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养生心.ppt
《中医五脏养生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五脏养生心.ppt(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五脏养生心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08页中医五脏养生(心)高绍芳13932156380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08页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源,以消阴翳。)
2、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0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08页自然界自然界五五行行人体人体五谷五音五时五臭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窍五体五液五志五声麦角平旦臊酸青生风东春木木肝胆目筋泪怒呼禾徵日中焦苦赤长暑南夏火火心小肠舌脉汗喜笑稷宫日西香甘黄化湿中长夏土土脾胃口肉涎思歌稻商日入腥辛白收燥西秋金金肺大肠鼻皮毛涕忧悲哭豆羽夜半腐咸黑藏寒北冬水水肾膀胱耳骨唾恐呻附表 五行属性与人及自然界诸事物配属关系表五行属性与人及自然界诸事物配属关系表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08页n五行茶是依照内经中: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的古训,饮食养生、重在五味,酸走
3、肝、苦走心、甘走脾、辛走肺、咸走肾,并按照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五行旺衰规律对人体进行调补,从而使人体与大自然取得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益寿延年之目的。正如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所说: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所说:“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另如:“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08页相生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佐金
4、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补母泻子补母泻子抑强扶弱抑强扶弱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08页心n中医学将心脏的解剖位置比喻“象如莲花下垂”。n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n一是主血脉,n二是主神志,n并与舌、面等有联系。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08页 1、心主血脉:n心脏犹如发电站,全身血脉似电网。心脏有节律地搏动,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周流全身,如环无端。心脏的正常搏动,n1心气的充沛n2心血的充盈n3脉管的通利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08页2、心藏神n生理: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
5、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n病理: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08页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n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n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n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08页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n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
6、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08页4、喜与惊是心的情志的体现。n心主喜, 心有(实)病的人,会容易激动,容易大笑,满面红光。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n如果过度喜乐,不仅无益,反而使心气散乱,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喜伤心”。过分的喜,不仅伤心,而且能伤肺,因为心肺同属上焦。惊即惊恐,是突然遇到意外之事而精神紧张的一种表现
7、。惊恐对心的影响最大,一般受惊,并不致于使心的功能紊乱。但是,当人突然受到惊恐时,会使心神受伤,功能紊乱,所谓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惊慌失措,甚至神志错乱,发生痴呆之症,即所谓“惊则气乱”。尤其是小儿脏腑娇嫩,心神怯弱,最易受惊。小儿受惊,轻则惊悸、大哭大啼,严重时可出现“惊风”或“癫痫”等证。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08页5、与夏气相通应:n天人相应,自然界中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通应,了解心的这一生理特性,有助理解心的生理病理,特别是病理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色是红色,属夏天,所以红色的食品养心入血,还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尤其
8、是在夏天,养心更为重要,n应适当多吃山楂(红果)、蕃茄、红苹果、红桃子、心里美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对应苦味,苦味入心;心火表现为:舌尖处有红点,口感苦味,降心火时,需使用苦味食物,如:莲子芯泡茶,药物为:栀麦清火片。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08页6、与小肠互属表里n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n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n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n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08页调补心阴调补心阴n心
9、阴虚:自觉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及心胸发热的表现,可伴有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舌红少津,脉细而数伴有大便干燥,兼见口舌生疮,面颊发红。西医的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属于此范围。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08页药物治疗药物治疗n单味药:1朱砂:甘、寒。归心经。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用量用法:0.3-1克。研末冲服。入丸、散剂,或和他药同煎。n2磁石:辛、咸、寒。归肝、心、肾经。功效: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宁、心悸失眠等。用量用法:10-30克。入丸、散剂。每次用1-3克。n3龙骨:甘、涩、微寒。归心、肝经。功效:平肝潜阳、镇静
