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语文的慧眼”关注课后习题(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以“语文的慧眼”关注课后习题(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以“语文的慧眼”关注课后习题-第 5 页以“语文的慧眼”关注课后习题摘要:笔者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我们通常关注“如何教”而很少研究“教什么”。而在“教什么”的研究中又常常落入文本细读的踝臼中,随意性太大。因此笔者认为科学地确定“教什么”一定要关注课后的习题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在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整体观照,明了课后练习体例;纵向梳理,确定单元教学内容;横向比较,确定每课教学重点的操作策略。关键词:教什么 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 课改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没有质的提高。追根溯源,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把大
2、部分的精力放在改善“如何教”上,而很少去思考更为前位的问题“教什么”上。如果“怎么教”是形式的话,那么“教什么”就是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着形式,形式与内容的协调一致和谐融通才能相得益彰。所以,搞清楚要教什么成为最近语文老师关注的重点,于是文本细读、语言表达形式分析等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高频词语。但有了这些就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了吗?我认为还不能,也许文本细读产生的庞杂信息遮蔽了真正需要教的内容,也许语言形式分析会成为另一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确定到底要教什么呢?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有段话值得我们深思:语文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界定,则主要通过教材的“
3、助读”和“练习”来完成。助读和练习实际上起着对一项知识、尤其是对一篇课文所要教学的内容的固定作用,或者说,他们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展示。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该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的编排。而对于小学教材来说,因为没有“助读”这一部分,“练习”成了固定教学内容重要的,乃至唯一的来源。这些练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什么,不练什么,是有所取舍的,练到什么程度,也是大有讲究的。要处理好这些练习题,就必须要以“一双语文的眼睛”潜心体察、细心揣摩习题背后潜藏着的编辑意图,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内容。一、整体观照,明了课后练习体例就苏教版教材而言,每课后面安排45题,总体来看,这
4、些习题以读书为“经线”,以写字、积累、阅读、表达等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为“纬线”,是我们实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重要凭借。具体到每个年段每篇课文,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这些习题,有的编者意图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蔽,我们必须以文本为凭借,站在语文学习的制高点上,以语文的慧眼洞察、推敲、探究习题背后编者的意图,进而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选定适当的方法,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引领学生历练技能、熏陶情感、发展个性,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个体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目标。二、纵向梳理,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在明白练习整体编排体例的基础上,我们要着重进行一单元课文课
5、后练习的纵向梳理,以确定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因为,我们的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把同一类主题的课文编排在一起的,这一类课文就构成了一个语文素养练习群,只有通过一单元所有课后习题的梳理我们才能发现这一个语文素养练习群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然后整体安排、各个击破,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后习题梳理如下:(一)识字与写字学会课后四会字并描红,认识二会字。(二)朗读与积累:朗读背诵现代诗歌长江之歌,朗读三亚落日并背诵3、4自然段,朗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背诵第5自然段。积累12个描写冬天景象的成语。(三)理解与感悟1、字: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6、(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2)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2、词:(1)品味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句:三亚落日中你喜欢哪些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4、篇:(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3)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你是怎样理解的?(四)表达
7、与实践1、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抓住一两个方面说说你对长江的了解。2、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3、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4、仿照例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5、我来当导游,介绍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本单元的主题为“壮丽山河”,体裁为诗歌、散文,联系单元主题和文本特点,仔细分析这些练习,我们就可以清晰确定本单元教学内容:(一)基础知识的了解熟悉诗歌和散文的文体特点,对诗歌的对称和反复,写景散文的情景交融等特点有所了解。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顺序:时间顺序和游览顺序。(二)理解能力的提升领会比喻、拟人修辞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8、深入体会词语的细微差别、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情感。(三)情感认知的丰富借助朗读、资料的收集丰富对“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一主题的认同和情感体验。(四)学习方法的掌握按照“理顺序、悟特点、赏语句、抒情感”的阅读此类文本的方法详教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略教记金华的双龙洞,自主拓展学习梅雨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五)表情达意的实践利用课文提供的情境,以当解说员、小导游、画游览路线图等生动有趣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读写结合,学习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状物,尝试模仿文章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或者一次游览经历。(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以我来当导游为主题,介绍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在与“游客”的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9、(七)基础积累的增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或段落,积累十二个写冬天景色的成语,拓展春、夏、秋的成语,主动识字并端正美观地写好字。经过这样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就能比较清晰而准确地把握住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而不会随意地拔高和降低教学要求,任意地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有了依据,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三、横向比较,确定每课教学重点当我们根据纵向梳理确定了单元教学内容后,我们还要善于把课文的练习放在整个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背景下进行横向的比较,比一比这种练习要求是第一次出现还是原来出现过。如果是第一次出现,那么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中,不但要弄懂而且还要让学生感悟学习的方法;如果以前已经出
10、现过,那么更多的应该考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什么提升,是学习方法的熟练运用,还是要拓展思考的角度,还是相同结构的运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构成序列,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提升和发展,而不是低水平重复。例如掌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写的是一个腿有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次轮流演讲,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获得了成功。从此小英变了,她变成了一个自信、活泼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后练习题4是“读一读,想一想。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显然,这则练习是训练阅读能力的。怎么训练呢?请看下面的一个课堂片断: 大屏幕出示: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
11、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注视”什么意思? 生:集中注意力看。 生:就是注意的意思。 师:这“注视”中包含了什么? 生:可怜。 生:同情。 生:怜悯。 生:鼓励。 不难看出,这位教师对编者的意图是拿捏不准的。这种训练是单一的,也是片面的,不仅对词语的理解、感悟不到位,语文能力的训练也不到位。 综观本册教材,这种练习提问的方式是首次出现,即先出示难点句子,后面以问题的方式提示思考的内容和方向。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参考用书上没有说明,但我认为,绝不只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单纯地感悟,还含有方法上的考虑,即向学生提示这种扣重点词理解感悟句子的一般性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在后续阅读中,学生就可
12、尝试运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要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注视”的内含,必须要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先看上文“(演讲)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因为小英一条腿小时候因病落下了残疾,她不想让人看她走路的样子,此刻,她紧张而又害羞。再联系“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明她尽管心里难受,但还是鼓足了勇气,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小英潜藏在心底的一种内在需要,是人性中闪光的东西。同学们心中明白,对小英来讲,这份勇气需要被放大,需要被激活。感悟到同学们这种美好的心愿,就不会认为“注视”中包含了“可怜”“同情”了。进一步联系下文同学们自发地鼓起热
13、烈而持久的掌声,就不难体会其中包含的是鼓励,是支持。可见,同学们的注视,是一种无言的鼓励,无声的支持,是心灵的相融相通。这种注视,不是无关痛痒的作壁上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幸灾乐祸,是一种高尚的关爱,集中表现了同学们的善良,正是这一种善良与纯朴,才会有接下来的“热烈、持久”的掌声。 因此,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要进行总结引导,提升学生的认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明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就是要联系上下文而不能就句论句。然后,在下文的阅读中大胆运用,如:“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为什么“那一次掌声”让小英忘不了?(因为“那一次掌声”帮助小英树立起了自信,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掌声前的小英自卑、害羞,掌声后的小英自信大方。)这样,一次,两次,渐渐地,学生就能真正练成阅读的能力。总之,“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去细读把握,但别忘了课后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且在指明教学内容、提示教学方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学会用“语文的慧眼”仔细审视这些课后习题,从中发现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明白“怎么教”,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