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8页).doc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第 7 页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 作者简介 高思华男1957 年7 月25 日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及肿瘤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对中医理论体系尤其是
2、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内科临床治疗研究亦有独到之处。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病、内分泌失调、泌尿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疑难病症。B09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近年来,笔者继承前人经验,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为理论依据,从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出发,进行了糖尿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的辨证应立足于肝、脾、肾,治疗应从协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而三脏同治,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来辨治糖尿病,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一、中医学肝脾肾失调的病机与现代
3、医学的联系 1. 糖尿病系因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其病理生理影响非常广泛,但主要表现为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代谢的紊乱,这些物质按中医认识皆属于水谷之精微,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全身,其不能正常代谢,应责之于脾的运化失职。 2.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有糖自小便排出,按中医理论又当责之于肾的固摄失司。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不少实验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生长激素、皮质醇分泌有关的疾病的辨证当不离乎中医的肾。 3.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在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可由于肾上腺髓质
4、及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诱发糖代谢紊乱,而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故凡因情志因素而致病者必责之于肝。血液流变学检查证实糖尿病患者有高凝倾向存在,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凝集率升高,证实其自始至终均存在着瘀血现象。而瘀血的发生与中医的肝失疏泄、不能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密切相关。 4.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以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最高,亦正与中医认为老年人肝肾虚衰,为病多责之于肝肾相合。近年来不仅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失调有关,还证实了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而中医的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可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也愈来愈被临床和实验所验证。 综上,从现代科学所观察
5、的糖尿病的发病和临床特点可见,立足于中医的肝脾肾来辨治糖尿病,是有着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基础的。 二、消渴病病本在肝脾肾是中医学的传统认识 早在黄帝内经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论述中就指出:过食肥甘、嗜酒房劳、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等是消渴发病的主要原因。 从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其致病因素主要有三:一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一为情志不畅或精神刺激,郁怒伤肝;一为素体亏虚又房劳过度伤肾。脾主运化,脾胃被伤则运化失职,一方面清气不升精气下流而正气日亏,一方面可因水湿不化蕴生湿热;肝主疏泄,肝伤则疏泄失司,既可影响脾的运化,又可气郁化火而耗伤阴津,还可因气机不畅致气滞血瘀;肾主封藏和固摄,肾精被伤则一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中医药 治疗 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