10、安神、收敛固涩。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用量用法:15-30克。入煎剂宜先煎。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08页中成药:n天王补心丸:滋阴补心,养血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现代研究表明,天王补心丸不仅具有明显的镇定、抗惊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还有抗心肌梗死、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它能提高人的抗疲惫、抗缺氧,以及耐高温、耐低温的能力。n天王补心液: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2次n安神补心丸:用于心阴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养心安神。口服一次15丸,一日3 次。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08页药膳调养药膳调养:n玉竹
11、参归猪心汤: 玉竹、党参、当归各10克,猪心1个,调料适量。将诸药布包,纳入洗净之猪心中,加清水适量炖至猪心熟后,取出切片,去药包,放回汤中,煮沸后,食盐、味精、姜末、葱花,猪脂调服。可益气养心,适用于心阴不足、气血亏虚之失眠、多梦、心悸、盗汗、心烦、咽干少津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08页n双耳汤: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以温水泡发并洗净,盛碗中,加水及冰糖适量,隔水蒸1小时,1次或分次服。能滋养心阴,活血清热,适用于心阴虚型冠心病。证见心胸疼痛时发作,胸闷、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咽干口噪,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08页n百麦安神饮:小麦、百合各25克,莲子肉1
12、5克,大枣2个,甘草6克。把小麦、百合、莲子、大枣、甘草分别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倒入锅内,加水至750毫升,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煮30分钟。滤汁,连炖两次,混合,随时皆可饮用。可治心烦易燥、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心悸气短、多汗等症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08页n百合冰糖水:百合15克红枣6枚水煎加冰糖蜂蜜适量服用n百合粥:生百合100克,粳米10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烂,日服两次。适用于心阴不足之虚烦不眠(口干、干咳)。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08页经络疗法经络疗法:n针刺方法: 神门: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本穴能养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
13、悸怔忡、癫狂。能直刺0304寸。此外还可针刺三阴交大陵太溪肾俞穴。用补法针感不宜过强适当久留针。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08页推拿按摩:n按揉内关穴: 内关为心包经的穴位,位于手掌内侧,腕横纹上2寸。分别以左手拇指和右手拇指按揉对侧手臂上的内关穴,每穴按揉1分钟。此外,用拇指按揉法于三阴交太溪穴每穴操作1分钟。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08页刮痧法n:刮痧取穴:肾俞、太溪、阴郄、神门、劳宫、膻中至巨阙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俞,再刮前胸膻中至巨阙,然后刮前壁内侧阴郄、神门、劳宫,最后刮太溪。刮拭方法:平补平泻或肾俞、太溪、阴郄用补法,劳宫用泻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08页情志疏导情志疏
14、导:n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日应注意保持心胸豁达,避免烦恼、焦虑;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n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08页n其次还可用以情制情法。又叫情志制约法,创自于黄帝内经。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以情制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15、此谓祖国医学独特的心理治疗与康复方法。n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08页n喜伤心者,以恐胜之。以恐胜之,又叫惊恐疗法,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n洄溪医书里亦记载一例喜病恐胜之例:某人新考上状元,告假返乡,途中突然病倒,请来一位医生诊视。医生看后说:“你的病治不好了,七天内就要死,快赶路吧,抓紧点可以回到家中。”新状元垂头丧气,日夜兼程赶回家中,七天后安然无恙。其仆人进来说:“那位医生有一封信,要我到家后交给您。”只见信中讲到:“公自及第后,大喜伤心,非药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无妨矣。” n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08页季节调养季节调养:n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
16、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夏天要注重养心阴 。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 3 5 克 、酸枣510 个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08页起居保健起居保健:n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时间太久,可在工作一两小时左右,站起来活动活动,做做工间操等。在生活上应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犬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应节制性生活,保养心肾。临睡前最好不要进食,有人有临睡前喝牛奶的习惯,可安排在临睡前1小时饮用,食后稍事
17、休息,排除杂念,保持在精神平静安适的状态下入睡。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08页调补心阳调补心阳 :n心阳虚: 除有心气虚的症状外,还出现全身怕冷,面色发暗,心胸憋闷或疼痛,经常不由自主出汗、舌体胖大娇嫩,脉象沉细。舌头看上去很嫩,就像婴儿的舌一样;脉象很沉细,一开始摸的时候,好像都摸不到脉,再往下深摸,才发现脉藏在里面,很弱很弱,这是因为阳气鼓动力不够。n或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为心阳虚脱的危候即心阳暴脱。西医的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绞痛多属此范围。严重的如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08页药物治疗药物治疗n1.附子:
