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9页).doc





《小学语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第 9 页立足和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越发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变得更灵动,更具有生命气息。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偏离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教学现象,使语文教学滑入低效化、形式化的泥潭。在减负增效的当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是时下所有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我校省级教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致美”课堂文化的研究课题组成立以来,所有语文子课题成员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开展了系列化的研究。我们所理解的
2、“和谐的语文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不断发现着、思考着、领悟着、创新着的课堂,更是有效、高效的课堂。只有立足和谐,平衡教学中所有教与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一、关注本位回归,彰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本然和谐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和谐的语文课堂文化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同生,把握好语文的特点和性质,
3、坚守住语文教学的课程本位,完成语文教学的本位任务。所以,在我们倡导的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努力追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枯燥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人文熏陶而只让学生去感悟,虚化了语言的学习。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应有机结合,二者并举,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中有训练,并且因文因人而异。笔者在执教夹竹桃一文时,这样处理课文的第3、4自然段:师:这一小节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夹竹桃那可贵的韧性?生:是这一句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
4、花,无不奉陪。”师:这段话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可贵的韧性呢?生:从“无日不迎风吐艳”可以看出。生:从“无不奉陪”可以看出。师: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生: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每天都奉陪。于是教师将文本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师:是啊!从春天到秋天,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你看,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师: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师: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师: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夹竹桃无不奉陪。你看,春天,院子里的花开了,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很快,春花落了,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师:你再看,夏天到了,更是满院
5、生辉。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不久,夏花在秋风中凋零了,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师:秋天来了,秋风起了,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师: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那一墙之隔的夹竹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吟诵“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这诗一般的语言中,在这令人心动的反复吟诵中,学生们的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文中夹竹桃可贵的品质。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说老师在指导朗读,也可以说是在培养学生们的一种人文精神。因为在反复朗读中,一方面学生的朗读水
6、平在逐渐提高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朗读中又深化着学生对文本感情的领悟,使学生对夹竹桃可贵韧性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又是人文精神的熏陶。两者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地交织在一起,润物无声地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关注文本细读,促进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课文内容的和谐统一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它的独特性,语文课本和数理化课本不一样,数理化课本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基本合一,因此课本有什么我讲什么就成了。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不等同于课文内容。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三者之间不能简单粗陋地划等号。面对一篇课文,只问“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那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作者不是语文教
7、师,他写文章是不会替我们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课文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放到具体的课堂中来说,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实际和文本内容自己来开发。所以我们所说的关注文本细读,是关注文本中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教学价值所在。我们认为,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指向教学内容的认定,文本解读要重视把握文本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解读文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性地用好文本。(一)巧妙重组课文内容,凸显文本教学主旨 拿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来说,文本核心目标隐含在孔子与弟子“论水”和“言志”两个片断中,所以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所在,教师应在这两个片段的教学中通过朗读、感悟、练说、仿写等方式着力渗透
8、课程目标,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课文37自然段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将“赏景”与“论水”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在执教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师(复习导入):孔子游春写了几幅画面?生:写了孔子与弟子赏景,论水,言志。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来到了泗水河畔,欣赏了诗情画意的春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师:文章那一自然段写了孔子论水? (生迅速找到课文第8自然段。师生针对第八自然开展学习,通过诵读、批注、练笔等学习方式感悟水的品质,感悟孔子论水目的所在。)师(出示并引读37小节):是啊,正因为水有着如此高洁的品性,所以他看到泗水河波澜起伏,他的心情生:很不平静!师
9、:所以他动情地望着泗水河生:陷入了沉思。师:是啊,正因为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水的品性,所以他遇水必观。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晰,巧妙地将非教学重点的文本内容用引读的方式来呈现。课文38自然段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倒因果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虽然打破了课文的行文顺序,但并没有破坏课文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凸显了教学重点,使文本的核心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二)引导教材多元解读,凸显文本核心价值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很明显,新
10、课标提倡的语文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精神相遇,理性碰撞。可是不难发现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很多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成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可以没有核心的理解,可以没有主要观点,甚至可以抓住局部来断章取意、曲解全篇;在多元解读中教师可以没有主观意见,不能否定和质疑学生的理解。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显然有悖于尊重多元理解的本意。固然,学生自主的意义建构是当前新课程教学在科学规律上的集中体现,但当学生的建构行为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时,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们认为,讲
11、授与建构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科学的语文教学;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自主感悟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美的语文课堂。如我在执教船长一篇课文时,有学生对船长的死提出了质疑,认为船长的牺牲是不值得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纷纷发表相同的观点:“我觉得船长不是一位真英雄。与船共存亡,这未免有点愚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死亡呢?”“我想培养一位技能高超的船长和培养一位飞行员一样,都需要很大的代价,船长就这样牺牲了,太不值得了。” “事故的发生哈尔威船长没有一点责任,为了救船上的客人,他也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他为什么还要去死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有的答案与本课的教学主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语文课堂 教学 有效性 实践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