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5页).doc
《石壕吏教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壕吏教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壕吏教案-第 5 页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味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教学难点: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一、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1、杜甫简介(围绕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2、“安史之乱”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设计说明学生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与杜甫笔下石壕吏的生活世界有很大差距,如何调动学生
2、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能够沉浸到文本里面,有所感受,有所触动?这是教读石壕吏的困难所在。通常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疏通文字障碍之后编演课本剧。但是据我看来,即使一些颇为流行的课本剧视频,学生的表演也大多与文本真实情感有很大的隔膜,结果演下来,即使好看,学生也往往还是浮于文本理解的表面。因此,我觉得教读石壕吏应该紧紧围绕文本自身,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与提示,以及反复的“文本接触”,包括诵读实际上诵读的效果本身就很能看出诵读者对诗歌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渐次深入文本,深化其对诗歌的理解层次。基于上述考虑,我在石壕吏第二课时,设计了五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听读”意在通过学生倾听音频资料,对诗歌所叙故事
3、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对诗歌中出现的人物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一个初步的感觉。当学生在默听诵读时,头脑中应该能够浮现出一幅幅“电影画面”,即使他与画面中人物及其命运还有相当的距离,但配乐的诵读有助于带动他们入情入境。“品读”是理解诗歌的主要环节,也可以逐句析解,但在这样的理解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解的个性就难以展现。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主活动”(或“主问题”) 让学生“各用一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或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判断”,当学生在选择词语表述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时,实际上他应该已对诗歌有了相当的理解,虽然这理解有可能会出现偏差,但偏差本身也能说明问题,而且可能是最需要解决的
4、、生成性的课堂问题。有关诗歌理解的重要问题,诸如背景资料,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其相关作品,重要诗句、重要语词(如“一何苦”的“苦”,“独与老翁别”的“独”等)的理解等等,都可在这一环节一并解决。“诵读”环节意在通过学生诵读来展现其对诗歌理解的状况情感把握、人物理解以及语言感觉等是否准确、到位、敏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一方面要诵读,一方面还要评价其他同学的诵读。前者是感性的“入乎其内”,后者是理性的“出乎其外”。为这一活动提供支持的就是前两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听读”提供了范例,“品读”促进了理解。“议读”旨在发现和交流学生在前述学习活动听、品、读中生成的问题或疑惑。这是一个机动的安排。比如“
5、富有同情心的杜甫,为什么没有劝止石壕吏的行为?”等问题也许会让学生产生疑惑事实上这类问题对推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很有价值。当然这类问题也许在“品读”中已经涉及。“读写结合”的方式本来有很多,常见的写法如让学生填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我之所以设计了“转换叙事角度重述故事”,是因为这是一首叙事诗,“叙事”应该是从读到写的迁移重点。诗歌是从诗人杜甫的视角看过去的,虽然诗人杜甫内心的情感是含蓄的潜藏在字里行间,但我们读石壕吏能真切的体会得到。如果从老妇、老翁或石壕吏的视角重述故事,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有可能从隐到显,以另一种方式显现出来。通过转换角度叙事实际上需要学生“填补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活动
6、的结构化是不少教师还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如果课堂活动之间彼此关联不大,孤立性太强,这节课的“活动结构”可能是散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能因此受损。我设计的五个教学环节,前面的教学活动是后面的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之间层层推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教学活动系统。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预设,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个性化的学生群体时,还会遇到各种种样的生成性的问题(或难题),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相关作品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2、学习诗歌通过叙述和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重点)3、感受
7、并同情底层人物命运的悲惨,体会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反思造成这一悲惨现实的社会原因。(难点)教学内容导入:明朝学者陆时雍在评石壕吏时这样说:“其事何长!其言何简!” ,说诗人杜甫用极其精练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请同学们先听范读,在听读时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到底是谁的故事、怎样的故事呢? 1、听读提醒学生边听边想象人物、整理情节,准备复述故事。提示:复述时请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可以让学生在听读同时在书上圈划相应的重点字词,可以根据范读也可以据自己理解来划。这样可为下一步的诵读做好准备。)过渡: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我”、差使、老翁、老妇、孙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壕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