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第 10 页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一节 学前儿童教学目标: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教学重点: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难点:儿童观的内涵一、儿童与儿童期二、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一)儿童观关于儿童权利与价值的思考1、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如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
2、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2、儿童观的演变历史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儿童是“小大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2)儿童是“有罪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
3、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3)儿童是“白板”“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4)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
4、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5)儿童是“私有财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
5、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的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利国利了。多投资,才能高产出。(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上述儿童观既有时代的烙印,有些又并存于同一个时代,既有非理性、
6、不科学的一面,也有较为合理科学的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批判性地加以继承和借鉴,将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儿童。3、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a、“子子”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四个并列的主谓结构,就是传统儒学心目中的伦理纲常,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礼”的具体化。子女怎样才像子女呢?传统儒学认为:君让臣死。父让子亡。很显然,子女在父亲面前是没有自身权利的,父亲掌握者子女的生死予夺大权。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子女,可以自由安排子女的命运,就如暴君可以随意对待子民一样。b、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
7、他当成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是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传统文化要求儿童尽快结束儿童期。成人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这只能使儿童倍受折磨。c、把儿童看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与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两种观念,看似相反,实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国人对生命不朽的追求似乎比西方人更为狂热。如希望找到不老药、不死药,达到个体的不朽。由于子女是父母身体和精神的后代,是家族权利和财产的继承者,所以,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另一方法。所以,中国人对后代有一
8、种感恩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父子子”往往会发生错位现象。从皇帝到百姓都可能如此。例“小祖宗”d、把子女当作光耀门楣的工具中国人大都把子女的出人头地看成是自家门庭的无尚荣光。从古至今,“父以子贵”“母以子贵”等比比皆是。如“伤仲永”等。今天,有些家长在子女身上进行攀比等。e、养子防老这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是父母抚育子女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观念也是把儿童当成一种工具。今天,养子防老的观念逐渐成为历史。f、性别歧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明显表现在家庭中。人们普遍认为,女儿是外姓人。家里有什么谋生的秘方,一般是传男不传女。且要求女孩要有女孩样。例:
9、超生游击队传统儿童观基本上是属于工具主义的,把儿童当工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主流,也还有一些细小的支流。3、 现代儿童观当前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儿童观。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B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C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D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
10、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E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F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观点辨析】观点:女孩子没必要学那么多知识,父母教教就行了,所以不必上幼儿园。(二)儿童教育观对教育促进儿童怎样的发展的思考1、教育功能观的演变。(1)古代社会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教育功能。(2)近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冲突与对立。(3)现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改造与重组。2、发展儿童主体性现代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应该是促进儿童主体
11、性的发展。三、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教育又受个体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的已有水平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个体发展功能。(二)教育怎样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
12、心发展的互补性,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三)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观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学前教育应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感受;尊重儿童选择;鼓励儿童创造)。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二节 幼儿教师教学目标:了解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明确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明确幼儿教师因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教学难点:幼儿教师能力的培养一、幼儿教
13、师的特点(一)幼稚性(二)全面性(三)时代性(四)复杂性(五)多样性(六)地方性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幼儿教师的素养提问:大家对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都很关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归纳讲解:1、职业道德素质(1)忠于职守讲解:忠于职守是现代社会所公认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所谓忠于职守,就是说,一个人不管干哪一门职业,只要你干了某一门职业,从你干这一门职业的第一天起,直至离开这一门职业的那一天止,你就自始至终有责任按照本职业的规范、规则和要求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干好,没有任何理由不干好你的本职工作。情境分析:假如你工作的幼儿园由于各种原因工资开得比较
14、低,工作劳动强度又比较大,如果你的朋友刚好给你介绍个机会跳槽,你该怎样办?小结要点:要冷静处理,目光要长远,要有事业心,工作变换频繁对专业发展不利。即使万不得已,也要让园方作好接班的准备,决不能一走了之。 (2)热爱幼儿(师爱)讨论:为什么要爱幼儿?(保护幼儿、教育爱)讲解: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讨论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分析要点:成人的爱抚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家庭里,幼儿能够得到家长、父母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成人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满足,并为幼儿各种积极的活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幼儿进入托幼机构后,
15、教师的爱成为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的重要来源。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是基于对弱小生命的保护的爱(保护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是基于学前教育工作的一种职业使命感的爱(教育爱)。教师对幼儿的爱是面向所有幼儿的爱,不偏爱、不忽视任何一个幼儿;是有要求的爱,是爱与要求的辩证统一;教师既是幼儿的老师又是幼儿的朋友。讨论:有这样一个调查结果:90%教师爱幼儿,而90%的幼儿认为教师不爱自己。你怎么看这个结果?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爱?小结:教师应该多亲近幼儿 理解尊重幼儿 期待幼儿【暗含期待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或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 】。
16、3、以身作则(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幼儿的模仿性强,你们是幼儿心中的皇帝,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对幼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2、健康的身心素质提问: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健康的心理素质?总结: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胸开阔、思维敏捷、自制、公正、爱心等3、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知识提问:为什么幼儿教师要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如何教)在校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哪些?【要点讲解】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自己的教育观念来组织教育教学的,这种观念决定他教育过程中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
