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业务学习(5页).doc
《脑梗死业务学习(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死业务学习(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脑梗死业务学习-第 5 页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目前临床按发病机制将脑梗死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等。一. 诊断(一)临床表现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 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 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 现中的几种
2、。 3. 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二)检查1. CT检查: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 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
3、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2. MRI检查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 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l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3. 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检查。胸
4、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并可作为以后是否发生吸人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 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色B超、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分类 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种类型1. 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 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梗死 业务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