,沉浸在深深的哀伤和痛苦之中。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译文:丛丛茂盛的秋菊围绕着房舍,就像陶周明的家;绕着篱笆一遍又一遍,欣赏菊花直到夕阳西下。我并非单单偏爱菊花其它花;二是菊花开后以到冬,除赏此花在无它。赏析:此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给读者一个值得
9、深思的问题;对于将要失去的美好事物,人们要分外珍惜。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顺次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赏析:这首诗感情十分强烈,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几个比喻准确又传神,夸张又合适,是唐诗中抒情诗的珍品。张祜(?849),字承吉,南阳人,元和长庆年间,很多诗名,常年隐居。其诗绮丽委婉,成就主要在山水诗和宫刺伤。尤擅长七绝,其诗含蓄、工巧、精致婉约清华,音节韵畅。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古诗 校本 教材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