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质疑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质疑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质疑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第 10 页质疑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造成学生质疑能力薄弱的原因,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对策。提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宽松环境,给予质疑信心,培养质疑兴趣,并做好引导、调控工作,以促使学生形成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培养前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质疑释疑,是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
2、的培养,是学生创造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敢疑,更要善疑。不仅要发现小疑,更要追求大疑。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质疑能力的原因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没有很好地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要么整个教学完全没有质疑环节,依然是教师不停地问,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问题。要么即使有质疑环节,也形同虚设,开课时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教师仍按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教学。原因是怕耽误时间,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宜着手解决。于是对一些问题只以“学习本课就理解了”而敷衍了事,有的处理也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这些现象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学生由于不能
3、提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就养成不愿提问的习惯,有时让他们提问题也难以见到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又抱怨学生不会提问,提不到点子上,不知该如何是好。(二)教师忽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平时,我们只是在公开课上看到教师象征性地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正常的教学中很少看到这样的教学行为。原因是老师怕学生的质疑太离谱,影响教学过程及效果。试想想,如果你的学生经常不去质疑问难,怎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立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有疑可质、有疑能质、有疑敢质呢?二、小学
4、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一)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质疑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教师教学中,在不打击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前提下,相机点拨,使学生逐步明确:1、质疑是为了探索,是前进不是后退。2、质疑是为了解疑。3、质疑要质真正的疑问,应在认真阅读与思考基础上提出。4、质
5、疑不只在量的多少,而且在质的水平上。(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课堂上,应努力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的心理。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学生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适的,只要他们态度认真,老师也不批评他们,不说他
6、们不认真听讲,使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别的学生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了。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2冲破权威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质疑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而书本知识一向被认为最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盲目崇拜教师和其所传授的书本知识。由于存在这种盲目崇拜权威的心
7、理障碍,学生根本不可能、也不敢有意识地去质疑教师、质疑书本,更不可能去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学生的质疑意识就会处于沉睡状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冲破迷信权威和书本的心理障碍。要告诉学生,教师虽然很有学问,但有学问的人也可能出错。书本知识虽然具有科学性,但书本知识也未必全对。书本知识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验总结,加之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书本知识只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正是这个原因,历史上的一切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的真理,都存在再研究、再发展的空间。如果没有质疑精神,科学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3走进文本世界,课堂中授以质疑的方法一般说来,应在难点处求疑,关键处求疑,困惑处求疑,易错处求疑,无疑处求
8、疑。教师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比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当学到“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关键句时,我告诉学生:“弄明白这个句子的含义,对全文理解帮助很大,你们能根据这个句子提出几个问题吗?”于是学生抓住了关键句提出一系列颇有质量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是不是儿童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教学生应在何处质疑。何处质疑知道了,还应学会质哪些疑问。质疑的内容范围很宽,不是杂乱无章,是有层次的。一般说来,有四层:(1)疏通性问题,属于初读课文中提出的有关文章表现的疑问。如:海伦 凯勒学生会
9、提:课文写了海伦凯勒的什么事情?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深究性问题,主要提出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问题。如早,学生提出:“文章主要是写鲁迅,为什么还描写了腊梅花呢?”这个问题就有一定深度。(3)鉴赏性问题。这是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有关表达形式的赏析疑问。如爱如茉莉一课,学生对“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提出:香味应该用“飘”而不是“钻”呀?而且怎么会钻到人的心中呢?再如学生在课外阅读草船借箭,对课题发问:“课题为什么不用骗箭,而用借箭呢?”这个问题真是一语中的,通过讨论,同学们便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本文的中心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骗
10、”是贬义词,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不一致,再说这些箭是从曹操那儿“借”来的,最终还是要还给他,而“骗”来的东西是不必还的。区区一字,深刻地表现了中心。这样的质疑,使全体学生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4)延伸性问题。这往往出现在课文读懂后,学生想知道有关的扩展知识。比如学完秦兵马俑一课,学生会提出:“秦兵马俑除了课文介绍到的如将军俑之外,还有哪些俑?”总之,教学中要随着理解课文深入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内容,学会学习。4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提高质疑水平疑必有问,问必先思,怎样思考呢?怎样质疑呢?需要教师相机渗透,才能提高质疑水平。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在若干班试讲中,学生围绕“阳光千万缕”提出过不
11、同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的提:“什么叫千万缕?”这是以“什么”为形式的直问。有的提:“阳光无处不在,为什么会出现千万缕?”这是以“为什么”表述的深问。有的问:“既然千万缕阳光能照射到草地上,那怎能说森林被封得严严实实?”这是以反问形式出现的。还有的问:“既然千万缕是千万条的意思,干嘛课文用千万缕?”这是以比问的形式提出的疑问的角度截然不同,原因之一是思维方式不同,不解决学生怎样思考,质疑不能算落到实处。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有了疑问,势必要释疑,如果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由教师来解答,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养成了只会质疑,不会释疑的习惯,但教师若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就会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受挫
12、,那么质疑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学生提出疑问后,这时,教师要做好释疑工作,但释疑也要讲究方法。如果释疑的方法不妥,也会影响质疑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呢? (三)指导释疑策略,有效解决疑难问题1. 指导阅读,理论释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那些学生学习中遇到的能通过阅读课本而释疑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深入思考,想办法解决。而阅读文本无法解决的,可以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对应的课外书籍、工具书、参考书,并指导阅读,让他们找答案,从而化解疑问。2.点拨引路,启发释疑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
13、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启发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3.讨论争辩,分析释疑 “理不辩不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有些是由于理解不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从某些单一的角度,某一层次去看问题,不能全面系统地看问题从而产生疑问。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相互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达到晓理明义,破解疑难的目的。即一位学生提出疑问,大家各抒已见,“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到底谁有理,大家来分析”。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与分析,把自己的看法、想法摊出,与大家交流。教师要引导分析分歧的原因,找出共同点,得到一个比较合理、一致的结论
14、, 讨论促使学生动脑筋,有独立见解,尽管看法不一致,但只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培养释疑能力的目的就达到了。三、质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孔子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能使学生在质疑过程中。逐渐学会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使其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促使学生经常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问
15、题一旦产生,学生就会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因此,通过诱导学生质疑可以由此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提出问题后就回试图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大脑里就会再现各种与所提问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与之产生联系。而建立了这样的联系就意味着问题已被有机地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重组,获得新的意义。(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学生在积极思考,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发展其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只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质疑这一教学资源,活动中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想办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巧妙地将质疑、释疑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美加里.D.鲍里奇著 易东平译 有效教学方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殷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