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简答题35195(6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病理学简答题35195(6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简答题35195(60页).doc(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理学简答题35195-第 58 页试述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后果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后果:肝坏死或肝硬化。简述坏死对的类型及结局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 3)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1)溶解吸收 (2)分离排出 (3)机化与包裹 (4)钙化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
2、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转归: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瘢痕组织简述淤血的病变及其后果病变:1)肉眼:发生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 局部皮肤呈紫蓝色(发绀) 由于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体表温度下降2)镜下: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 有时伴水肿 长时间实质细胞变性后果:淤血时间短可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淤血性硬化。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简述肺动脉栓塞对机体产生的后果中、小栓子多栓塞于肺动脉小分支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栓子小数目多,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右心衰竭
3、栓子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呼吸困难、发绀、休克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不同点:1)脓肿: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见于皮肤、内脏;破环组织,形成脓腔;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弥漫性,易扩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影响液体渗出液的因素1) 血管通透性增加 2)组织分解增强 3)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4)血管基底膜受损渗出液在炎症防御反应中发挥哪些作用1)稀释毒素和致炎因子,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2)为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3)渗出液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4)渗出液的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
4、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素网架可成为修复的支架,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异型性、分化程度及肿瘤良恶性的关系肿瘤的异型性指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何为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粘膜白斑;大肠腺瘤;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
5、,异型性大核分裂象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多,多见病理核分裂象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继发改变少见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转移不转移可转移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易复发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简述风湿性心内膜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1) 风湿性心内膜炎常累及心瓣膜,最常受累于二尖瓣。(2) 前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闭锁缘上形成疣状赘生物,多时可累及腱膜及临近内膜(3) 后期病变反复,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3)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形成McC
6、allum斑。简述引起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及病变类型(1) 心内膜: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2) 透壁性:主要累及心室壁全尾或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3) 好发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简答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1.脂纹形成: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2.纤维斑块形成:是由脂纹发展而来。内膜面散在不规则表面隆起斑块,颜色从浅黄或灰黄色变为瓷白色。3.粥样斑块形成:是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4.继发性改变 是指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
7、基础上继发的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心: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肾:出现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肾表面呈细颗粒状;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和胶原纤维素样坏死;增生期:形成特征性风湿细胞和主要由风湿细胞构成的风湿小体,具有诊断意义;纤维化期:风湿小体纤维化最终成为梭形小瘢痕。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大体:黏膜上皮及支气管壁损伤腺体病变,产生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镜下:黏膜上皮损伤及修复。纤毛粘连、脱失;上皮细胞坏死再生鳞化腺体增生肥大,粘液腺化生管壁充血水
8、肿,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可变性、萎缩或骨化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1)肉眼:双肺散在分布灰黄、质实病灶,以下叶和背侧多见。严重者病灶融合成大片,发展为融合性小叶性肺炎。(2) 镜下: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脓性渗出物。病灶区的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含少量红细胞和纤维素。病灶间的肺组织大致正常,各病灶变化不一。大叶性肺炎各期的病理变化(1)充血水肿期:肉眼,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2)红色肝样变期:肉眼观,肿大的肺叶呈暗红色,质实如肝
9、,故称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含大量红细胞及一定量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的渗出物。(3)灰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故由红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4)溶解消散期:肉眼观,病变肺部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镜下,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使渗出物中的纤维素被溶解。请叙述溃疡病的好发部位,肉眼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1)好发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肠小弯,靠近幽门处,尤其多见于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紧接
10、幽门环的前壁或后壁最为多见。(2)肉眼特点:胃溃疡通常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cm以内,边缘整齐,形如刀割,底部较深,深达肌层至浆膜层。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小且浅,一般直径在1cm以内。(3)镜下特点:由四层结构组成: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简述门脉性肝硬化肉眼及镜下的病理变化。(1)肉眼:早、中期肝体积稍大。后期肝体积缩小,减重,硬度增加,表面和切面有有大小相近的小结节,外有纤维包绕。(2)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被假小叶取代;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假小叶外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简述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变化。肉眼:体积
11、增大,质软镜下:肝细胞广泛变性(疏松化,气球样变);肝小叶内点状坏死;肝细胞再生;炎细胞浸润。试述急性弥散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1)肉眼:大红肾;蚤咬肾。(2)光镜: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多数炎细胞浸润;肾小管病变轻微,管腔内可见各种管型;间质充血、水肿、有少量炎细胞浸润。(3)电镜: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肾小球基膜和上皮细胞之间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试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1) 双肾体积增大,色苍白,表面有点状出血,切面间肾皮质增厚。(2) 多数肾小球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或环形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细胞构成。新月体使肾小球球囊腔变窄
12、或闭塞。(3) 肾小管上皮变性,因蛋白吸收导致细胞内发生玻璃样变。(4) 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发生纤维化。(5) 电镜下型病例出现电子沉积物。肾小球基膜出现缺损和断裂。试比较急性肾盂肾炎血源性感染和上行性感染病变的区别。(1)血源性感染:发生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随血液进入肾脏,在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停留,引起炎症。病变多累及双侧肾脏。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上行型感染:尿道炎和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时,细菌可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淋巴管上行至肾盂和肾间质。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占绝大多数,病变可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性。原发肺结核中原发综合症形成的特