18、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证。能上助心阳以通利,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之元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用量用法:3-15克。入汤剂宜先煎30-60分钟后以减弱其毒性。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08页n2.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用于亡阳证。干姜通心助阳、祛除里寒、与附子同用能辅助附子以增强回阳救逆的功效,并可减低附子的毒性。用量用法:3-10克。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08页n中成药;参附强心丸;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它的功能主治是益气助阳,强心利水,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心悸、气短、胸闷喘促、面肢浮肿等症
19、,属于心肾阳衰者。n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2次。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08页n油菜嫩叶汤:油菜嫩叶30克、荷叶20克、艾叶12克。水煎服,每日2剂。能祛寒、宣痹、通阳,适用于寒凝心胸型冠心病。证见卒然心如绞,遇寒痛甚,气短心悸,手足不温,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紧。n牛肉山药饮:牛肉250克,山药120克。将牛肉、山药切片,煮汁2大碗,以之当茶,徐徐饮之,牛肉佐餐服食。可益气回阳,适用于心肌炎阳虚欲脱,目开手撒,四肢不温等。药膳调养药膳调养: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08页n猪血参芪附枣
20、粥:猪血100克,党参、黄芪各 15克,附子5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猪血及调味品,再煮l2沸,服食。每日2次,7天为1疗程。可健脾温肾,益气养心,适用于心肌炎阳虚水泛肢体水肿,四肢不温,纳差食少,疲乏无力,甚则喘促胸闷,或伴胸、腹水等。n参枣桂姜粥:党参10克,大枣5枚,桂枝、干姜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红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牛奶、红糖,再煮l2沸即成。每日2剂,7天为1疗程。可温阳利水,适用于心肌炎心悸自汗、形寒肢冷、水肿尿少、气促胸闷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08页经络导引经络导引 :n两个穴位:一
21、个叫神阙,一个叫关元,这两个穴位都是温中回阳的。还有一个穴位的名字叫气海,“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穴在肚脐下1.5寸,大约二指宽的地方,但是这个穴位的按摩比较特别,要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揉,揉的力量要适中,每天揉一次,每次1到3分钟。您如果不是阳虚体质同样可以经常按摩这个气海穴,它可以强壮全身。其次还可以针刺心俞、内关、神门、足三里。用补法。心俞向督脉方向斜刺。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08页推拿按摩法;n用拇指按、揉或一指禅法于百会、足三里穴每穴操作一分钟。n若属心阳暴脱证,多见于真心痛、厥心痛而致厥脱者。1.针刺:镇痛是关键。可立即用度冷
22、丁10毫克,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毫升,垂直刺入内关(双),得气后加强刺激,每穴2.5毫升, 510分钟疼痛消失。若无缓解,可在间使(双)穴各再注2.5毫升,可加强镇痛效果。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08页2艾灸:n主灸关元、神阙,火柱艾灸,并配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行补法。3.推拿按摩可按揉心俞、厥阴俞、隔俞、内关,均取双穴,每穴按揉50次,揉力以患者感到痠胀,且能耐受为度。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08页情志疏导情志疏导n心阳虚的人一般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古人曾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是大大多于顺境的时间
23、。那么,心情不愉快时,又怎么办呢? 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108页n事实证明,疏泄法可使人从苦恼、郁结的消极心理中得以解脱,尽快地恢复心理平衡。祖国医学认为,“郁则发之”。郁,即郁结,主要指忧郁、悲伤,使人不快的消极情绪;发即疏发、发泄。n现代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和消除忧虑。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08页n说理开导法:所谓“说理开导”,n一个人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甚至遭到不幸,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苦衷,或向亲朋好友写书信诉说苦闷,以便从亲人、朋友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
24、。正如俗话所说:“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 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108页季节调养季节调养:n“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108页n初夏(在五行里是春夏之交的时间)时节,为保证心气旺盛、气血的良好运行,应少食用苦味泻火、能伤及心阳的食物,适当食用一些辛温(辣)发散行气的食物,有利于温煦心气,进一步培养人体的阳
25、气,在五行上有“火生土”之妙,利于脾胃消化功能。尤其是在我国南方比较潮湿,吃辛辣食物也有助于行气祛湿。故应“少苦适辣”,即少食苦味食物,适当添加些辣味。春夏的饮食原则,反映了中医“春夏养阳”的基本养生观点,也是“冬病夏治”的道理所在。 此外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 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108页n总之,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进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钟所得的紫外线将能使用一年。对于年老及体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亦不要在树阴下停留过久。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五脏 养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