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学生版)(6页).doc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导学案(学生版)(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离骚导学案(学生版)-第 6 页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编号KGYZYWB1015主编人:杨翠敏 审核人: 定稿日:2016. 9 协编人:曾丽妹 班级: 姓名: 小组: 座号: 一、课题:离骚两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2、艺术价值。【课时建议】 2课时 预习案一、走近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_平_,字_原_,又自云名_正则_,字_灵均_。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等。二、关于楚辞与离骚“楚辞”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
3、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通“罹”,“_遭遇、遭受_”义;“骚”,“_忧愁_”义。“离骚”,即“_遭遇忧愁_”的意思。【自学反馈】(1)给画线字注音修姱( ku ) 侘傺( ch ch ) 揽茝( chi ) 蕙纕( xing ) 芰荷(j h) 溘死( k ) 攘诟( gu ) 谣诼(zhu)(2)文言知识A、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延伫吾将反 “反”通“返”B、一词多义【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善于,擅长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4、其尤未悔 ( 以为是好的 )【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 互相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 观察,选择 )【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 虽然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即使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即使 )C、词类活用 鞿羁: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名作动,约束) 群:鸷鸟之不群兮 (名作动,合群) 朝、夕:謇朝谇而夕替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厚:固前世之所厚 (形容词作动词,推重) 死: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动用法,为而死) 步: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动,使步行) 屈、抑:屈心而抑志兮 (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高:高余冠之岌岌兮 (使动,使加高) 长:长余佩
5、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D、古今异义的词 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 改错:偭(min)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流亡:宁溘(k)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E、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 不吾知 宾语前置 长余佩之陆离 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 F、翻译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B、背绳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骚 导学案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