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6页).doc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第 6 页 登岳阳楼导学案 编写 付丽芳 审核 聂建银一、 作者与作品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二、 基础积累 1、字音积累坼 ( ) 乾坤( ) 戎马( ) 轩 ( ) 涕泗( )2、 词语解释: 坼: 乾坤: 轩: 戎马: 涕泗: 3、名句填空: 1、吴楚东南坼,( ) 2、戎马关山北,( )三、 课文探究 (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
2、了什么信息? (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2、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从哪句可以看出?(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 )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
3、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 ),后者是(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小结: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 ”。写出了年轻有
4、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 )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 )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 ),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忧民( )的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自主赏析: 通
5、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 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阳楼 导学案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