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症与治(6页).doc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症与治(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症与治(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症与治-第 6 页小学语文论文论文以“言”促“文” 以“文”习“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症与治 摘 要 针对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本文探讨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文”与“言”的关系,给予重新审视,认为要走出困境,以及选择相应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即以“言”促“文” 以“文”习“言”,从而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语言 相融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入选的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上口的名篇。不过,对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较大,而文言文教学中“
2、文”与“言”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难以处理好的问题。文言文中的“文”指文章的内涵,“言”指文章的言语形式。教文言文,既要落实翻译,又不可忽视文本的内涵。翻译不可脱离语境“言”,“言”的落脚点要为“文”服务,而把握“言”的切点,又得立足于感知“文”的主问题设计。小学文言文,虽是启蒙阶段,但学得好不好,必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今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意义可谓深远。那么,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到底存在着哪些偏失?又应该如何处理“言”和“文”的关系呢?一、 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症结所在纵观当下文言文课堂教学。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言”无“文”。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一词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
3、”,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被动地听,处于强迫式“被记忆”状态。二是只“文”不“言”。只关注文中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内涵,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架空了语言根基,从而体会不到文言文特有的语言魅力。三是僵化“言”、“文”。尽管现在已关注到“文”和“言”。但是这种关注,看似两者并重。而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并理解字词句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感悟。这样割裂的操作,实际也背离了教学的根本。教文言文,既非将其割裂对立开来,也非简单机械的“文”“言”,而是要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二、小学文言文教学中“言”、“文”相融策略“文”、“
4、言”是文言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言文互融就是语言文字和文章表达的和谐统一。融文言为一体,能最大极限地释放文言作品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寻找切入点,走进文言文内在的言语特点与文化魅力,自然能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一) 以“言”促“文” 文言文,由于缺少使用语境,学生大多认为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当然,这与其远离现代生活有关,但从“教学”观之,则与我们平日教法不无关系。1.诵言疏通文路。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充分体悟文言文阅读和欣赏的乐趣,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而文言文的语气、语式、节奏较难把握,独立朗读较难。因此,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读准“言”读通“文”中体味古文的韵味,不能未解其义未悟其文
5、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必须着力于记诵、积累以悟“文”,要在反复、变化的诵读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触摸语言韵味中与文本对话,逐渐进入文本的语境。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语调,读出节奏。而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异于现在的字音,但字音的确定还是有一些方法的,这些方法需要传授:有些字是通假字,那就要读本字字音;有些多音字要根据文意来确定读音。如学弈,“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的“为”读第二声,而“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为”是第四声。老师要帮助学生弄清停顿、语气等,必要时要范读。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饱含韵味和节奏的范读既能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其次还要读准句子,读
6、懂文句。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文言文的朗读讲究节奏和韵味。语句虽短小简洁,但包含的内容颇为丰富。为表达的需要,在一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我们也要稍作停顿,这样吟诵起来才更有韵味。正确的停顿是为了准确、清楚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果学生读不好句子,把握不好停顿,必然会误解文意。如笔者的公开课伯牙绝弦中,尽管是短短的五句话,但存在许多难读之处。于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在初读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并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如“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该句子和现代文要素基本类似,就移用现代文的句子构成的方式进行朗读。而“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7、复鼓。”学生理解了“谓”是认为的意思后,就可以根据句意停顿。当然,该文言文,带有“哉、兮”这两个语气词的句子最难读。此时,教师就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知道语气词在读时声音延长点,就能把赞叹的那种味道给读出来。等学生读通顺全文后,又出示抹去了标点的文言文,再进行断句朗读。就这样,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在诵读,让学生在“言”、“文”之间来回穿梭,学生有了活生生的体验,文言文的神韵和内涵就能在铿锵有力的声调中体现出来。2.析言感知文意。对文言文的学习,首要的条件是全文的字词和句子的把握理解。文言文中古今词义、语法表达的不同之处,易和学生的原认知产生冲突,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就要善于“言”“文”融合
8、,把这些冲突点转化成探究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杨氏之子一文,如果就“言”而“言”,只让学生背记字词、翻译句子,或许亦可应付考试,但这种脱离文本理解的教学方式,会泯灭学生的兴趣,更别说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了。其实我们稍一梳理不难发现,文中“同一人物的不同称呼”和“家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以“家禽”的教学为例,教学时可采取“借助注释自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的策略展开教学,充分暴露学生在内容理解上存在的偏差。当学生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简单理解为“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时,教师顺势激疑“孔雀是家禽吗?”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明晰此处“家禽”暗含“和孔雀是一家子”的意思,并非生活中所见的“鸡
9、鸭鹅之类的家禽”而且在朗读时需在“家禽”两字之间加以停顿区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摒弃了简单的字词句翻译的机械教学方式,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充分暴露学生对字、词、句、文的理解障碍所在,继而把难解的字词还原到句子、文章里,在语境中让学生自我解疑,既着眼于对“言”的理解,又着力在学生对“文”中语言内化后的自我表达,把“言”和“文”很好地糅在一起。3.辨言把握文旨。文言文蕴含的深邃思想和语言的魅力,即古人读书定要“其义自见”的东西影响着学生成长。文言文字少义深,那所要“见”的往往也就藏于一字微言之中,需要教师慧眼识金,引导学生发现、辨别、体味其深藏的妙处与蕴含。学生初读杨氏之子,都会为杨小儿“以其人之道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文言文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