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控制系统.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复杂控制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控制系统.ppt(1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 4 章 复杂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最基本、应用最广的控制形式,约占全部控制系统的80。但是: 随着生产过程的大型化和复杂化,操作条件更加严格,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有些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比较特殊。 随着技术发展,对工艺的控制目标多样化,如产量、质量、节能、环保、效率等。 为此,设计出各种复杂控制系统。,2,4.1 串级控制系统 当对象的滞后较大,干扰比较剧烈、频繁时,采用简单控制系统往往控制质量较差,满足不了工艺上的要求,这时,可考虑采用串级控制系统. 4.1.1串级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过程 串级控制是在简单控制系统基础上的改进。,3,单回路控制的局限性,目标:控制塔
2、釜温度稳定 方案1 优点:将所有对温度的干扰都概括在控制回路内。 缺点:当蒸汽压力波动较大时,由于温度对象滞后较大,控制质量不理想。 方案2:控制蒸汽流量恒定 优点:能及时克服蒸汽压力的干扰对温度的影响 缺点:不能克服进料流量、物料温度等其他因素对温度的影响。,4,例 管式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艺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控制原油加热后的出口温度。,5,问题: 控制通道容量滞后很大,控制缓慢。,燃料压力或燃料的热值变化,影响炉膛温度,热传导给原料,影响出口温度,15min,3min,若用简单温控系统:,6,炉膛温度 变化,T2T、T2C
3、回路先改变燃料量,T1T、 T1C回路再改 变燃料量,出料温度变化,解决措施:在影响出口温度的通道中,加测炉膛温度的变化,提前控制。,燃料压力 变化,3min,7,下图为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串级控制系统框图为:,标准框图为:,8,结构特点: 系统有两个闭合回路,形成内外环。主变量是工艺要求控制的变量,副变量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主变量而选用的辅助变量。 主、副调节器是串联工作的,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9,控制过程分析: 1燃料压力f3(t)、燃料热值f4(t)发生扰动干扰进入副回路 进入副回路的干扰首先影响炉膛温度,副变送器提前测出,副控制器立即开始控制,控制过程大为缩短。,10,2原
4、油流量 f1(t)、原油入口温度 f2(t)发生扰动 干扰进入主回路 对进入主回路的干扰,虽然副变送器不能提前测出,但副回路的闭环负反馈,使对象炉膛部分特性的时间常数大为缩短,则主控制器的控制通道被缩短,控制效果也得到改善。,11,3干扰同时作用于副回路和主回路 主副回路干扰的综合影响有两种情况: (1)主副回路的干扰影响方向相同。如: 燃料压力f3(t)炉膛温度 出口温度 副控制器开始调节 原油流量f1(t)出口温度主副控制器共同调节,12,(2)主副回路的干扰影响方向相反。如: 燃料压力f3(t)炉膛温度 出口温度 副控制器开始调节 原油流量f1(t) 出口温度主控制器反向调节,使副控制器
5、调节量减小。,13,4.1.2串级控制系统特点及其分析 将串级控制系统等效成单回路控制系统讨论。,将副环等效为:,14,4.1.2.1 改善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 控制通道等效副对象的传函:,设:,则:,T02 T02,K02 1/Km2,15,串级控制等效,真正的单回路控制,T02 T02 ,说明主环控制通道时间常数缩短,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16,同理,通过对系统振荡频率的推导可知: 副回路的引入,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也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从系统特征方程:1+Gc1(s)Go2(s)Go1(s)Gm1(s)=0 可求出系统的工作频率c,17,4.1.2.2 抗干扰能力增强 对于进入副回
6、路的干扰,串级控制和单回路控制前向通道的区别:,真正的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等效,18,干扰通道的传函:,设:,则:,T02* T02,K02 * K02,19,K02 * K02 说明干扰通道的影响力降低; T02 * T02 说明干扰通道时间常数缩短,即副回路的控制速度快。,真正的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等效,20,对于进入主回路的干扰,串级控制和单回路控制闭环回路的区别:,21,T02 T02 ,说明主环通道时间常数被缩短,加快了系统的控制速度。,22,4.1.2.3对负荷和操作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 有些生产过程的工艺条件经常变化。而在不同的工艺点,对象的放大倍数往往不同。如果是单回路控制,
7、这会导致控制质量下降。,23,对于串级控制,部分对象被包含在副回路中,其放大倍数被负反馈压制。因而工艺负荷或操作条件变化时,调节系统仍然具有较好的控制质量。,24,4.1.2.4 系统的稳健性(Robust),由于实际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当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或者运行时间较长后,被控过程特性会发生变化,其传递函数的变化将会导致控制器的参数不再是“最佳的”,系统的控制性能必然会变差。 一般用“稳健性”来描述系统控制特性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 “稳健性”又称为“强壮性、稳健性”。系统的控制品质对对象特性变化越不敏感,称系统的“稳健性”越好。,25,由于串级控制系统存在副回路,它对副回路中的
