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情景模型的动态更新从短时工作记忆到长时工作记忆何先友.pdf
《时间情景模型的动态更新从短时工作记忆到长时工作记忆何先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情景模型的动态更新从短时工作记忆到长时工作记忆何先友.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心理学报 2015, Vol. 47, No.10, 12351246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5.01235 收稿日期: 2014-12-02 通讯作者: 何先友, E-mail: 1235 时间情景模型的动态更新: 从短时工作记忆到长时工作记忆* 何先友 1 杨惠兰 1 张 维 1 赵雪汝 1 谢 毅 2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2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系, 乐山 614000) 摘 要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与多指标探测范式, 探
2、讨了时间转换大小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 包括两个实 验。 实验1探讨在短时工作记忆中不同时间跨度(大/小)转换条件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 实验2探讨在长时 工作记忆中时间跨度大的转换条件下情景模型的更新进程。 研究结果表明, 时间信息随着跨度大小变化在不 同的记忆阶段进行着不同的加工。在短时工作记忆中, 时间跨度小的条件下, 在实体移除指标上实体信息在 时间转换后提取速度显著变慢, 说明该条件下完成了情景模型的更新; 时间跨度大的条件下, 在实体移除 指标上实体信息在转换之后提取速度无显著差异, 说明该条件下情景模型不能得到完全的更新; 而在长时 工作记忆中, 时间跨度大的条件下, 在实体移除
3、指标上实体信息在转换之后提取速度显著变慢了, 说明完成 了情景模型的更新。该结果表明, 在短时工作记忆与长时工作记忆阶段进行着不同的更新加工, 表现为时间 情景模型更新的动态性。 关键词 时间转换; 时间情景模型; 短时工作记忆; 长时工作记忆 分类号 B842 1 前言 人们阅读文本时, 常随着文本所描述事件的转 换不断更新情景模型。20世纪70年代, Kintsch和 van Dijk (1978)首次提出文本表征包括表层编码、 文本基础表征以及情景模型。 之后, Zwaan, Langson 和Graesser (1995)等人结合实验研究, 提出了“事件 标记模型” (Event-In
4、dexing Model), 认为情景模型 中表征了关于事件的空间、时间、因果、意图和主 角等五个维度的信息。其中, 对记叙文中时间信息 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转换是否会引起情景 模型更新以及时间转换大小对情景模型更新的不 同作用两个方面(Anderson, Garrod, Radvansky, Copeland, Radvansky, Zwaan, Federico, Rich Speer Zwaan, 1996; Zwaan et al., 1995; 郭艳彪, 陈琳, 陈广耀, 莫雷, 2013; 何先友, 赵雪汝, 杨惠兰, 赖斯燕, 林席明, 2013; 冷英, 莫雷, 韩迎春,
5、黄浩, 2004)。关于时间 转换大小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 强印象假设 (Strong Iconicity Assumption)与场景理论(Scenarios Account)存在明显的分歧。场景理论认为, 时间信 息为场景转换提供线索, 时间转换的大小会影响到 情景模型更新的进程, 只有那些表示场景发生转换 的足够大的时间信息才能导致情景模型的更新; 而 强印象假设则认为, 只要出现时间短语的转换, 读 者就会更新情景模型, 换而言之, 时间转换的大小 不是区分情景模型是否发生更新的条件。 所谓时间转换大小, 指的就是时间词跨度的大 小(Speer 李伟兰, 何先友, 2009; 鲁忠义
6、, 仝宇光, 张丽芳, 2010)。 Zwaan (1996)的研究还发现, 与“一会儿之后”条件 相比, “一小时之后”与“一天之后”的条件下先前信 息的通达性确实显著降低了, 但“一小时之后”与 “一天之后”二种条件之间却无任何显著差异。以上 研究表明, 不管时间转换的大与小, 目标句的阅读 时间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结果支持了强印象假 设。 此后, 许多研究试图解决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 论存在的争论(Radvansky Speer Zwaan, 1996; 何先友, 李惠娟, 魏 玉兵, 2011; 何先友, 杨惠, 邓玉梅, 吴爽, 2012; 冷英等, 2004; 夏天生等, 2013
