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工具使用手册(下)(2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益管理工具使用手册(下)(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益管理工具使用手册(下)(27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益管理工具使用手册(下)-第 23 页精益管理工具实用手册(下)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日目 录一、精益管理工具箱分类1二、部分精益管理工具使用要点概述4三、部分精益管理工具介绍1(一)发现问题工具11.精益改善地图12.八大浪费23.价值流分析6(二)问题分析工具101.鱼骨图分析法102.群策群力113.VOC124.优先矩阵135.SPC146.柏拉图167.5WHY分析法17(三)改善问题工具201.PDCA202.ECRS分析法213.全员设备维护(TPM)234.目视管理245.FMEA276.突破改善周297.SMED308.QC小组活动329.方针管理34(四)组织保障工具371
2、.5S管理372.企业内部训练(TWI)403.一点课(OPL)414.A3报告435.作业标准化476.合理化建议/提案改善49(一) 改善问题工具1. PDCA(1) 概念PDCA循环又被称为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广泛宣传和应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后被广泛推广,所以PDCA循环也被称之为戴明环。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
3、果,找出问题。A (action)修正,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2) PDCA的应用方法: 计划阶段。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包括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要因、制定计划。 设计和执行阶段。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及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检查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效果。 处理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4、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即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2. ECRS分析法(1) 定义ECRS是IE(工业工程学)中流程分析的一种方法,E代表取消(Eliminate)、C代表合并(Combine)、R代表调整(Rearrange)、S代表简化(Simplify)等四项原则,用于帮助人们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工序。ECRS分析法针对每一道工序流程都引出四项提问,通过分析,简化工序流程,它适用于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以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流程环节,达到更高的效率。任何作业或流程,都可以运用ECRS改善原则加以分析和改善,从而达到更高效的效能
5、、找出更佳的作业方法和作业流程。(2) 分析步骤 取消(Eliminate)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有无取消的可能性。如果所研究的工作、工序、操作可以取消而又不影响半成品的质量和组装进度,这便是最有效果的改善。例如,不必要的工序、搬运、检验等,都应予以取消,特别要注意那些工作量大的装配作业;如果不能全部取消,可考虑部分地取消。例如,由本厂自行制造变为外购,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取消和改善。 合并(Combine)合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合并成一个。如工序或工作的合并、工具的合并等。合并后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复现象,能取得较大的效果。当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不平衡,出现人浮于事和忙闲不均时,就需要对这些工序进行
6、调整和合并。有些相同的工作分散在不同的工序去进行,完全可以考虑能否都合并在一道工序内。 重排(Rearrange)重排也称为替换。就是通过改变工作程序,使工作的先后顺序重新组合,以达到改善工作的目的。例如,前后工序的对换、手的动作改换为脚的动作、生产现场机器设备位置的调整等。 简化(Simplify)经过取消、合并、重组之后,再对该项工作作进一步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使现行方法尽量地简化,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就是一种工序的改善,也是局部范围的省略,整个范围的省略也就是取消。每一个流程在改善结束后并不代表改善进入结束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还可以再次使用ECRS工具进行重
7、复的改善,已达到更高的水平。3. 全员设备维护(TPM)(1) 定义全员设备管理,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全员设备管理以改善企业生产能力为目标,达到生产设备综合效率的提升;通过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激活现场现物的功能,进而实现故障、事故、灾害、损失为零。它也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更深层次的TPM管理则是建立在改善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设备问题发生频率、影响度的改善,提高设备整体运行效率为基础,而进行的故障消除改善活动或设备改良活动。(2) 实施步骤 开展培训和动员,营造氛围,让参与人员明白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建立设备的保养点检指
