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让学生“反刍”教与学——学生“课后感”写作谈(7页).doc





《小学语文:让学生“反刍”教与学——学生“课后感”写作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让学生“反刍”教与学——学生“课后感”写作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让学生“反刍”教与学学生“课后感”写作谈-第 - 7 - 页让学生“反刍”教与学 学生“课后感”写作谈我们需要“反刍”的人生态度,因为任何智慧都起源于省察。目前,教育界非常重视教师写课后反思,即课后感。通过写课后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再一次的思考、钻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反刍”呢?教师需要“反刍”,学生更需要“反刍”。因为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体,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群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堆“知识容器”。所以笔者提倡在我们的语文课中也让学生多写写“课后感”,对学习材料、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等进行再次的“反刍”、省察。学生的“课后感”可以有多种形式:一、 感悟式这是学
2、生“课后感”的主要形式。它与“课外读后感”相似,但是较之“课外读后感”至少有两方面优势。其一,因为课文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入品味与咀嚼的,较之课外阅读,必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便更易于引起他们的心灵震颤与认同,所抒所写必定会是学生真情喷发。其二,“感悟式课后感”更便于指导反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因为学生“课外读后感”的写作材料,其他同学并不一定看过,在课堂中指导点评,作用比较小。但“感悟式课后感”则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有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非常留意给学生提供撰写这类“课后感”的机会。如教学无私的爱这篇课文时,我便着力对学生进行了“感悟式课后感”的撰写指
3、导。首先,是激起情感浪涛。这是调动学生写作欲望的关键环节。上课前,我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发现孔繁森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给了孤儿,却唯独没有给自己和家人;他仅有的一点工资也都用在了他人的身上,那两个孤儿,那生活贫困的百姓,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和家人。课堂上笔者就这几个教学生发点,积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着力进行了细致的打磨与挖掘,力图使他们有深刻的情感冲击。这“对他人的极其关心”与“对自己的极端忽视”两相对比,使学生们深深地被孔繁森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当讲到狮泉河畔群众们送别孔繁森的遗体时,孩子们泪如雨下,声声呼唤与叹息感人肺腑。其次,是提供材料支持。这是学生把“课
4、后感”写丰满的必要条件。本课末,笔者对学生课外相关材料的搜索提供了必要的引导,提醒同学们查找一些孔繁森的生平事例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并向图书室借阅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参阅,之后在本周的阅读课中交流、分享。其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及时反馈、修改指导是提升“课后感”质量的必由之路。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深度的审视与批判。在修改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优秀之作。如班中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名叫感动中国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不仅讲述了孔繁森的动人故事,还历数了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官员,有清正廉明的,也有令人唾弃的,并进行了统计,得出财富与功绩成反比
5、的结论,的确发人深省。尤其文末的那句话“有些人一生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却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些人一心追名逐利、苦心经营,却无法在人民心中留下痕迹。”实在堪称经典。【意义】孔夫子有云:“温故而知新”。“感悟式课后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反刍”,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在撰写“课后感”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课外曾经看到过的同类文章唤起再现,并进行整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这也是对课外阅读的一种反馈与提升。其次,提倡学生写“感悟式课后感”还有助于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再一次的“反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活。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
6、外延相等”,的确,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反刍”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二、 赏析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关键词审美,笔者以为“审美能力”不仅应该包括“道德情感的审美能力”,还应该包括“语言特色的审美能力”。“赏析式课后感”的推出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特色的审美能力”。“赏析式课后感”相当于时下的“文艺评论”,即对所学课文的作者风格、写作特色等进行评析。这对小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孩子是极具灵性的,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示范,完全可以掌握这种写作手法。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赏析”有多么精深,文笔有多么华丽,只要他们有
7、所感、有所得,便是成功的。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们着重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了细致的推敲与品味。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就专门留下了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根据课堂中的了解与感受,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赏析。首先,让学生梳理本文的写作特点,这是对第一课时教学的回顾与总结,也是为学生写“赏析”提供“素材”。其次,写“赏析”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还是有难度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准备必要的“拐棍”。于是,事先我专门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断及写作点评,给学生提供了参考范例,让学生模仿着这些材料的写法来创作自己的“课后感”,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也就不会觉得写“赏析”是一件难事了。课后有学生就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学生 反刍 课后 写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