7、)。Radvansky和 Copeland (2010)认为, 如果时间转换的大小影响情 景模型的更新进程, 那么这种影响应该出现在情景 模型更新的不同阶段。以往研究仅采用了关键句的 阅读时间或回指探测等指标来衡量情景模型是否 得到更新, 这种测量指标的单一性可能是造成以上 分歧的主要原因。因此, 他们把情景模型的更新分 为信号的转换(shift signal, 指情景结构的转换, 采 用时间转换句阅读时间作为指标)、新结构的建立 (new framework establishment, 主要以与新结构相 关探测词的反应时作为指标)、实体保留(maintaining entities, 以事
8、件转换后仍然为相关实体的实体可通 达性作为指标, 情景更新后实体仍与新的情景相关, 因此其通达性不会有所变化)与实体移除(removing entities, 以事件转换后与新模型不再相关的实体可 通达性为指标, 情景更新后, 实体与新的情景无关, 其通达性会降低)四个方面。实验结果表明, 长时 (“一天之后”)的时间转换之后, 关键句的阅读时间 显著增加, 建立了一个新的结构, 但是实体的通达 性在保留和移除的情况下没有显著差异, 所以情景 模型的更新没有完成。这与Speer和Zacks (2005) 的研究结论不一致。Speer和Zacks (2005)采用的长 时条件是“一小时之后”,
9、他们发现, 在实体移除的 情况下, 长时条件下先前信息的提取速度变慢, 实 体的通达性在保留和移除的情况下显著差异, 完成 了情景模型的更新; 而在Radvansky和Copeland (2010)的研究中, 实体移除的情况下, 短时和长时 条件下先前信息的提取速度并无显著差异, 情景模 型的更新尚未完成。Radvansky等认为, 这可能是 由于时间跨度不同造成的, “一小时”时间转换的跨 度比“一天”要小, 因此, 更有可能使人的活动保持 在同一情景中。冷英等人(2004)使用Zwaan (1996) 的实验范式再次检验了场景理论和强印象假设。该 研究在固定场景跨度条件下, 采用缩短时间间
10、隔 (如“几分钟之后”)或拉大场景跨度(如“一年以上”) 两种方式来缩小时间间隔在场景中的比例, 结果两 个实验都支持场景理论。何先友等(2013)提出了事 件框架依赖假设, 认为情景模型的更新会受到事件 框架的影响。当时间转换信息处于事件框架内, 则 不标识事件的变化, 不会引起情景模型的更新; 而 时间转换信息处于事件框架外, 则标识着事件的变 化, 能引起情景模型的更新。赵雪汝等(2014)的研 究则进一步丰富了事件框架依赖假设, 该研究发现 在事件框架内, 维度转换并不是情景模型更新的充 分条件, 活动信息的变化能引起时间情景模型的更 新, 客体信息的变化则能引起空间情景模型的快速 更
11、新; 当维度转换处于事件框架外, 则能引起情景 模型更新。由此可以看出, 时间转换大小是否影响 情景模型的更新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具身认知理论的提出则为解决强印象假设与 场景理论的分歧提供了新方法,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 情景模型建构的关键在于对所描述信息进行心理 模拟, “具身经验”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薛灿灿, 叶 浩生, 2011; 叶浩生, 2011)。 情景模型仅仅是一种表 征模式, 它与其它感知觉加工、躯体动作、表象等 10期 何先友等: 时间情景模型的动态更新:从短时工作记忆到长时工作记忆 1237 非语言认知具有相同的模式。Zwaan和Madden (2004)在 此 基 础 上 提
12、 出 了 经 验 渗 入 框 架 模 型 (Immersed Experiencer Framework, IEF), 作为语言 理解体验观的一种理论, 它是在整合其他语言理解 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观点, 强调具身经验的 重要作用, 将语言理解过程划分为激活(activation)、 解读(construal)和整合(integration)三个成分。何先 友等(2011)提出了时间信息的加工二阶段模型, 认 为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 个阶段是低水平自动化的加工, 只需要激活先前信 息, 符合强印象假设; 而第二个阶段则是更高水平 的加工, 负荷主要来自对记忆中信息进
