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概述 .ppt
《人际关系概述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概述 .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际关系概述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9页内容简介内容简介v人一来到社会,就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交往;涉世不深的青年,更需要了解交往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成人,也会为交往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困惑。本课程对社会交往基本概念以及自我意识开发的基础上在社交心理、行为技巧、礼仪伦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能力训练等多种形式,通过一学期的系统训练使大家对社会交往有全新的认识,并增强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9页v好莱坞流行一句名言: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v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
2、处世能力。”卡耐基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9页v“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侣.”(马克思)(马克思)。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寻求友情友情(爱情)爱情)、渴望关爱、呼渴望关爱、呼唤理解和认同唤理解和认同的需要与日俱增,可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一些同学又深切地感受到了“知音难觅知音难觅”、“苦苦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不想与不喜欢的人交往但不想与不喜欢的人交往但又不得不交往又不得不交往”等问题的困扰。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开放融合、信息繁杂,给本已经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涂上了神秘色彩。如何建
3、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9页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 v第一章第一章 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概述v第二章第二章 交往的起点:自我意识开发交往的起点:自我意识开发v第三章第三章 沟通过程的实现沟通过程的实现/信息传递信息传递v第四章第四章 学点社会交往心理学学点社会交往心理学v第五章第五章 社交高手的心态修炼社交高手的心态修炼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9页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 v第六章第六章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v第七章第七章 做一个好的听者做一个好的听者v第八章第八章 人际交往的初级技巧人际交往的初
4、级技巧v第九章第九章 人际交往的高级技巧人际交往的高级技巧v第十章第十章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9页第一章 人际关系概述v1)什么是交往v2)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v3)人际关系的需求定向v4)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与特点v5)人际交往的分类v6)人际关系重要性v7)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9页v1、交往的含义、交往的含义 什么是交往?从词源上看,交往一词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s,原意是指共同的、通常的,现在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分享思想与感觉,交流情感、观念与信息。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德语中的Kommunikation都是由此而来。在汉语中,
5、与交往通用的还有交际。 交往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9页v 在心理学心理学上,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由此达到一定的认知; 在社会学社会学上,交往是指人们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或通过交往行为而形成的特定社会联系; 在语言学语言学上,交往概念表示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语言符号的交流; 在信息科学和传播学信息科学和传播学中,交往是指一个特有信息由信源经过信道到信宿并不断反馈,从而实现相互沟通目的的传播过程。 在哲学哲学上,交往是指人所特有的相互来往关系的一种方式,即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相互联系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它蕴涵了其他学科所理解的各种意思。现在学习的是第9
6、页,共69页v交往交往是人类活动得一种基本形式.交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来往.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或联系。v交往既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活动形式,又是人类共同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v所谓高级活动形式是指同自然界的一切动物的活动相比较而言的;所谓特殊活动形式是交往活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加才能进行,还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沟通或发生信息交流。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9页2、人际交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v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和协同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和协同活动的条件下产生的。活动的条件下产生的。v它反映了个人与群体寻求满足
7、需要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个人与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v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交往双方彼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交往双方彼此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因此此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因此,人际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9页3、人际关系的需求定向v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
8、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的需求、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9页v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基于这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待人行为有:交往、沟通、种动机而产生的待人行为有:交往、沟通、参与、容纳等,以及与之相反的孤立
9、、退缩参与、容纳等,以及与之相反的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排斥、疏远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9页v控制的需求:是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控制的需求:是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为运用权力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为运用权力、权威、控制、支配等。相反的习惯难为有、权威、控制、支配等。相反的习惯难为有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追随他人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追随他人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控制的需求。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控制的需求。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9页v感情的需求:是在爱情与感情上希望于他感情的需求:是在爱情与感情上希望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