13、点。(1) 最初在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形成灰白色病灶,中央有干酪样坏死(2) 结核杆菌游离或被巨噬细胞吞噬,很快侵入淋巴管,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试述继发性肺结核病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1)局灶型肺结核:肺尖下24cm处,一个或数个病变;增生为主,也可为渗出和中央有干酪样坏死。(2)浸润型肺结核:肺尖或锁骨下区域;以渗出为主,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肺上叶,多个、新旧不一的病变;厚壁空洞及肺内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结核病灶。(4)干酪样肺炎:广泛,一个肺叶或几个肺叶;干酪样坏死及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5)结核
14、球:肺上叶; 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6) 结核性胸膜炎:1)湿性结核性胸膜炎,病变主要为浆液纤维素性炎。2)干性结核性胸膜炎,发生于肺尖,病变多为局限性,以增生性改变为主。一般通过纤维化而愈合。简述伤寒的病理特点及其常见的并发症。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为甚;伤寒细胞及伤寒小结,不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典型的肠道病变,如髓样肿胀、坏死、溃疡、愈合;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骨髓等处伤寒小结和坏死形成。并发症:肠出血和肠穿孔;支气管肺炎;其他:胆囊炎、关节炎等。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位置及病变特点。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病变特点:初期为急
15、性卡他性炎;进一步发展形成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地图状的浅表性溃疡。第一章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简答题1. 引起细胞组织损伤渗出液的主要原因答:引起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主要分为三大类:外界因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缺血缺氧等。内部因素:免疫、内分泌、遗传、年龄等。社会因素2. 引起局部组织和器官萎缩的常见原因答:因蛋白质等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局部组织和器官长期受到压迫。器官组织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代谢低下导致失调。 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损伤引起的效应器萎缩。 细胞老化、细胞凋亡、慢性炎症。3. 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主要机制?答: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甘油三酯合成过多;脂
16、蛋白、载脂蛋白减少。4. 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哪些组织?答:细胞内玻璃样变性,见于肾小管上皮、浆细胞、肝细胞等胞质内。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见于萎缩的子宫和乳腺间质,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纤 维斑块等。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见于缓慢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5. 细胞核的哪些改变是细胞坏死的标志?答: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6. 坏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基本类型:凝固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液化性坏死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等。7. 坏疽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干性坏疽:发生于体表及四肢末端。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全身中毒不明显。湿性坏疽:
17、多发生于与外界相同的内脏,如肺、子宫、阑尾、胆囊等。也发生于动脉阻塞于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特点:坏死区水分较多,腐败菌易于繁殖,故肿胀呈绿色且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气性坏疽:是深部组织的开放性创口,创伤含大量的腐败菌的感染,使局部肿胀,有捻发感。论述题1. 比较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在发病机制和病变上的不同?发病机制病变干性坏疽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畅通(四肢末端)水分失散多,坏死区干燥成黑色,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腐败变化很轻湿性坏疽与外界相同的器官(肺、肠、子宫、阑尾等)动脉静脉回流皆受阻水分多,腐败菌易于繁殖,肿胀呈蓝绿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2.比较凝固性坏死与液化性坏死在发病机制和病变表现上的不同
18、发病机制病变表现凝固性坏死缺血缺氧与健康组织界限很明显,镜下细胞细微结构消失,坏死区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很少,且有大量的水解酶或富含水分,使组织溶解死亡镜下死亡细胞完全消失,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 坏死和凋亡在形态学上有哪些区别凋亡坏死形态学特征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完整,形成凋亡小体细胞肿胀,核染色质边集和絮状,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4.变性与坏死有何区别?怎样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答:两者都属于损伤,只是由于致伤因素的作用强度及作用的时间不同,引起的损伤程度也不同。变性是可逆性损伤,坏死是不可逆性损伤。
19、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1. 肉芽组织在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答: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症渗出物等异物。但肉芽组织生长过度则形成瘢痕疙瘩, 可影响组织的功能,或因血供缺乏产生的迟缓性肉芽,影响创口愈合。2. 按细胞再生能力的不同可将人体细胞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答:不稳定细胞(持续分裂细胞),这类细胞再生能力很强,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的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稳定细胞(静止细胞),有潜在较强的再生能力,一般处于稳定状态,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则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如肾小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分泌腺等。永久性细胞(非
20、分裂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3. 毛细血管再生的基本过程是什么?答:基底膜分解,该处的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突起的幼芽,继而形成一条细胞索,数小时后出现管腔,形成毛细血管,进而彼此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增生的内皮细胞分化成熟时分泌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形成基底膜基板。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分泌型胶原及基质,组成基底膜网版,本身则成为血管外膜细胞,毛细血管形成。4.肉芽组织各种成分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答: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生长,袢状弯曲生长。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分泌物能刺激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再生,能吞噬细菌及组织残片,能释放各种蛋白水解
21、酶,分解坏死组织。成纤维细胞,有类似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也可产生基质及胶原。5.比较期愈合与期愈合的不同点。期愈合期愈合组织特点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较轻。组织损伤大,创缘不整,感染坏死组织多炎症反应明显,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开始。创口特点创缘整齐,伤口小,收缩不明显,肉芽组织可很快填满伤口创缘不整,伤口大,收缩明显,需大量肉芽组织才能将伤口填平愈合特点时间短,瘢痕少时间长,瘢痕大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简答题1. 简述淤血的原因?答: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2. 肺淤血引起的病变?答:肺体积增大,切面流出泡沫状的红色血性液体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2、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充血。慢性肺淤血:除见肺泡壁扩张充血更为明显外,还可见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铁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肺褐色硬化)。3. 简述血栓形成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答:形成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对机体的影响:有利方面:外伤止血作用;防止出血;防止感染扩散。 有害方面: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4. 血栓的结局?答: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5.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答:有利方面:外伤止血作用防止出血防止扩散感染有害方面:阻塞血管,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引起心瓣膜病 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答题 35195 6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