13、行整合, 符 合场景理论。不难发现, 强印象假设侧重于时间信 息加工中的激活阶段, 而场景理论侧重于时间信息 加工的整合阶段, 因此以往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可 能是因为并未把时间情景模型的更新当做一个动 态的心理经验模拟过程, 只片面侧重于情景模型更 新的某一阶段。而时间情景模型的更新核心在于对 语言所描述的事件状态进行经验模拟, 本质上是对 个体经验的建构。时间转换的幅度越大, 情景模型 的更新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本研究拟在短时工 作记忆与长时工作记忆两个阶段中, 考察时间转换 大小对时间情景模型更新进程的影响, 进而考察时 间情景模型的动态更新过程。 以往探讨情景模型更新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短
14、 时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更新(Anderson et al., 1983; Kelter et al., 2004; Radvansky Zwaan Radvansky, Copeland, Berish, Zwaan Zwaan, Radvansky, Hilliard, 而当信息进入长时工作记 忆后, 则会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情景模型的更 新, 因此, 时间跨度大条件的情景模型能否得到更 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的基本设想是: 在 短时工作记忆中由于记忆容量和加工时间的限制, 时间跨度大的条件(“一天之后”)的情景模型更新不 能完成, 而在时间跨度小的条件(“一小时之后”)下 情景模型的
15、更新则能够完成。而当信息推进长时工 作记忆后, 时间跨度大的条件(“一天之后”)的情景 模型更新也能完成。如果信息在推进长时工作记忆 后情景模型也能得到更新, 则说明时间转换的大小 会影响到情景模型更新的进程, 时间转换幅度越大, 对情景模型所描述的事件进行经验模拟则越困难, 所需时间也越长, 从而进一步从不同记忆阶段证明 时间情景模型更新的动态性。 本研究运用Radvansky和Copeland (2010)的研 究范式, 设计了2个实验, 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的记 忆加工阶段, 记叙文阅读过程中时间转换引发的更 新过程。实验1主要探讨在短时工作记忆中, 不同 时间跨度(大/小)转换条件引发的情
16、景模型更新模 式。实验1a探讨在短时工作记忆中跨度大的时间 转换(“一天之后”)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 而实验 1238 心 理 学 报 47卷 1b则探讨在短时工作记忆中跨度小(“一小时之后”) 的时间转换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实验1的逻辑 是: 在短时工作记忆系统中, 由于受到加工时间的 限制, 在时间转换跨度较大(“一天之后”)的条件下, 情景模型的更新不能完成, 在实体移除条件下时间 转换后实体仍维持在原模型中, 移除实体的通达性 不会降低; 而在时间转换跨度较小(“一小时之后”) 的条件下, 情景模型的更新则能够完成, 移除实体 已不存在于新模型中, 因此, 其通达性会降低。因 此,
17、 预期的数据模式是: 在实验1a中, 信号的转换: 短时长时, 新结构的建立: 短时长时, 实体保留: 短时=长时, 实体移除: 短时=长时。在实验1b中, 信号的转换: 短时长时, 新结构的建立: 短时长 时, 实体保留: 短时=长时, 实体移除: 短时长时。 实验2探讨信息进入长时工作记忆后情景模型 的更新, 实验逻辑是: 在文本阅读中, 读者会构建 当前模型, 把信息储存于短时工作记忆中, 便于读 者对先前信息进行提取与整合, 但是当填充句增加 到4句时, 根据建构整合模型, 这时读者建构出整 合模型, 把事件的信息储存在长时工作记忆中 (Cook, Halleran, OBrien,
18、1998; Graesser el at., 1994; OBrien, Rizzella, Albrecht, 李伟 兰, 何先友, 2009)。因此, 如果是因为转换跨度较 大引起更新难度增加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 那么在 时间转换句之后把填充句增加到4句, 从而使当前 信息进入长时工作记忆, 为被试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加工当前信息, 因此, 他们则很有可能对情景模型 进行更新, 构建出整合的情景模型。换言之, 在长 时工作记忆中被试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记忆容量 去更新情景模型, 因此在实体移除条件下时间转换 后, 实体不存在新模型中, 实体的其通达性会降 低。因此, 预期的数据模式是: 信号的