10、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是喜爱、亲密、同情、热情等,其相反的行是喜爱、亲密、同情、热情等,其相反的行为表现为憎恨、厌恶、冷淡等。为表现为憎恨、厌恶、冷淡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9页v这三个方面的需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又分别可分为求又分别可分为主动的需求和被主动的需求和被动的需求,于是动的需求,于是修兹在此基础上修兹在此基础上分出六种基本人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际关系倾向:主动性主动性被动性被动性包容包容主动与他人主动与他人来往来往期待他人接期待他人接纳自己纳自己控制控制支配他人支配他人期待他人引期待他人引导自己导自己感情感情对他人表示对他人表示亲密亲密期待
11、他人对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自己表示亲密密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9页4、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与特点、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与特点 v4.1 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v认识、情感和行为是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认识、情感和行为是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v(1)认识因素:认识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关)认识因素:认识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心理关系。如果彼此之间毫不任何司,、理解而建立的心理关系。如果彼此之间毫不任何司,对对方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
12、。对对方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9页v(2)情感因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情感因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人际关系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爱因素,人际关系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情绪情感为特征。只有对满足需要或厌恶等情绪情感为特征。只有对满足需要的事物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阻碍的事物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阻碍需要满足的事物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需要满足的事物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v(3)行为因素:行为是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行为因素:行为是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在人际关系中,不论是认识因素还是情感,在人际关系中,不论是认识因素还是情
13、感因素,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指言因素,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指言语、举止、作风、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个语、举止、作风、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个性的外部动作,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性的外部动作,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交往手段。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9页v4.2 人际交往的特点v 人际交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其显著的特点。v 第一,社会性。所谓社会性,指人际交往本质上是社会的,是人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际交往的社会性。一个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一个多维度的关系系统之中,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关系扩展的过程。既有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到业缘关
14、系、趣缘关系、志缘关系,再到情缘关系、偶缘关系等等的纵向发展,也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的横向展开。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无社会性”的人际交往。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9页v 第二,主观性。 人际交往的主观性主要是指人际交往是以交往主体的心理需要为前提,以交往主客体是否获得满足的主观感受为尺度。 主观性首先表现为选择性,也就是说,人际交往通常是基于人们的某种需要或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交往的需要和目的决定了人际交往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需要满足的程度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就是情感。情感一般可以分为结合性情感和分离性情感。结合性情感表现为
15、热情、友谊、喜欢、亲密、爱恋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吸引的特质。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冷漠、嫌弃、厌恶、憎恨、敌对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排斥的特质。当然,肯定人际交往的主观性并不排斥它的其客观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9页v 第三,复杂性。 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首先表现为人际角色的复杂性。 所谓人际角色,是指在个性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 不同的关系主体分属不同的人际角色。不同的人际角色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关系主体,会表现出不同的人际角色,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关于这一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霍姆斯的研究很有说服力。他曾描述了两个人组合交往的情
16、境,如一个人叫约翰,另一个叫亨利。表面上看来,是约翰和亨利两个人在交往,实际是6个人在交往。即实际中的约翰(或亨利)、自我意识的约翰(或亨利)、亨利(或约翰)印象中的约翰(或亨利)。 如果3个人、4个人或更多的人进行交往,那么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了。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9页 法国管理学家格兰库纳斯提出了一个计算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公式: 人际关系=n(2n-1+n-1), (其中n指一个群体的人数)。 按照这个公式计算,2个人交往时是6种关系,3个人时是18种关系,4个人时是44种关系,5个人时是100种关系;当群体人数增加到10个人时,则人际关系变成5210种。 人际交往的复杂性还表
17、现在人际交往的动态性。在一定意义上,人际交往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同人类发展的过程相似。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要经历少年、青年、成年等阶段,直到死亡。在此期间,人的社会关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的交往环境也在变化。人们在变化中不断地结识新的交往对象,扮演新的交往角色,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9页v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v 第一,交往需求迫切,但往往期望值过高。v渴望友情、寻求归属感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可是,一些人又经常为找不到可以信赖的朋友而苦恼。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交友期望值过高。许多人把情投意合、共同成长、相互理解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希望所交往的人都