17、育方法、对幼儿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幼儿发展方向(教育效果)提问:为什么幼儿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教什么)【要点讲解】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专业教师,他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其教育内容涉及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健康多个领域。要回答幼儿的“为什么”【观点辨析】有人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谁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分析要点: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一样,他是双专业性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还要具备传授知识的技能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二)幼儿教师的能力1、观察力【提问】 为什么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观察力?【
18、归纳小结】理解幼儿(差异、情感、需要、行为表现等)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理论讲解】观察的种类:(1)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随机观察)提问:衡量幼儿教师的随机观察能力高低的标准是什么?归纳小结: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即捕捉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反应 举例:有一次指导全班幼儿搭积木,偶然间我注意到一个幼儿手握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我一眼,我立刻发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我一瞬间的判断是他缺乏勇气,需要鼓励。果然幼儿从我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他
19、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的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啊,成功了!”幼儿高兴的叫起来。提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随机观察能力?讲解要点: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敏锐,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能了解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的反应。(2)有目的的观察讲解:有目的观察的步骤准备(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场景)观察并记录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案(教育的个性化)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日记法:把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只要认为是能作为判断幼儿发展情况的全部记录(录音、照相、文字、摄像),这种方法能全面了解幼儿,但难以坚持。
20、时间取样观察法:在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预选行为。2、沟通能力提问:为什么说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讲解要点: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和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交往对象有它的特殊性。(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非言语的沟通提问讨论:为什么要强调幼儿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非言语与幼儿沟通?讲解要点: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更容易理解,而且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等体态语来与幼儿交流。言语的沟通讨论:在见实习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教师与幼儿的言
21、语沟通存在哪些问题?总结要点: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不理解幼儿,没有与幼儿平等交流,没有面向全体幼儿。讨论;要提高教师的言语沟通能力,教师应具备哪些观念?掌握哪些技能?归纳小结:观念方面:最需要的是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爱、想理解幼儿的那分渴望。技能方面:谈话的策略: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将幼儿引入交谈主题中,适时提问,保持幼儿谈话兴趣 幼儿发言时,教师应倾听,表现出耐心和热情。教师的语言技能:符合幼儿接受水平,如:说话态度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易听懂;走到幼儿身边用愉快的声调说话,
22、不能老远大声嚷。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伴有表情和体态语言。用积极的语言谈话,告诉幼儿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应当做什么。如:请轻轻地搬椅子,而不是说别把椅子碰得叮咚响;请把积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能怎么说?(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A:聆听的技巧B:适合不同个性的家长交谈的技巧 交谈:交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沟通思想。C:描述孩子行为,提出建议的技巧总结:反对告状式描述孩子行为;描述时不加任何评价;要渗透卫生、心理、教育理论;先讲优点、长处,再婉转提出问题要求。与家长的情感沟通沟通是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的。使家长感觉到老师的爱心
23、、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使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接送时间短暂交谈、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短信、便条、电话等。(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1)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教材中幼儿园里的“笑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幼儿需要交谈、教师没有意识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之间口语沟通的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要求? 小群体活动、游戏(幼儿的自发、教师组织的) (2)幼儿间冲突的解决幼儿间的冲突是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上。【讨论】
24、幼儿之间有了冲突是好事还是坏事?【提问】怎样让幼儿不起冲突?如果有了冲突如何解决? A:树立合作、谦让、互相尊重的榜样。例如:“今天我要表扬亮亮,他很想骑鳄鱼,但他没去枪,而是对其他小朋友说,你骑到那边后让我骑好不好”B: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解决冲突的策略。例如:一个小朋友想玩秋千,而其他小朋友不让他玩,他先去推,然后提要求 “商量”“对话”C: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怎样引导呢?以下经验值得大家借鉴。3、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4、班级管理能力提问讨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任务主要有哪些?归纳要点:(1)制订班级教育教学计划(2)建立班级常规(3)组织集体教学和分组、指导小组活动(4)组织和协调班级内部人员关
25、系举例:如何抓好班级常规?例如举手发言、排队洗手等要点:分析幼儿园原有班级常规,尽可能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从而主动遵守。5、教育监控能力讲解: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包括(1)计划与准备(2)反馈与评价(3)控制与调节(4)反思与校正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提问:如何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要点:多自我总结,多向他人请教。三、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表现1、专业资格 2、专业精神 3、专业素养 4、专业学习 5、专业活动(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培养1、幼儿教师
26、的专业发展阶段美国学前教育专家丽莲凯兹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求生阶段: 新手上路,急需指导(2)强化阶段:创造自己的风格(3)求新阶段:自我反思,调整自己(4)成熟阶段:自身教育理念的梳理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形成不断反思的教育理念(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3)拥有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4)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结构(5)支持性的社会生态环境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三节 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教学目标:掌握新型师幼关系的内涵,熟悉形成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教学重点: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师幼关系的实质一、教师与儿童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关系(一)教师与儿童的相互关
27、系1、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2、保育者与保育对象的关系3、朋友关系(二)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1、文化2、教育政策3、教师人格特质4、教师的教育能力5、儿童的个性特征二、教师与儿童的良性互动(一)对个人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准确定位(二)永远尊重并不断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三)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四)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三、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常遇事件中的师幼关系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简称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婴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如何,直接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传统的师幼关系是一种教学关系,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师幼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现在新型的师幼关系不仅是一种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师生关系,保育者和保育对象的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文化、教育政策、教师的人格特质、教师的教育能力、儿童的个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教师与儿童的相互关系。幼儿教师对个人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要准确定位,要永远尊重并不断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并且还要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及时调适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只有这样,教师和幼儿之间才能建立起良性的互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