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7页).doc
《小学数学: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第 7 页小学数学论文数学论文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方法。变式教学主要体现在概念和几何形体的教学及相应的练习设计中,通过控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几何形体的“转化”、练习形式和呈现方式的有效设计来帮助学生在“变”中求“真”。【关键词】变式教学 有效教学 本质属性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在数与代数这块计算不太好的学生,在图形与几何这块图形不会认、不会画的学生,在综合实践课堂中不太愿意动手的学生。各种各样的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多是“很难”、“不知道怎么
2、学”等,还有的学生常出现“课上讲的内容听懂了,可是作业却不会做”的现象。为什么我们的这些练习那么的难吸引学生,那么的让学生为难呢?这个问题应该困扰着不止我一个。想到了当下电脑游戏能让不少学生乐不思蜀,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是他们的积极参与游戏,在创设的虚拟情境中发现“类似”问题的的解决规律,体会乐趣。这就启发了我们:能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完成练习,在探究中发现并解决“类似”问题的规律,并体会乐趣?本文讨论的是如何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进行如何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才能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积
3、极性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具体的体现在新知识的教学和练习的设计,其中新知识的教学分为三个板块:概念性知识板块,空间图形板块以及数与代数板块。练习的设计分为两个板块:解决问题板块和普通联系板块。一、概念教学中的变式“辨证”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上,变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排除概念外在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这可以有效的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抓住事物的本质;实现有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一)通过直观或具体材料的“变换”引入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材料组织已有的感性经验,如何使学生理进一步解概念的具体含义呢?为突破难点,我们通过以下两类变式:一是利
4、用学生生活中的直观材料,如学生的课桌、尺、教室中的门窗等物体上存在的角,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教学中,老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折出来的角,像老师这样(示范:用角的“顶点”刺刺自己的手心,再用手指去摸一摸角的两边)感觉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生模仿),角的顶点给你怎样的感觉?(尖尖的)角的边呢?(直直的,平平的)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就是利用主题图中的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角,明白什么是角。什么是角的顶点。二是利用不同的图形变式,作为直观材料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过渡,使学生原有的感性经验从具体直观上升到抽象图形的水平,进而掌握概念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概念的
5、外延空间。同样的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教学中,需要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教学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这两个角怎么样?为什么觉得它大?说出他自己的理由。你们有没有好办法知道到底是这两个角怎么样?(课件演示,在课件中将两个角重叠)。必须注意的是,在概念的引入阶段,这些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建立感性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当学生已经理解了概念、建立的相应的空间概念后应马上摆脱具体或直观的背景,使概念上升到抽象水平。(二)通过数学概念的外延“变形”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作为概念一般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数学概念也不例外,它具有自己的外延。也就是说,掌握一
6、个概念就意味着能通过内涵去确定某具体的对象是否在这个边界内,如果在这个边界内则属本概念,如果在这个边界外则属概念的外延。这样的辨析、讨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数学素质,从而真正把对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进一步发现本质应用 判断数学对象变式、引导数学概念生活素材正确与否变式教学在概念教学中的策略例如在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教学的老师先是通过一组日常的练习26= 420 = 32= 30200=206= 410= 94= 1540=2006= 45= 98= 105= 3006= 4
7、2= 3008= 66=然后对上面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师:从第一组中,我们发现了有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慢慢变大,积也在慢慢变大。师边小结边板书:有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也变大。师:那接下来看第二组,你能找到因数与积的关系吗?预设:因数变小了,积也变小了。师:具体说说看因数是怎么变小的,积又是怎么变小? 嗯,从20到10到5到2不断变小,积从80到40到20到8也不断变小,那还有一个因数呢?师:还有谁想来说一说的吗?师边听变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也变小。师:同学们,通过第一、二组口算题的观察,我们发现了 变大 变大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8、变 ,积也 变 变小 变小师:那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规律呢?最后得出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然后拓展到变小,最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其中还有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就是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的“产品”,符合这样的数学概念。二、几何形体教学中的变式“辨明”在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关于几何形体方面变式的知识信息,特别是在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教材的编写中明显地体现了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转化思想其实就是对各种几何形体,通过形体的旋转、方向、形状等进行变换的教学,帮助学生贯通各外表形状迥异、实质有联系的形体的“要点”,有效运用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
9、学的实效性。(一)通过形状渐变凸显数学本质几何形体的等积变形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尤显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几何形体的渐变,让学生慢慢感悟“形在变、积未变”的思想。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引导学生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画出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如下左图);而学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则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如何在一组平行线间画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导学生探究“高”相等的情况下,怎样变“底”,才能使它们的面积相等(如下右图)。不仅在面积的教学中蕴含着变式,透露“真”的含义,在周长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在让学生求 这样图形的周长时,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变式教学在开始时会有一些困难。这是因为
10、学生接受并形成一种数学思想必须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要在反复地理解和运用中逐渐内化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只要教师坚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典型例题进行示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经过多次的反复,学生的思维习惯便会被同化,思维品质便会出现质的飞跃。到那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将会大大提高。这样,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二)通过“化归”变式凸出新旧的联系从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看,先安排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此后通过平移、割补、旋转等方法将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甚至圆形面积都转化为已知图形的面积进行学习,都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浅谈 教学 课堂 中的 实践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