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26页).doc
《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第 26 页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1观沧海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
2、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
3、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
4、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2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
5、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6、!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
7、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8、。3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新乐府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脚,有
9、下垂义。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感。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诗人的游踪:诗以“孤山寺北”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钱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10、? 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4天
11、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是一篇抒情作品。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这首小令的出名,是因为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
12、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13、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从远方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明月作信使,代为转达自己的一片情意。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次句叙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四两句抒情。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
14、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6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像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去的日期,可我还没有
15、一个准确的日期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友人盼归,诗人思归,彼此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都蕴含在这“未有期”三字之中。“巴山夜雨涨秋池”,忽然宕开,描写景色:巴地深秋季节,夜雨声声,连绵不断,涨满秋池;而诗人呢,旅舍独居,孤灯听雨,面对来信,长夜难眠诗人没有直说愁苦之情,而是把这种情熨帖地融入这幅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同那绵绵夜雨交织在一起,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诗人抒发羁旅之愁、思归之苦,把无形的情化为具体形象,寄赠友人,深切感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16、夜雨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你的情景呢?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在相聚的欢乐里夹杂着回忆中的愁苦,李商隐的诗恰恰说出了人们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共同心理感受,因而“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但不觉得累赘,反而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7、。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间、空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7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一、二句: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表现了
18、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次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都在这里作了,为后两句做了铺垫。 三、四句: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豪门贵族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是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19、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的“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8浣溪沙北宋 晏殊 一曲新
20、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院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直接真实地抒发了个人的生活感受。 作者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上片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惋惜之情。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作者看见“夕阳西下”想到了岁月在不断地流逝。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下片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无可
21、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在词中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做到了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词人的心态及词中的情感,作者对岁月的爱惜和对生命的珍视。 你是怎样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的?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9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
22、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言古诗。(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夫”字在古文中常用于句
23、首无实在意义,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钟”,聚集的意思。“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中考 语文 复习 古诗词 赏析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