8、导书、设备点检作业指导书,并对责任人进行培训; 建立点检制度并落实点检活动; 建立设备的故障履历并开展设备的复原工作; 对设备故障按照重要度、影响度不同分计划进行改善;(3) TPM使用的作业指导书案例4. 目视管理 (1) 定义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信息和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工作活动,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目视管理是管理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管理方法,但也是很有效果的一种管理方法。其要义是:一看便知。假如每个人均能一看便知,最起码方便太多了不必浪费找寻,当然工作效率自会提高。目视化管理也也常被用在5S活动中。(2) 目视化的内容包括: 部门、区域的业绩衡量指标
9、 标准化作业指导文件,办事流程 工作进度 检测设备、工具的状态 办公区域的划分,各部门处室的组织架构(3) 实施目视化管理可达到以下预期成果: 使管理更加透明; 让管理更简明、易执行; 使潜在问题显露化; 管理标线目视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其特点是:目视管理形象直观,容易识别,简单方便,传递信息快,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公开化,透明度高,便于各方面人员的协调配合与相互监督。另外,目视管理能科学地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4) 目视管理的具体事例常见的目视管理手段有标志线、标志牌、显示装置、信号灯、指示书以及色彩标志等。在日常生活中,目视管理的应用实例比比皆是。比如:
10、 马路上的斑马线和行车线; 马路上的红灯和绿灯; 公告栏:表示有事情传达的也方; 管理看板 看板或标示牌; 档案目录:档案管理过程中,正是应用了目视化的原理,给查询提供了方便; 设置公示牌:在楼梯或电梯口设置楼层公示牌,在办公室门口制作工作人员出行公示牌,在办公桌上摆放离岗记录牌,在活动室门口设置开放时间或训练安排表,在办公大厅设置内部通知提醒专栏和办事流程公示栏。 警示标线 文件目视化管理5. FMEA(1) 定义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即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是一种系统化之工程设计辅助工具,主要利用表格方式协助工程师进行工程分析,使
11、其在产品设计与制程规划时早期发现潜在缺陷及其影响程度,及早谋求解决之道,以避免失效之发生或降低其发生时产生之影响。FMEA也是一种使用十分普遍的思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人都在使用这种方法,即预防发生。FMEA作为风险评估工具,FMEA被认为是一种识别失效潜在影响的严重性的方法,并为采取减轻风险的措施提供了输入,FMEA也是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一部分,亦可用于非生产制造领域。如FMEA可被用于行政管理过程之风险分析,或用于安全系统的评估。理想状态下,设计FMEA应当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启动;过程FMEA应在工装和制造设备的开发、采购之前启动。FMEA应贯穿于设计和造开发过程的每一阶段,并且也可以
12、用于问题解决。(2) FMEA的实施步骤: 选择推行产品 组成FMEA团队: 厘清使用者:一但确定导入的产品,就必须先思考有哪些产品用户。产品用户非单只最终的用户,应包含所有产品开发流程所能接触到的相关人员,在填写FMEA表格时应该时时想到下流程即客户,在设想失效状况时,除了考虑最终客户的感受外,还需考虑下一阶段流程人员的感受,将每个阶段的使用者列出后,可协助执行者的分析规划。 搜集资料: 建立FMEA数据库系统:(3) FMEA的样板格式:6. 突破改善周(1) 定义现场快速改善突破(又称改善周),是利用精益场改善技术,对选定的目标或任务实施快速的、可行的方案制定并达成改善目标。通过改善活动
13、创建一种成功的模式,再由点到面推广应用。一次快速改善活动一般由10-16个团队成员组成,由顾问师培训和全程辅导,在1周内完成,故而又称改善周。改善活动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也不管是在生产领域,还是行政管理领域。(4) 改善周的工作流程7. SMEDSMED-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即快速切换。Single的意思是小于10分钟,意思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切换活动,在快速切换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快速的应对客户的需求,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减少由于需要应对快速换线而准备的库存。切换活动可以是生产不同的产品,也可以是不同打印纸张的调换,
14、也可以是ERP系统不同用户间的切换。实现快速切换可以通过以下5各步骤完成:第一步:观察当前的流程;并将当前流程用流程图的形势画出来,将各个流程花的时间测算出来;第二步:区分内部时间和外部时间;内部时间即表示只有等设备停止下来才能进行操作的时间;外部时间则表示不必等到设备停止下来也可以进行操作的切换时间;第三步:将内部作业转移到外部; 通过改善活动,将内部操作变为外部操作,实现设备运行状况下也能进行切换操作;第四步: 减少内部工作;第五步: 减少外部作业;通过不断的改善外部操作的时间和内部操作的时间达到切换时间最短,达到SMED的最高境界。8. QC小组活动(1) 定义是指在全面质量改善的推动下
15、,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工作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2) 常用七种工具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具体包括: 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排列图法,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因果分析图法,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分层法,是分析影响问题的做个方面的方法,如下图事例:多角度分析不受待
16、见的男士的特征(仅供学习参考使用) 直方图法; 控制图法,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散布图法。是指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9. 方针管理(1) 定义方针管理是一种针对企业整体管理的方法。它通过在可操作的基础上将企业高层管理层的目标与日常生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了企业的战略管理因素和经营管理因素。方针管理来源于目标管理法和全面质量管理法。方针管理概念的核心是方针,即企业的战略目标,关于实现战略目标的宣言,及描述如何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进行监控。(2) 方针展开当总经理的年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工具 使用手册 2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