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第 7 页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生本 追求有效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状: 情境作秀、合作过场、生成流逝、探究形式这一切导致了课堂的效益不高。本文主要从这些教学现状入手,以“生本”的视角剖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策略探索,从而去追寻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关 键 词】追求有效 以学定教 策略探讨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的新理念。“以学定教”,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以生为本,让孩子全面个
2、性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然而纵观当今的数学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在热闹与时髦的背后,却丢失了“生本”和“有效”。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生本,以学定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将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逐渐引导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状扫描: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今课堂,异彩纷呈现状一:情境作秀无目的【案例描述】有位教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分数”概
3、念,激发探究兴趣,设计了如下情境: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请了几个同学到家中过生日,让我们来帮她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小朋友)生:我会分,每个同学2个。师:很好,分得很对。如果又进来9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大屏幕上又出现了9个小朋友)生:一共12个同学。师:对,那么6个苹果怎样分给12个同学呢?看哪个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好?生:问问看谁要的举手,不要的就不给他。生:你咬一口我咬一口。师:大家的方法都很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案例分析】以上案例中,教师试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教学情景的设置偏离了本课知识。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有哪些方法。学
4、生所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与本课知识没有联系。这个情景创设是为了情景而情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提出问题,而是漫无目的随便学生说什么,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忽略实质,显然无效。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再问学生:“如果把6个苹果分给12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就能达到本课教学预期的目的。现状二:合作过场没价值【案例描述】我们听了一位教师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一课的教学,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出示: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老
5、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热闹非凡。教师则倒背着手一句话也不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学生边讨论边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肯定学生什么解法都可以,可就是未见老师对本题“一般性”解法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对“普遍性”的解题原理进行概括。【案例分析】上面案例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表面上看教师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静而思之,我们却发现这样的合作完全走过场,没有价值,是一种盲目的开放。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解答都可以接受,而没有对“普遍性”和“一般性”作归纳,使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所以此片段完全脱离教学内容和教材
6、意图盲目开放,课堂教学怎能说有效?同时我们还发现有的小组是自己说自己的,谁也没听对方在说什么;有的小组是人云亦云;有的小组则只有优生在参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无效的合作现象。现状三:课堂生成任流逝【案例描述】教学找规律时,在“智力大比拼”环节,有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1 2 4 ( ) ( ) ( ) 师: 请你们按规律填数。生1: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师(脱口而出):你真聪明,答对了。生2:“老师,还可以填7、11、16师(犹豫):好!你的想法也对!生3:我想填1、2、4师:你怎么和题目一样啊?(该生低下了头)【案例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
7、这位教师很重视预设,但预设过度,造成了生成上的任意取舍。案例中生1的回答是他经过精心预设所产生的答案,是他想要的,所以他马上给予肯定。生2和生3的回答是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对于生2的精彩生成他简单处理,肯定了一下,没有追问理由,让精彩生成自生自灭。对于生3的回答,教师全盘否定。虽然这位同学想法过于简单,但他的说法并没有错。而教师没有听听孩子的分析,给孩子的思维一片发展的天空。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很多教师对课堂交流中的生成问题置之不理,任凭课堂上精彩生成自生自灭。表面看,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生成,实质上课堂缺乏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缺乏个性的释放和张扬,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的知识和虚假的生成,是无效的课堂
8、,完全违背了“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现状四:探究形式缺实效【案例描述】“13-8”内容的教学。有位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以生为本,他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索多种解决方法。学生们积极思维,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从8接着数9、10、11、12、13要5个数,所以13-85;画13个圆圈,再划去8个圆圈,只剩下5个圆圈,所以13-85(还有一学生拿出13根小棒,从中移去8根,还剩5根,所以13-85,这两法同理);因为8+513,所以13-85;把8分成3和5,13-310,10-55;把13分成10和3,10-82,3+25。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很好,老师表扬大家。你喜欢用哪一种方
9、法做就用哪一种方法做。【案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目标。以上案例中,表面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以生为本,学生参与活跃,讲出了5种方法。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的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因为采用数数、画画(或移棒)的方法,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了的,固然第两种方法是学生的创新,教师应鼓励表扬,而第种方法是最贴近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是本节课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既没有让汇报算法的学生讲清算理,也没有引导学生优化选择适当的算法,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喜欢的做法。这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策略优化:“绝知
10、此事要躬行”以生为本,追求有效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俯拾即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追求教学实效已成为众多教师的共识,如何落实有效教学,走“以学定教”之路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抛弃表面的浮躁,还数学课堂以简约有效。那么,我们该如何洗脱浮华,追寻一种“以学定教”有效的教学之路呢?笔者将结合下面几个教学案例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策略一:情境创设,真实有效好的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良好的开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清楚,情景创设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不要为情景而情景。那种刻意追求形式“美丽”的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眼球,无效
11、不说,有些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妨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把数学课变得更有“数学内涵”,使得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获得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案例】如同样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师: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个盘子里,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学定教 观点 审视 当前 课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