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第 7 页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1、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文物图片解读正确的有图一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二春秋时期的铁器 图三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铁农具 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冶铸业获得划时代的发展A. B. C. D.2、对比图1和图2,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社会组织的完善 D经营方式的改变3、战国时期我国
2、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4、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均田制的颁布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5、“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整性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6、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 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3、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A. B. C. D. 7、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8、2007年12月29日,沉睡海底800年之久的宋代古船“南海一号”终于跨进了“新家”广东海上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接下来将着手制定详细的保护和考古方案,展开对“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工作,至少需要510年。根据所学知识,可能会发现什么文物 A.邢窑的青瓷瓶 B.景德镇的彩瓷大碗 C.定窑的百瓷长颈瓶 D.大量的五(粉)彩瓷9、周礼中将
4、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C 纺织收益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 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 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 生产技术主要来自时间经验的积累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
5、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12、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13、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业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14、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 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C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15、“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
6、最可能出现在( ) A. 商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16、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17、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地价增值很大。历史记载,在清朝前期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是A西安 B开封 C苏州 D汉口18、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
7、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19、“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 ) 商人众多 商业繁荣 经济破败,田地荒芜 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A. B. C. D.20、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周朝出现“工商食官”政策 B.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 C. 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明清时期,农产品尚未进入市场21、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
8、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 ) A 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 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 农民赋税繁重,被迫弃农经商 D 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22、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23、“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 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久之,到 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 谦虚
9、B.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 道路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 徽商的虚伪24、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25、商鞅重视农业,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存在于 A.落后的农业经济社会 B.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社会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D.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26、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
10、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27、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28、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剥削沉重B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购买力低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29、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
11、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30、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这段话中的“大帝国”指古代中国,马克思所讲的“安于现状”表现在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A B C D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7页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测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