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文课如何体现综合性?(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语文课如何体现综合性?(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语文课如何体现综合性?-第 6 页 语文课如何体现综合性?【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体现为能力训练点的综合;语文和生活的综合以及课程间的相互综合。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尝试做到几个转变:变基于分科的教学转向基于学科统整的教学;变基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转向基于教师团队的教学;变基于知识的教学转向基于生活的教学。只有当知识从儿童生活中来,再回到儿童生活中去,才能培养儿童素养;当技能从儿童生活中来,再回到儿童生活中去,才能培养儿童的素养;当情感从儿童生活中来,再到儿童生活中去,才能培养儿童的素养。【关键词】课程统整 儿童生活 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
2、课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根据语文的综合性理解,我们学校也在尝试着改革和推进,下面就朋友课程模块的的实施流程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案例呈现】一、课程目标:总目标:结合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完
3、成一部以朋友为主题的微电影的制作。具体目标:1. 学会用抓要素的方法,如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来概括朋友剧本的主要内容。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如迟疑不决、吞吞吐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完善表演3.通过小组学习,为电影第一幕选择合适的音乐。4.了解为场景选配音乐的一般流程及基本原则。5.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研究、语言表述,引导学生从字形、色彩等艺术审美角度,诠释出朋友这一主题的深刻含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完美地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理解。 二、课程实施步骤第一步:选故事,知要素学生交流都有哪些朋友。在这么多朋友中,你跟哪一个朋友之间发生的哪一个故事给你印
4、象最为深刻。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叙述的事情要具体生动。把和朋友之间发生的印象最深的故事写出来。要求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的刻画,把故事写得生动具体。第二步:创剧本,选角色欣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剧本,让学生知道剧本怎样去写。选出写的最好的一篇改编成剧本。根据剧本及角色的要求,通过海选的方式招募演员。根据拍摄需要和学生的特长招募工作人员。每组包括导演、演员、动作指导、台词指导、场记、摄像师等。每组在导演的组织、协调之下完成各小组的拍摄录制工作。第三步:尝试做,研改进 1.把教室里学生分成6组。每组8人。(每组1名导演、3名演员、1名动作指导、1名台词指导、1名摄像师、1名场记)(课
5、前就根据特长和爱好已分好)2.通过大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的方式完善剧本朋友主要内容的概括。3.观看学生自拍自导的几段视频。通过学习任务单,合作提示单,在导演的组织、协调之下组织讨论,汇报,最后完善表演。4.通过小组学习,为其中的一个场景选择合适的音乐。并能用完整、通顺的话阐述理由。知道选配音乐时情绪要和场景的内容氛围相符合,同时兼顾内容与风格的匹配。5.能借助艺术字字形和色彩等绘画“语言”,诠释出“朋友”的深刻含义。掌握片名设计方法后,能借助语言,阐述出自己对片名朋友与众不同的创意和设计。第四步:发作品,赏成果 每小组完善各小组拍摄的视频,如某个场景演员的表演,背景音乐的添加以及艺术字
6、的设计等。各小组件作品评价,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校展播。【案例分析】 语文综合性的反面,就是单一性。表现为学习方式的单一、学科知识的单一、学习内容的单一等。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知识不灵活,缺乏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语文课要充分体现其综合性。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于这里的“综合性”我是这样理解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结合以上朋友模块课程的实施,来谈一谈语文课的综合性。一、能力训练点的综合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以上案例中,学生先是说生活中朋友间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做到讲述故事清楚明白,具体生动。然后,再把所讲述的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最后,让学生充分实践,把自己写的故事改编成剧本,在班中海选演员表演剧本。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善表演和完成微电影制作。整个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如一起探讨如何演好一个场景、如何配上适合背景音乐和片名。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中,培养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二、语文和生活的综合以上案例中,教
8、材就是儿童们的生活,以每个儿童为中心,围绕每个儿童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方式等与教学组织起来,孩子们说生活中的事,写生活中的故事,演生活中的场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个案例也生动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要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把语文学习放在大的生活背景之中。只有树立大语文思想,才可能真正使学生学好语文。三、课程间的相互综合以上案例中,体现了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在观看微电影中,发现演员演的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再回归到剧本,通过理解相关词语和准确把握剧本中人物的情感来完善剧本的表演。在选择合适音乐的
9、环节中,学生如果能选取匹配和谐的音乐,这也说明对剧本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会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样,在选择合适的字体时,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剧本的一种方式。如果剧本是反映轻松、幽默的主题,孩子可能会选活泼可爱的娃娃体。如果主题是比较沉重的,悲伤的,孩子们可能会选中规中矩的黑体或楷体。这样的整合,是浑然一体的,是建立在学生实际需求下的实用语文课。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在大语文观的引导下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活力。【教学理解】 为了培养出真实而完整的人,培养出会生活的人,会解决问题的人,会完成任务的人,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下几
