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于“解决问题”命题新变化的实践与思考(7页).doc
《小学数学:基于“解决问题”命题新变化的实践与思考(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基于“解决问题”命题新变化的实践与思考(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基于“解决问题”命题新变化的实践与思考-第 7 页基于“解决问题”命题新变化的思考与教学跟进 以“小学数学毕业卷为例”【内容摘要】 课改10多年来,以纸笔测试(考试)为主要形式的学业水平检测依然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方式。课改以前的小学数学命题比较偏重知识的再现,思维含量少。数学学习成了可以依靠记忆来得高分的课程,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找到模式的课程。课改以后,评价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考试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过去试题严重脱离实际,题目难、偏、怪的现象,笔者认为,课改以后的试题至少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解决问题”的命题贴
2、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三、“解决问题”的命题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四、“解决问题”的命题表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五、“解决问题”的命题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 本文通过对课改以后“小学数学毕业卷”命题的解读,分析命题出现的新变化,并由此结合自己的实践,思考教学行为地跟进。【关键字】解决问题命题 新变化 教学跟进课程改革10多年来,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评价改革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一线教师也做了大量有价值的实践探索。但因为评价改革的复杂性,时至今日,以纸笔测试(考试)为主要形式的学业水平检测依然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方式。因为考试存在许多的弊端和缺陷,所以也一直是人们批评的对象。课改以前的小学数学命题比较
3、偏重知识的再现,思维含量少。数学学习成了可以依靠记忆来得高分的课程,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找到模式的课程。书面评价作为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检测,不仅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帮助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正确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还能充分显示出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命题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评价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考试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过去试题严重脱离实际,题目难、偏
4、、怪的现象,课改以后的试题至少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试题一:选自201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如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缩短后,得到的新正方形的周长是96厘米。原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1试题解读:这是一题分数解决问题的题目。课改以前,学生遇到分数应用题,容易程序化地分析题目,找单位“1”,判断出“乘法”或是“除法”,再找出对应分率。题目有模式可以照套与操练,绝大多数学生抓住一些题型以后进行反复训练,就可以掌握到这些题目的解题套路。因此,读完题目以后完全可以凭借记忆中的解题模式解决问题,致使一部分学生具备了熟练的解题技巧,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
5、未真正提高,一旦题目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课改以后,分数解决问题的命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本题没有直接告诉新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需要学生自己获得,这就使题目变得灵活起来。同时,命题者在旁边呈现了图形,其用意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来理解题意,实现数形结合。在解决本题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好的学生可以不借助图形,直接列出算式:964=24厘米,24(1)=24=32厘米。一部分学生借助图形发现了“新长方形”和“原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发现本题单位“1”是指“原长方形”的边长,从而正确列出算式;而有的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图形上画一画(如右图),把原来的边长平均分成了4份,减少的是其中的一份,从而列式为:9
6、64=24厘米,2434=32厘米。数形结合,借助直观的图形来帮助理解知识,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课改以后的题目很好得体现出这样的数学思想。2教学跟进:分数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相对于整数而言,这样的题目更为抽象,一部分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借助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时,我们可以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指导学生找出单位“1”,利用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面对一部分找出单位“1”还不知道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从更为基础入手,也就是从理解分数的意义入手,可以像试题中这样,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在直观可感的图形中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解决问题
7、。总之,教学中,我们不能在学生根本不理解的时候,采用程序化的方式,让学生套模式,结果学生只会照样画葫芦,没有真正理解题意。否则,只要像本题这样稍一变化,学生就不会做了,因此,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二、“解决问题”的命题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试题二:选自2011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某市市民用电的电价是0.53元/千瓦时。安装“分时电表”的居民实行峰谷电价,收费标准如下:时段峰时(8:0021:00)谷时(21:00次日8:00)每千瓦时电价/元0.560.28该市某小区一住户平均每月用电200千瓦时,其中峰时用电约占总千瓦时的60%。该住户安装“分时电表”能节省电费吗?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8、。1试题解读课改以前许多应用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题目缺乏生活味、应用味,学生也没有解决问题的相关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不仅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课改以后,命题明显表现出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比如试题二选择的素材就是与每家每户息息相关的用电问题。近年来,随着“分时电表”的出现,我们确实需要根据自家用电量,计算安装“分时电表”是否可以节省电费。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素材,计算和比较就有了必要。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2教学跟进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材给我们创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基于 解决问题 命题 变化 实践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