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4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4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42页).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第 42 页学院教案课程名称: 电工学 授课人:课题绪 论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课程的地位和主要内容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三、如何学好电工电子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的地位和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一、课程的地位和主要内容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三、如何学好电工电子技术授课效果分析总结一、课程的地位和主要内容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学)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上册)电路分析基础:直流电路(1、2)暂态分析(3)交流电路(4 、5 )磁路与电机:磁路和变压器(6)电动机(7、 8、9)继电接触器控制(10
2、) 可编程控制器(11)其它:供电与安全用电(12)电工测量(13)电子技术(下册)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14)放大器(15、16)反馈(17)直流电源(18)电力电子技术(19)数字电子技术:组合逻辑电路(20)时序逻辑电路(21)其它:存储器和可编程器件(22)模数转换(23)现代通信技术(24)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发展:1785年,库仑确定电荷间的作用力;1826年,欧姆提出“欧姆定律”;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雅可比造出第一台电动机;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理论;189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实现第一次无线电通信;1904年,弗莱明发明第一只电子管
3、(二极管);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第一只晶体管;1958年,德克萨斯公司发明第一块集成电路; 现状:容量大型化、器件小型化、设计自动化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多且广、逻辑性强、学时相对少四、如何学好电工电子技术 1、注意掌握“三基”: 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应用 2、注重综合分析与设计、注重工程化素质培养 3、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课堂、答疑、作业、自学、讨论学院教案课程名称: 电工学 授课人:课题电路的基本概念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2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源与负载的判别方法;
4、电位的计算。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1.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1. 2电路模型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授课效果分析总结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电路:电流的通路,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1电路的作用 (1)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2)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2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或信号源)、负载、中间环节。激励: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推动电路工作。响应:由激励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电路分析:在电路结构、电源和负载等参数已知的条件下,讨论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1. 2 电路模型 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将实际电路模型化,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的理想
5、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手电筒的电路模型:手电筒由电池、灯泡、开关和筒体组成。 电池:电源元件,其参数为电动势 E 和内阻Ro; 灯泡:主要具有消耗电能的性质,是电阻元件,其参数为电阻R; 导体:用来连接电池和灯泡,其电阻忽略不计,认为是无电阻的理想导体。 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今后分析的都是指电路模型,简称电路。在电路图中,各种电路元件都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物理中对基本物理量的方向规定:电流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电压高电位 低电位,电位降低的方向; 电动势低电位 高电位,电位升
6、高的方向; 2.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 (1)参考方向: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一种分析方法。 (2)关联参考方向:负载 U、I参考方向相同; 电源 I参考方向与E方向相同。(3)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电流箭标、双下标; 电压正负极性、双下标。 (4)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或电压)值为正值;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或电压)值为负值。学院教案课程名称: 电工学 授课人:课题电路定理课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2了解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电路的基本定律;2基尔
7、霍夫电压方程的列写;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1.4 欧姆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6 基尔霍夫定律1.7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授课效果分析总结1、4 欧姆定律 U、I 参考方向相同时,U = R I ; U、I 参考方向相反时,U = RI 。 表达式中有两套正负号: 式前的正负号由U、I 参考方向的关系确定; U、I 值本身的正负则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 通常取 U、I 参考方向相同,即关联参考方向。 线性电阻:遵循欧姆定律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它表示该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常数。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1.5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电源有载工
8、作 开关闭合,接通电源与负载。 U = IR (1)特征: 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 在电源有内阻时,I U 。当 R0XC 时, j 0 ,u 超前 i ,电路呈感性; 当 XL XC 时 ,j 0 感性: j 0 容性:j =0 阻性:电压三角形: 由电压三角形可得:阻抗三角形: 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相似。2.功率关系(1) 瞬时功率设则第一项为耗能元件上的瞬时功率,第二项为储能元件上的瞬时功率。在每一瞬间,电源提供的功率一部分被耗能元件消耗掉,一部分与储能元件进行能量交换。(2) 平均功率P (有功功率)根据电压三角形可得: 单位: W(3) 无功功率Q根据电压三角形可得: 单位:var
9、(4) 视在功率 S 单位:VA功率三角形:3.5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阻抗的串联 可等效为:等效阻抗 ,则一般有3、5、2 阻抗并联 可等效为:等效阻抗 ,则一般有3.6 功率因数的提高1.功率因数cos由于电源设备的容量是视在功率S = UI,而输出的有功功率却为P = UIcos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电源设备的容量,同时也为了减小线路和发电机绕组的损耗,要求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2.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由于常用负载多为感性负载,所以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大小的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后,电路的总电流减小,总功率因数增大,总的有功功率不变。并联电容大小为 。学院教案课程名称: 电工学 授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学 教案 打印 4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