18、能够成为自己的密友。期望值过高,客观上使自己忽略了一般性的交往,必然导致朋友少或没有朋友的结局。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9页 第二,交往目的多样化,但一些同学在交往方向上存在着误区。 随着社会的变化,大学生的交往目的也由单一的情感型转向了多样化。 另方面,一些大学生对该与什么人交往、交往程度的深浅没有正确的认识。表现为:交往方向单一,交往半径较小,与同学交往多,与社会交往少;热衷于与老乡交往,疏远与班上同学的交往;愿与朋友、恋人交往,不愿与集体同学交往;进行一些盲目的社会实践。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9页v 第三,交往的自主性增强,但是一些同学却走向了自我中心的极端。v一些同学在人际交往中
19、往往只注意自己的个性、爱好,而忽视了对他人兴趣、性格等的了解;只注重自己的需要和体验,忽视他人需要和体验;对他人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较少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v个别同学孤辟、自我封闭,导致交往中的角色固定,无法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角色转换。有的同学虚伪、嫉妒,出现了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特征,降低了人际交往的质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9页 第四,交往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多数人仍然以寝室或班级为中心。目前,一些同学通过“社会工作”和“BBS、QQ等新兴网络”扩大了交往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不再抱有狭隘的交友观念,转而追求建立更加广泛、多样的人际关系。 第五,爱情交往的愿望强烈,但有些同学将
20、爱情交往当成了人际交往的全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当青春洋溢之际,情感丰富之期,追求爱情的欲望比高中时更加强烈。客观地说,爱情交往本身也符合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但是,一些大学生进入恋爱状态以后,过分地投入其中,在思想甚至行为上开始封闭,将其他人均拒之于交往范围之外,结果却使自己陷入生活的狭隘境况中。结果,有的荒芜了学业,有的失去了友谊,有的甚至也失去了爱情。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9页v5、人际交往的分类、人际交往的分类v人际交往是交往的一个层面,也是我们集中探讨的问题。 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v 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对人
21、际交往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式。v 根据交往的内容不同,划分为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信息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信息交往。v物质交往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既包括人们在改造自然界中的物质转换,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其他特定的物质交换、往来。v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思想、观念、科学、文化、制度模式等等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过程。信息交往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语言、文字、图像、动作、表情等信息源的输送传递和反馈。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9页v 根据交往的媒介不同,划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v直接交往是交往双方借助于语言、表情等本身固有的属性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
22、间接交往是指交往双方借助某种身体之外的媒介进行的不见面交往。v 根据联结交往主客体中介的性质不同,划分为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v正式交往是在社会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或群体代表之间的交往;非正式交往则是既不代表群体利益也不代表他人的私人间的交往。v 根据交往主客体的层次划分为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横向交往指同辈、同级等同一层次的交往;纵向交往则是指上下级或代际之间的不同层次的交往。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69页v 根据交往的目的和心理不同,划分为道义性交往、道义性交往、实用性交往和利己性交往。实用性交往和利己性交往。 道义性交往是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共同志趣
23、和共同道义基础上的交往。古人说:道义相抵,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这是对道义而交的精彩概括。 实用性交往是一种以是否对自我有利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的交往方式。持这种交往方式的人信奉有用就是真理,把实惠作为人生的信条。 利己性交往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自我为目的的交往方式。在这样的人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关系了,人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更多利己的东西。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69页v6、人际关系的重要性v人际交往的功能 所谓人际交往的功能就是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所显示出来的作用。从影响的范围分析,人际交往具有个体性功能和社
24、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个方面。v 人际交往的个体性功能是指人际交往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v 第一,人际交往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第一,人际交往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所谓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以及同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人社会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其成熟程度的尺度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69页v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包括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两个方面。 社会教化就是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诱导个体去做那些保证使社会正常延续而必须做的事情。 个体内化是个体接受社会影响并形成内在素质
25、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化就是人们借以获得个性并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教化就谈不上个体内化;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不可能实现。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69页v人际交往是个体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生存技能的必经途径。 “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v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使人们对社会化的认识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成为贯穿一生的长期过程,人际交往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也将持续下去。否则,如果一个人长期自我封闭,拒绝社会交往,将被时代所淘汰。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69页v第二,人际交往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