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_勾股定理教案(26页).doc
《第十七章_勾股定理教案(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_勾股定理教案(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七章_勾股定理教案-第 26 页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备课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全章分为两节: 17.1勾股定理.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
2、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1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并明确命题1就是勾股定理。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节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书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说起,给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3、,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时这个逆定理是以命题2的方式给出的,教科书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章学习目标: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
4、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课时分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171勾股定理 5课时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3课时17.1 勾股定理(1)课前三分钟
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来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 归纳、 猜想和验证勾股定理,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与价值目标: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2002年北京召开了被誉为数学界“奥运会”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当时采用的会徽. 你知道这个图案的名字吗?你知道它的背景吗?你知道为什
6、么会用它作为会徽吗? 2、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也观察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1)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正方形之间的面积的关系;(2) 引导学生把面积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特殊关系: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二、探究勾股定理 3、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它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书P23探究)追问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特殊关系?问题: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猜一猜,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应该有什么关系? 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
7、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符号语言:在RtABC中,C90,AC2+BC2 AB2 (或a2b2c2)介绍“勾,股,弦”的含义,进行点题,并指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三、感受数学文化 这个图案是公元3世纪我国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赵爽根据此图指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红色)可以如图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 (黄色)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证明方法据说有400 多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或到网上查阅勾股定理的相关资料c b a (b-a)
8、2 黄实 朱实 四、初步应用定理 练习1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AAA225 144 80 24 17 8 练习2如图,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都是正方形,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分别是12,16,9,12求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A B C D E 练习3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A B C 4 6 x C B A 5 10 x 五、课堂小结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六、课后作业 1整理课堂中所提到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练习册本人特色: 课后反思:可以授 节课 组长签字: 2015 年 月 日1
9、7.1勾股定理(2)课前三分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来源:学_科_网Z_X_X_K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来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情感与价值目标:1、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2、通过对勾股定理的运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手段: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 1、勾股定理?应用条件? 2、证明方法?(面积法) 3、在长方形ABCD中,宽A
10、B为1m,长BC为2m,求AC的长 答:AC的长为二、新课例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 (1) 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2) 若有一块长3米,宽1.5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3) 若有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分析:(3) 木板的宽2.2米大于1米,所以横着不能从门框内通过木板的宽2.2米大于2米,所以竖着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因为对角线AC的长度最大,所以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所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3) 在RtABC中,B=90 AC2=AB2 +BC2 (勾股定理)AC=2.236 AC2.2362.2 木板能从门框内通
11、过(书上P67填空)小结:此题是将实际为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中抽象出RtABC,并求出斜边AC的长.例2、如图,一个2.6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4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 0.5米,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米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要求出梯子的底端B是否也外移0.5米,实际就是求BD的长,而BD=OD-OB解:在RtABO中,AOB=90OB2=AB2-AO2 (勾股定理)OB=1OC=AO-ACOC= 2.4-0.5=1.9在RtCOD中,COD=90OD2=CD2-CO2 (勾股定理)OD=1.77BD=OD -OB1.77 -10.77
12、 答: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时,梯子的底端B外移约0.77米问题如果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上任意两点的坐标为(x,0),(0,y),你能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吗? 三、拓展提高形成技能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分析:可设AB=x,则AC=x+1,有AB2+BC2=AC2,可列方程,得x2+52= ,通过解方程可得A B C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1)重视对实际问题题意的正确理解; (2)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 (3)方程思想在本题中的运用五、课堂小结(1)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基本步骤?(2)你觉得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在哪里?你有
13、什么 好的突破办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注意点是什么?请与大家交流(3)本节课体现出哪些数学思想方法,都在什么情 况下运用?六、课后作业作业:教科书第26页第1,2题28页本人特色: 课后反思:可以授 节课 组长签字: 2015 年 月 日17.1勾股定理(3)课前三分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在数轴上表示(n为正整数).2、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渗透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情感与价值目标:1、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2、通过对勾股定理的运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
14、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教学手段: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证明“HL” 问题1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了勾股定理后,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已知:如图,在RtABC 和Rt中,C=C =90,AB= ,AC= 求证:ABC 证明:在RtABC 和Rt 中,C=C=90,根据勾股定理,得 BC=A B C ABC 二、画图提高 问题2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点吗?练习1教科书第27页练习1三、类比迁移“数学海螺”四、课堂小结(1)勾股定理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本
15、节课学习了勾 股定理哪几方面的应用?(2)你能说说勾股定理求线段长的基本思路吗?(3)本节课体现出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五、课后作业作业:教科书第27页第1,2题28页.9,11本人特色: 课后反思:可以授 节课 组长签字: 2015 年 月 日习题17.1课前三分钟: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1)已知a=12,b=5,求c;(2)已知a=3,c=4,求b;(3)已知c=10,b=9,求a答案:(1)13;(2);(3)2、一木杆在离地面3m处折断,木杆顶端落在离木杆底端4m处木杆折断
16、之前有多高?答案:8m3、如图,一个圆锥的高AO=2.4,底面半径OB=0.7AB的长是多少?答案:2.54、已知长方形零件尺寸(单位:mm)如图,求两孔中心的距离(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答案:43.4mm5、如图,要从电线杆离地面5m处向地面拉一条长7m的钢缆求地面钢缆固定点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答案:4.9m6、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答案:略7、在ABC中,C=90,AB=c(1)如果A=30,求BC,AC;(2)如果A=45,求BC,AC答案:(1),;(2),8、在ABC中,C=90,AC=2.1,BC=2.8求:(1)ABC的面积;(2)斜边AB;(3)高CD答
17、案:(1)2.94;(2)3.5;(3)1.689、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单位:mm)如图,计算高l的长(结果取整数)答案:82mm10、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答案:12尺,13尺11、如图,在RtABC中,C=90,A=30,AC=2求斜边AB的长答案:12、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答案:分割方法和拼接方法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13、如图,分别以等腰RtACD的边AD,AC,CD为直径画
18、半圆求证:所得两个月形图案AGCE和DHCF的面积之和(图中阴影部分)等于RtACD的面积答案:,因为ACD=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2CD2=AD2,所以S半圆AECS半圆CFD=S半圆ACD,S阴影=SACD S半圆AECS半圆CFDS半圆ACD,即S阴影=SACD14、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的顶点A在ECD的斜边DE上求证:AE2AD2=2AC2证明:证法1:如图(1),连接BDECD和ACB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C=CD,AC=CB,ECD=ACB=90ECA=DCBACEDCBAE=DB,CDB=E=45又EDC=45,ADB=90在RtADB中,AD2DB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七 勾股定理 教案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