19、转换: 短时 长时, 新结构的建立: 短时长时, 实体保留: 短时= 长时, 实体移除: 短时长时。 2 实验1a 2.1 实验目的 探讨在中文条件下短时工作记忆中跨度大的 时间跨度转 换对情景模 型更新的影 响, 验证 Radvansky和Copeland (2010)的研究结果。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37名本科生参与正式实验, 其中男生17名, 女生20名; 母语为汉语, 无阅读障碍。 均自愿参加 实验, 实验后给予适当报酬。 2.2.2 实验材料 与Radvansky和Copeland (2010)的材料相似, 实验材料包括12个故事(4557个句子), 每个故事 包括5
20、个关键句, 其中位置转换上有2个关键句: 短时转换关键句与长时转换关键句; 在客体关系上 有3个关键句: 保持客体关键句、 移除客体关键句、 中性客体关键句。分为长时和短时两种时间条件。 在长时版本中, 时间转换词为 “一天之后”, 在短 时版本中, 时间转换词为“一会儿之后”。每个故事 都包括10个探测词, 其中5个是关键词, 5个是填 充词。 24名不参加正式实验的学生参与了评定实验。 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对实验材料中的时间句和后 面紧跟的事件句的句法与语义的合理性程度进行 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从14个故事中选出句法与语 义合理性的平均分都高于4分的12个故事。剩下 的12篇材料中, 在句法
21、方面, “一会儿之后” (M = 4.78, SD = 1.33)、“一小时之后” (M = 5.01, SD = 0.71)和“一天之后” (M = 4.21, SD = 1.49)三种时间 条件的时间句与事件句的句法合理性没有显著差 异, F(2,22) = 2.61, p = 0.10。在语义方面, 三种时间 条件的时间句跟事件句的语义合理性差异显著, F(2,22) = 6.80, p0.01, 其中“一会儿之后” (M = 5.08, SD = 0.78)和“一小时之后” (M = 4.89, SD = 0.17)差异不显著, F(1,11) = 0.19, p = 0.46; “一
22、会儿 之后” (M = 5.08, SD = 0.78)和“一天之后” (M = 4.02, SD = 0.38)差异显著, F(1,11) = 1.05, p = 0.01; “一小 时之后” (M = 4.89, SD = 0.17)和“一天之后” (M = 4.02, SD = 0.38)差异显著, F(1,11) = 0.86, p = 0.03。 这个评定结果说明三种时间条件下的时间句跟事 件句在句法合理性上差异不显著, 在语义合理性方 面, “一会儿之后”和“一小时之后”合理性较高, 而 “一天之后”合理性相对较低。 节选的实验材料样例如下: 詹姆斯躺在草地上晒太阳。一会儿之后一会
23、儿之后, 他在 那里见到了一个老朋友。(短时转换关键句, 探测词: 太阳) 詹姆斯躺在草地上晒太阳。一天之后一天之后, 他在那 里见到了一个老朋友。(长时转换关键句,探测词: 太阳) 詹姆斯拿起咖啡, 走向书房。一天之后一天之后, 詹姆 斯听到一声巨响。(长时转换保持客体关键句, 探测 词: 咖啡) 10期 何先友等: 时间情景模型的动态更新:从短时工作记忆到长时工作记忆 1239 图1 实验1a流程图 詹姆斯放下咖啡, 走向书房。一天之后一天之后, 詹姆 斯听到一声巨响。(长时转换移除客体关键句, 探测 词: 咖啡) 詹姆斯拿着咖啡, 犹豫着要不要走向书房。一 会儿之后 一 会儿之后, 詹姆
24、斯听到一声巨响。(短时转换中性客 体关键句, 探测词: 咖啡) 2.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因素(时间转换: 短时“一会儿之 后”/长时“一天之后”)两水平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 都要阅读12篇文章, 每篇文章都设置5个关键句的 探测, 关键句的位置采用拉丁方顺序平衡。对于信 号的转换指标, 自变量为时间转换大小, 包括短时 转换和长时转换, 因变量为时间转换句的每个字的 平均阅读时间(ms/字)。对于新结构的建立指标, 自 变量为时间转换大小, 包括短时转换和长时转换, 因变量为探测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对于实体保留 和实体移除指标, 自变量为时间转换大小和客体状 态, 时间转换大小为短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间 情景 情形 模型 动态 更新 工作 记忆 到长时 何先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