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新视角(9页).doc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新视角(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新视角(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新视角-第 9 页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新视角走进新课程,我们一路摸索着课堂的“放”与“收”、“预设”与“生成”、“过程”与“结果”,感受着“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激动”、“学会反思”,观察着“学生经验的课程”,思考着教材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关注着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反思研究。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些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在现代的学习观中,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下面就我校课题“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有效
2、性的反思研究”,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策略一:读“新起点”。为捕捉学生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起点和不同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检验自己一阶段的教学究竟给学生流下了什么?在没有教学新知识的情况下,让学生挑战自我,看看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经验、策略解决新的问题。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也让我体验到很多的思维上的快乐,学生的创造力被大大激发了!我又多了一份意外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问题情境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如果甲队先工作4天后,剩下的由乙队单独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1、假设法:(6位思维水平中等的学生)假设一项工程全长150米。15010
3、=15 (米),15015=1 0(米),(150154)10=9 (天)2、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6位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11/104)1/15=9 (天)3、等价思想:(1位平时思维独特的学生)1510=1.510-4=6(天)61.5=9 (天)4、转化思想:(2位爱画图思维形象的学生)14/106/10156/10=9 (天)5、方程思想:(1位方程思想较好的学生)1/15x=11/104x9 6、联想巧解:(2位学生)1410=3/5=9/15=9天 :15天全班28人,在没有教工程问题之前,挑战成功的居然有18人,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都要好好推敲一番方能读懂,为之惊叹
4、叫绝,同时,也为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贫乏而自惭。在事实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学生呢?!挑战自我,捕捉灵气,欣赏智慧,在学生新的起点上教学,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需要的课堂,学生智慧的课堂,教师发展的课堂,更有效地实现“你的想象有多大,你的发展的空间就有大。”策略二:放“慢镜头”。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常常为突破教学难点而绞尽脑汁,有的精心设计flash动画,组织小组讨论等。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种情况的探索材料:红、黄、蓝、白四组小棒。(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当演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5、的情况时,有一个学生勇敢地持不同意见,并上台操作演示,可贵的是他把本来张开较远的两条短边逐渐压低、向最长边靠拢,而教师却没有发现这个学生操作过程背后所隐藏的闪光点点的轨迹思想,只是急于向学生课件飞速展示。我想,课件的省时却没有高效,甚至无效,而放慢镜头的三种情况的操作、比较,却折射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突破难点处放“慢镜头”,同时,也可以把个体的资源变成共享的资源,引起全体的关注与思考。策略三:逼“学生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合理、清晰地简述自己的观点。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强调学生是
6、发展的人、是独特的、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真情的“对话”。1、“逼”在学生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时。在概念、性质、规律等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经历、体验、感悟,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让学生形成正确、强烈、鲜明的感知,把学生的理解和数学语言逼出来。例如,在教学面积的意义时,让学生感觉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两人手掌、脚印的大小、书的封面的大小、两块地砖的大小等等,比的是什么?生活中的铺地板、粉刷墙等与什么有
7、关呢?学生的已有经验“周长”已不能解释新的现象或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用动作语言表达、用自己的方式意会,对概念的本质形成丰富的表象。同样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在盛水的容器里分别放一胖、一瘦两个学生的拳头、两块不同大小的石头、苹果等,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为什么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呢?这是在比较拳头、石头、苹果的什么呢?当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尤其是生活中的司空见惯时,既熟悉又陌生,教师“逼”学生语言的同时,也是把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推向新的起点。实验操作,同一块石头,在不同的容器里,却溢出了同样多的水,等量替换的思想油然而生。2、“逼”在学生语不出来时。没有新的刺激,学生往往就是“语”不出来,教师往往
8、采取单一的信息交流“挤牙膏”,累!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只关注这些验证的分数是相等的,大小是不变的,而没有关注从变化规律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事实上,教师给学生的任务是想办法验证分数是否相等,所以,当教师追问为什么相等时,学生当然从验证的角度去说理由。)如果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续写相等的分数,或写一个与指定分数相等的分数,再交流你能肯定这些分数相等吗?为什么?你是怎样找到这些相等的分数的?这几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变化规律?如果能收集到学生的错例或提供错例,那就更容易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也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变与不变的思想便在学生的感悟中凸显出来。往往正面的材料让我们知道
9、“是这样”,而反面的材料让我们深刻反思“为什么是这样”。没有黑的对比,哪有白的明亮?教学轴对称图形,没有不对称,怎么反衬对称的特征?教学分数的认识,没有不平均分,怎么烘托平均分的前提?对立统一,事物的正、反两反面刺激,能让学生的神经一下子兴奋起来,感知强烈起来,语言鲜活起来。或许美术上的作画技巧很多也适用于数学教学吧。策略四:置“大背景”。现在,老师们越来越感觉到数学课得姓“数”,而不是在情境中迷失了数学的方向。语文课强调“大语文观”,数学课同样要强调“大数学观”,如果每节课的目标定位仅仅停留在一个个点上,教师缺乏研究学生“具体个人”的意识,缺乏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的研究意识,那么,原本整体性很
10、强的课堂资源将被支离破碎,可持续发展将被无声夭折。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把每节课的目标定位放置在一个大的背景中,让学生在不断的经历数学结论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的方法,能在数学情感、数学观念、数学态度、数学思考、数学意识等众多方面帮助学生获得一次全面、和谐的发展与提升,那么我们教师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解放我们自己,我们越教越轻松,学生越学越有味,无师自通是我们的理想境界吧。例如,我们跟踪研究了分数的意义、比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比例的意义,在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沟通、类比、转化思想。又如,我们在研究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仅
11、仅知道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吗?在其背后隐藏的猜想、验证、思考的角度、思考的方法、论证的策略岂不是更深层次的目标吗?为此,我们进行了能被6、9、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跟踪研究(把探究过程写一篇数学日记作为家作)。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教师课堂的学习活动设计对学生独立面对新的问题情境的思维影响: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从09这10个数字中任选3个数,组成三位数,然后,看一看这些数能不能被5、2、3整除。(教师大胆地整体教学)。填表。汇报交流: 选择的数字能被5整除的数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的数生1:2、6、8生2:7、8、9生3:0、1、5生4:3、5、7(略)师:能被5、2、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课堂 学习 活动 设计 新视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