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4页).doc
《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第 4 页蜗牛记10月中旬的一天,雨后的中午似乎特别的凉爽,我正在办公室看书,突然有人喊到:“报告王老师,你看这是什么?”我一抬头,原来是504班的陈涛同学,他把两只手一抬,上面有许多的蜗牛。“王老师,给你。”“陈涛,我们现在是五年级了,不养蜗牛了!”他哦了一声,回过头说:“那我想去饲养可以吗?”“为什么?”“我听班级的同学说饲养蜗牛很有趣!”原来陈涛同学是四年级的时候从外省转来的,还没有养蜗牛、观察蜗牛的经历。我给了他两只一次性的杯子,他拿着杯子喜滋滋地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想起了两年前第一次教学科教版蜗牛的情景。一、 吃“蜗牛”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蜗牛背著
2、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是一般人对“活”蜗牛的印象身体柔软、背著重壳、缓慢爬行的动物;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我,蜗牛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我讨厌蜗牛,甚至看到它有些恶心,这要源于我小时侯的一次吃“蜗牛”。在我朦胧的记忆中,我得了一种病,爸妈听说这种病只要吃蜗牛(其实是鼻涕虫)就会好的,于是我妈妈把“蜗牛”蒸鸡蛋让我吃,我不知情的吃了下去就这样我看到蜗牛、鼻涕虫就会恶心,很讨厌它们。虽说在常识教学中也有软体动物一课,任务在身的我,只好让学生捉、学生养,自己基本上是远远地看一下,观察完后就结束了。新课程实施后,提出学生要亲历科学的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时,教师自身应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包括具
3、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还要具有相应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我千方百计地查寻资料,终于发现蜗牛、鼻涕虫等软体动物可以食用,还可以治病。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不是也“吃” 过瓢虫吗?更何况还有人与我一样吃过鼻涕虫蒸蛋,为此我对蜗牛等软体动物开始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捉蜗牛三年级科学课有一单元蜗牛的教学内容,我开始用以往的教学经验,让学生课前先去捉。由于是国庆前布置的,假期一结束后,有的学生说忘了;有的学生说这些天总是晴天,捉不到蜗牛;还有的同学是家长帮着找了两只;反正收获不多。面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们,我只好硬着头自己去捉捉看,拿了一只塑料杯到学校花坛去碰碰
4、运气。十多分钟过去了,我一无所获。于是我埋怨老天,这些天为什么不下雨,久晴的日子让蜗牛躲在家里不肯出来。不一会儿,有个四年级的同学要帮我一起找,于是我们两个人趴在花坛旁开始寻找。望着学生仔细认真的模样,我不敢怠慢,也开始慢慢地仔细地寻找。终于在草丛中发现了一点蜗牛黏液的痕迹,沿着一丝足迹再次扒开枯叶,啊!一只小蜗牛,圆圆的背壳朝天,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中,背壳的颜色、花纹与周围泥土枯叶混为一体。怪不得我刚才怎么找也找不到,我实在是太马虎了。当我喜滋滋的把它放入杯子中时,学生告诉我旁边还有,我又俯身下去仔细一看,还有两只,这次我收获不少,一下子捉了三只。凭着刚才的经验,我们又发现了蜗牛,这次又捉了三
5、只。这时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每次捉到的不是两只就是三只,是不是它们一家子出来散步,不小心就给我们请来了。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做教师前应先做一回学生,在过去的常识课上能顺利地找到了蜗牛,那是在春夏交替的时节学习蜗牛的,那时蜗牛的活动很频繁,学生只要在潮湿的花坛边、菜地里均可找到蜗牛;而科学教材中把这一内容安排在秋季学习,10月初气温虽然还不是很低但空气湿度降低,吃的食物也减少了,外界的环境已经不太适合蜗牛继续活动了,因而它们进入了冬眠状态。如果课前我不是想当然,能先学生去找一找蜗牛,不就能避免这种事情了吗?我把天气的情况告诉了学生,同时希望学生要仔细些才能找到。几天后,学生给了我许多蜗牛。当我问他们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案例 蜗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