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种推导方法的价值比较及适度取舍--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为例(7页).doc
《小学数学:多种推导方法的价值比较及适度取舍--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为例(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多种推导方法的价值比较及适度取舍--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为例(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多种推导方法的价值比较及适度取舍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为例-第 7 页小学数学论文多种推导方法的价值比较及适度取舍 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为例摘 要在倡导“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当下,教师总会遇到同一课例不同方法演绎的选择问题。不同的教师对教学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并产生学案争论。本文就以教学比武时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争论学案为例,深入对比拆拼、倍拼、剪拼三种推导方法,分析其内涵及导学价值,从而得出了“把握起点是前提”、“深刻解读是基础”、“适度取舍是关键”三条策略,供同行们商榷。关键词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拆拼法 倍拼法 剪拼法正 文缘起:教学比武的学案争论笔者去年参与
2、了台州市教学大比武,当时的课堂评比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备课时,我们查阅资料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主要有两种推导方法:一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简称“倍拼法”;二是将三角形沿一条中位线剪开,割补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简称“剪拼法”。多番对比、商议后,我们确定了两种推导方法兼顾的导学思路。但不同的教学理念、学情分析、目标定位、素材运用都会导致导学过程出现明显差异,我们备课时提出了两种学案,具体思路如下:方案1方案2回顾猜想(一)回顾:(在方格背景中出示底6cm、高4cm的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用哪个公式计算
3、的?2、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二)猜想:(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平均分)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2、猜一猜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探究验证探究一:在方格背景中用全等倍拼的方法验证师:三角形面积底高2?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面积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方格纸中画一画。1、学生操作(在方格纸中画出与原图形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2、比较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高、底、面积三者之间的联系。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底高2探究一:借助材料的操作用倍拼的方法验
4、证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借助平行四边形来计算面积?如果可以,又是借助怎样的平行四边形呢?请借助信封里面的材料试一试。1、学生操作。(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不同三角形一对)2、比较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高、底、面积三者之间的联系。得出:三角形都能借助一个与自身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再除以2求得面积大小;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底高2探究二:在方格背景中用剪拼的方法验证师:除了倍拼之外,我们能不能只用一个三角形用剪拼的方法也证明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呢?请试着把三角形剪拼成熟悉的图形,在方格纸中把转化的过程画出来。1、学生操作
5、 2、比较新图形与原三角形之间的联系。老师们都认为教学应从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其推理过程开始,这样既可为新知学习打下知识基础,也为后续操作铺垫方法论基础。之后拆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更是能令学生快速明确问题,进入公式验证环节,从而使学生对于常见几何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推导方法及逻辑关系产生深刻的认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但两者意见的分歧同样非常明显。意见一:公式推导是个探索、验证过程,应根据学生的逻辑递进设计方案主张方案1的教师认为推导过程应遵循“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深度猜想)“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缩小范围)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
6、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得到结论)“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思维提升)“三角形面积底高2”(归纳总结)的递进顺序展开教学。之后的探究二再启发学生用“剪拼”方法验证公式,既可使学生思维在不同推导方法中得到训练,又能再次深刻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紧扣单元学习主题。反观方案2中图形拼组是四下所学内容,即便本课中加入了“面积倍增再消去”这一新知,但对学生而言毫无难度,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意见二:公式推导方法有两种,应有所侧重,最好的方式是保底之后求发展主张方案2的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学过图形的拼组,何不将“利用简单的拼组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作为保底知识,再把相对复杂又包含数学思
7、考的“剪拼”作为验证方式来引导教学,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展示个性思维和独特见解。如此,整个过程包含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多种验证方式,符合新课改理念,即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至于方案1,学生需经历若干环节后才能得出面积公式,此举虽能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但无形中也加重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负担,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中断。即便是学生能顺利验证公式,但接下来又要面对探究二的挑战,思维必然疲乏,无力应对。持两种观点的老师都能理解对方的想法与意图,但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更加合理。关键的分歧点就在于一种方案追求推到方法的“思维递进、认识深刻”,另一种追求推导方
8、法的“多层体验、含量丰富”。由此,就陷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学案争论,导学方案取舍不定。探源:推导方法的价值比较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经典课例,公式推导过程中承载的面积意义的理解、图形关系的沟通、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化归思想的渗透,历来为广大教师所重视。上述两种方案中分别涉及了拆拼、倍拼、剪拼三种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不同的推导方法的内在价值也有所不同。1.拆拼法所谓拆拼,就是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拿着分出来的三角形拼一拼,通过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如图1),得出三角形面积是对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9、。图1这种推导方法能直观且快速地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对于后续学习多边形的拆分也有一定启发性。但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一是推导过程过快,造成学生对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在底、高方面的对比联系缺乏体验,不利于学生沟通图形之间的关系;二是学习素材单一,使得学生从图形中就能直观看到整个推导过程,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三是数学逻辑逆向,导致学生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开始认识三角形面积,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知图形的化归过程。2.倍拼法方案1呈现的倍拼法是教师提供画有方格背景的三种三角形,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对比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体会联系(如图2)。方案2呈现的是教师
10、提供学具,让学生在倍拼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中观察、验证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两种方案都能促使学生得出研究结论,并深刻体会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感悟化归思想。 图2 然而,教学素材不同,也使得倍拼法的价值出现了较大差异。如第2种倍拼法看上去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感悟化归思想,但因为教师提供了特定学具,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就容易感知面积,但很难体会底和高的联系。同时,学具的提供也驱使学生将之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具有明显的暗示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思维含量。试想,只给一个三角形,如果学生也能自觉想到需要再找一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倍拼,这才算是对转化思想的自觉运用,才是思维提高的表现。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多种 推导 方法 价值 比较 适度 取舍 三角形 面积 公式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