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设计在课例研讨中生成(7页).doc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设计在课例研讨中生成(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设计在课例研讨中生成(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设计在课例研讨中生成-第 7 页有效教学设计在课例研讨中生成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三备三上内容提要关键词有效教学设计 三个要求 两个落差有效教学设计是基于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相关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概念,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教学设计,可以催生出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篇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符合三方面要求:1、符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写作特点以及编者的用意;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社会阅历;3、符合教师的个性特点和教学能力。那么,在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就要时刻把握这三个要求,力求体
2、现这三个要求。顾泠沅曾说: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面对“两个落差”,即从课程的指导思想到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的落差。经过这两个落差的“筛滤”,课改的先进理念进入课堂后往往就所剩无几了。作为教师,要想使课堂焕发活了,要想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就要在教学设计时力争把“两个落差”减到最小。这些要求的落实,落差的消除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课例实施和研讨中,不断反思重建,才能得以实现,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催生出优效的课堂教学。以下,就以执教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所经历的三备三上为例,具体阐述有效教学设计的生成。教材分析: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记叙文。全文以哲学家带领学生
3、周游世界后到旷野上最后一课为主要内容,揭示人“要用美德铲除灵魂的杂草”的道理。引导学生自主体悟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就形成了依照教材分析,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学习生字词,第一二自然段(略)学习最后一课。 1、自读课文29自然段,思考:“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围绕哪个问题展开的?学生们是如何回答这个他们认为简单的问题的? 2、交流答案。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些学生的回答?哲学家是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的呢?细心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点点头,示意下一位”“微笑着”,这是无声的语言,多么“智慧”的评价呀,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分角色读课文。 5、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学
4、生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根除杂草,但始终心存遗憾,一年后他们带着这份遗憾来到相聚地点。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用心读第10自然段,说说,学生们来到相聚的地方看到了什么? 在等待哲学家的过程中,在默视“长满谷子的庄稼地”时,他们会想些什么? 2、交流学生心里想说的内容。是呀,此时学生们思绪万千,有千言万语要向老师倾诉,可是老师一直都没有来,这是一种多么深的遗憾呀,请静静地再读这段话,体会那种沉默的诉说。(努力渲染一种有“无声的语言”造成的震撼) 五、学习第11自然段。 1、过渡:哲学家难道仅仅是想告诉自己的学生怎样根除旷野里的杂草吗?他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出示“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
5、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2、指读,想想这句话中,两个“杂草”分别指什么意思?(第一个“杂草”指旷野里的杂草,也就是现实生活里的杂草;第二个“杂草”指人心里的私心杂念和一些不正确的想法。) 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我们的灵魂里有哪些“杂草”呢?(欺骗、懒惰、奸诈、自私等等),面对懒惰这课杂草,我们要用勤劳去驱逐它,也就是我们用勤劳驱逐懒惰,那对于其他灵魂里的杂草,我们该如何驱逐呢?(用勤劳驱除懒惰,用大公无私驱除自私自利,用善良驱除凶残,用诚实驱逐欺骗) 4、小结:多好的方法呀,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真的种子,就能开出
6、美的花朵,就能结出善的果实。 总结全文(略)反思整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力求体现“个性化阅读”“以人为本”“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设计了自读自悟的环节,在仔细阅读了教参之后,我成了教参的忠实读者,尤其是教参中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阐述,对教学环节的建议,让我不知不觉又走回了按部就班,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中,尽管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留有思考感悟的空间,但层层拨笋式的学习早已把学习活动的难度降到了最低,学生没有挑战,缺乏兴趣,只能在教师设计的“连环套”中“随波逐流”,结果使得整堂课毫无精彩可言。这也正是从课程的指导思想到教学设计的落差。此外,教参中将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是
7、围绕这句话,并把理解两个“杂草”作为重点。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将这句话的理解做了重点处理,可是没想到的是,由于学生只有小学六年级,年龄特点、知识储备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仅限于用美德破除陋习,阐述时的语言单一,思路不够开阔,这是课前对学生估计不足所造成的。于是,在研讨中我重构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课文重点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 ,将逐段讲解分解为大的框架,以两个问题“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上得成功吗?为什么?”和“为了上好最后一课哲学家做了哪些精心的准备?”总领课文,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且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形式。 于是,形成了直奔重点,开放有序的教学设计(一)警言导入,激
8、发读书兴趣1、老师赠送给大家一则警言:(出示)要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1) 学生自读、齐读(2) 读了这则名言,你有什么想法?2、其实这段话就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学完课文,相信大家会对这段话有更深的理解。3、伸出手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并练习读题。(二)读通课文语句(略)(三)再读,感知课文内容1、读通了课文,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哲学家,感受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听清老师要求:你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读,但无论你怎么读,都请你用心体会一下,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上的怎么样。(生自读)2、从大家的神情,老师体会到同学们的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有效 教学 设计 研讨 生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