10、个转变。一 、变基于分科的教学转向基于学科统整的教学。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和顺应教学改革的走向,我们应淡化学科意识,体现大语文课程观,树立人人都是语文老师的思想。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它与其他课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学习其他课程时,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我们要立足课程统整,引进领域与模块课程,建构个性化课程体系。以遵循儿童立场、顺应自然发展为原则。让时间、空间、教学环境、物理环境等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二 、变基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转向基于教师团队的教学。 课程统整后,我们需要团队教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1、,教师团队由导师和资源教师组成,他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共同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经验的提供者。没有标签式的你是什么学科的老师,我是什么学科的老师。如美术领域、音乐领域中也体现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在导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资源教师要参与小组学,以经验引领学,帮助组织合作学。总之,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和综合老师们各自的优势领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的知识和提升综合的能力。三 、变基于知识的教学转向基于生活的教学。语文是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
12、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所以,语文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可以说,语文,学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沃土,是活水源泉,是语文能力的根源。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把缤纷多彩的生活活水引入语文学习,无疑会给语文学习注入生机和活力。【实践取向】我们语文老师教语文,是依托的一本教课书,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就是书上的几篇课文。每篇课文教学时,还人为地把它分割为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然后再完成一些机械的,与生活相脱离的习题作业。挺多再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可只是一个劲地让学生读,读什么书?读到什么程度?究竟有怎样的提升?又含糊不清,讲不出什么道道。试想,长此以往,
13、学生们的语文素养真能获得好的发展吗?真能培养出具有终生学习的合格公民吗?要知道,语文素养并不是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不仅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大能力,它包含着更深广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是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这一目标,单靠课堂上读语文书、做练习卷是肯定不行的,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思想,从儿童的现实生活领域构建模块或主题单元,并以儿童的生活、精神议题把目标、内容组织起来,让学生们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等都来自于儿童的生活,然后再能回到他们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培养素养。一、 当知识从儿童生活中来,再回到儿童生活中去,才能培养儿
14、童素养 每个孩子的生长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如我们构建“生活化”的说明文模块。这个单元课程模块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在生活中找到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个方案中所遇到的问题时,老年人看不懂一些家用电器和数字产品的说明书怎么办?第二步:是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老年人的需要。第三步:是尝试着创作
15、一份适合老人使用的家用电器或数字产品的说明书。第四步:是提供好的例文进行教学,这例文可以是选书上优秀的,也可以是学生写的比较成功的。第五步:是利用语文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写好一份说明书要注意些什么。第六步:是问题解决的效果评估,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向长辈(爷爷、奶奶等)口头介绍并演示。按习惯的教学,老师拿到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总是让学生去读,然后讲解,让学生知道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还是就课文而论课文。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写一篇好的说明文,语文素养还是得不到提升。所以我们学校尝试着用模块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就像医生一样,可以对学生对诊下药,哪一方面能力薄弱,我们就尝试什么模块的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
16、要求非常明确,老师知道学了什么模块之后,学生能掌握什么知识,能形成什么能力,渐渐地,学生能力的形成就像是一列飞驰的列车,而一个个模型所承载的知识点就是列车上的一格格车厢,当连接在一起时,就可以载着学生驶向高效的语文学习彼岸。上述模块的建构是一种基于生活的语文课程创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在尝试写说明文,学习范文,交流评比中,运用、品味、完善语言表达。并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说明文、撰写说明文的能力。二、当技能从儿童生活中来,再回到儿童生活中去,才能培养儿童的素养 语文究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不是满口之乎者也,会做几篇阅读文章分析,就能顺应社会
17、的发展趋势。回想,我们的在校学习生活,也认真学过多少册语文书?但就业后来到单位,要求写一份研究报告不会写;写工作计划、总结时抓耳挠腮;参加即兴演讲,没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具有较好的母语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以致要考虑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作为小学老师,我们首先要反思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语文课究竟教什么?究竟要让学生掌握怎样的语文技能?这技能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们获得很
18、多问题我们都要思考。 我校周晓红老师,让学生们关注校园门口的拥堵现象,最终让学生们学会写好一份倡议书。教学流程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校门口拥堵产生的原因。学生投票选出导致拥堵问题的最突出的几大原因。第二步: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可以想怎样的办法解决。(写微博;QQ上告知;回家告诉家长;给家长写一封信等),其实还有一个好方法可以发动他们,那就是写一封倡议书。第三步:学习例文,了解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法。第四步:小组合作完成关于缓解校门口拥堵现象的倡议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步:评选写的最好的倡议书,讨论以怎样的方式程序出来,使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会议上
19、宣读,可以张贴在醒目的地方,也可以登在报刊上),最后具体实施。以上案例中,老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并解决问题,写出切合实际,有实效性的建议书,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锻炼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极其重视语文学习与社会观察之间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策划、参与社会(校园)活动,使学生从小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改变以往双耳不问窗外事的现象,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辨真假、明是非、从生活中获得语文技
20、能。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个人修养,对其一生都是有益的。三、当情感从儿童生活中来,再到儿童生活中去,才能培养儿童的素养。 苏教版中的好多课文,我个人觉得,学生学起来是很牵强,艰涩的。如课文钱学森,学生对钱学森爱国情怀的体会是不会深刻的。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是很难感受到的。原因是,这些故事都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是通过老师的解读与分析,掌握了些教材上要求掌握的知识。只有,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流淌出来的真实情感,才是能真正触动他们心弦的。在教学完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之后,我便接着在班里
21、开展以“母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流程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先是“发现母亲”活动,引导学生与母亲关系密切的人物进行访谈,访谈之后,撰写一份“关于我的妈妈的研究报告”。第二步:即“发现母亲”活动之后,开展“赞美母亲”活动,让学生讨论有哪些赞美母亲的形式,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最后由各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第三步:即“发现母亲、赞美母亲”活动之后,组织开展 “感恩母亲”的活动。首先以 “一日护蛋”活动为前奏,说一说怎么保护好一只蛋,再动手做一做,将一只蛋随身携带一整天。最后写一写护蛋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讨论“一小时妈妈”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在家
22、庭中尝试做一小时妈妈,将活动过程写下来,并请妈妈写上评价。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中,作者对母亲的爱是很深的,这种爱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实世上每位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伟大的,无私的,可有的时候我们会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对她们的爱表现出厌烦,更不要说感恩了。于是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与母亲关系密切的人物进行访谈,在感受她们所承担的不同角色中,体会到了妈妈的不容易,从而反思自己的言行,原先的任性和态度上的过激是不对的,应该去体谅、关心、照顾妈妈。尽管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是稚嫩的,但却让儿童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提高了语文能力,更让儿童自身变得丰满起来。有爱就要表达出来,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萦绕着甜蜜和幸
23、福。于是我鼓励孩子用各种形式去赞美自己的母亲。先是展开讨论,学生知道有多样的形式,于是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有的唱,有时写,有的画,有的电脑上制作。在整个活动中,儿童的天性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在儿童的自主探究和体验之中“活”了起来。爱感受到了,体会到了,那作为子女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接着又开展了“感恩母亲”的活动。让孩子们讨论“一小时妈妈”怎么做,孩子们描述了家中的妈妈:忙着打扫卫生、择菜、做饭、洗衣服、辅导功课等。然后,在家里体验妈妈的角色,忙着干各种各样的事务,并把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并请妈妈写上评价。我从作文中看到,孩子们竭尽全力地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尝试做好自己的“第一次”。妈妈们则评价道:忽然发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可爱了。回顾开展的“母亲”系列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只要让儿童回到真实的实践体验中,充分地让他们去探索、发现、经历、感受,他们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大的。总之,语文课的综合性,就是要建构学生的语文生活,引导和培养学生“用语文来生活”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还要树立大语文课程观,要在各种课程的整合中,创造性地开展多样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前行的道路是艰辛的,但为了学生们的生长,我们的努力付出是值得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