8、各个环节的参数变化显得不敏感,从这个角度看,副回路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通常说主回路对副回路中特性具有稳健性,但副回路本身却没有稳健性,副回路中各环节特性的变化依然敏感地影响副回路。 另外,主回路对副回路的反馈通道没有稳健性。,26,串级系统特点总结: 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很强的克服能力; 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对进入主回路的干扰控制效果也有改善; 对负荷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自适应能力。,27,具体体现:,(1) 从系统结构来看,串级控制系统有主、副两个闭合回路;有主、副两个控制器;有分别测量主变量和副变量的两个测量变送器。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
9、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28,(2)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有两主、副两个变量。 主变量是反映产品质量或生产过程运行情况的主要工艺变量。 控制的目的在于使这一变量等于工艺规定的给定值。 (3) 从系统特性来看,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引入,改善了对象的特性,使控制过程加快,具有超前控制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滞后,提高了控制质量。,29,串级控制适用范围,当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且频繁、负荷变化大,简单控制系统满足不了控制质量的要求时,可采用串级控制系统。,30,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一个闭合的副回路,不仅能迅速克服作用于副回路的干扰,而且对作用于主对象上的干扰也能加速克服。 副
10、回路具有先调、粗调、快调的特点;主回路具有后调、细调、慢调的特点,并对于副回路没有完全克服掉的干扰影响能彻底加以克服。 因此,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主、副回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充分发挥了控制作用,大大提高了控制质量。,31,4.1.3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1主回路设计定值控制 主回路设计与单回路控制系统一样。能直接或间接地表征生产过程质量的参数都可以作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32,2副回路的选择 副回路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副回路的被控参数(串级系统的副参数)。副参数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主、副变量有对应关系 副参数的选择必须使副回路包含变化剧烈的主要干扰,并尽可能多包含一些干扰
11、副参数的选择应考虑主、副回路中控制过程的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 的发生 应注意工艺上的合理性和经济性,33,3主、副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 在串级系统中,主参数是系统控制任务,副参数辅助变量。这是选择调节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主参数是生产工艺的主要控制指标,工艺上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主调节器通常选用PI调节,或PID调节。 控制副参数是为了提高主参数的控制质量,对副参数的要求一般不严格,允许有静差。因此,副调节器一般选P调节就可以了。,34,4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对串级控制系统来说,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选择原则依然是使系统构成负反馈。 选择时的顺序是: 1、根据工艺安全
12、或节能要求确定调节阀的正、反作用; 2、按照副回路构成负反馈的原则确定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3、依据主回路构成负反馈的原则,确定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35,以管式加热炉为例,说明串级控制系统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方法。 1、从生产工艺安全出发,燃料油调节阀选用气开式(正作用)。一旦出现故障或气源断气,调节阀应关闭,切断燃料油进入加热炉,确保设备安全。,36,2、副回路中,调节阀开大,炉膛温度升高,测量信号增大,说明副对象和变送器都是正作用。为保证副回路为负反馈,副调节器应为反作用方式。,37,3、对于主调节器,调节阀开大,炉膛温度升高时,原料油出口温度也升高,说明主对象和主变送
13、器也都是正作用。为保证主回路为负反馈,主调节器也应为反作用方式。,38,4.1.4 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有逐步逼近法、两步整定法和一步整定法。 1逐步逼近法 依次整定副回路、主回路。并循环进行,逐步接近主、副回路最佳控制状态。 2两步整定法 系统处于串级工作状态,第一步按单回路方法整定副调节器参数;第二步把已经整定好的副回路视为一个环节,仍按单回路对主调节器进行参数整定。,39,3一步整定法 所谓一步整定法,就是根据经验,先将副调节器参数一次调好,不再变动,然后按一般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直接整定主调节器参数。,表7.1一步整定法副调节器参数选择范围 副参数类型 副调节器比例度2(%)
14、副调节器比例增益Kc2 温度 2060 5.01.7 压力 3070 3.01.4 流量 4080 2.51.25 液位 2080 5.01.25,40,4.1.5串级系统的工业应用 当生产工艺要求高,采用简单控制系统满足不了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常用于下面一些生产过程。 1)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 2)纯滞后较大的过程 3)干扰幅度大的过程 4)非线性严重的过程,41,4.2 均匀控制系统,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有许多装置是前后紧密联系的。前一设备的出料,往往是后一设备的进料,各设备的操作也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例如图4.10所示的两个连续操作的精馏塔。,1#塔要求液位
15、稳定,设液位控制系统。 2#塔要求进料量稳定,设流量控制系统。,42,显然,这两套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存在矛盾:,解决办法: 1、设中间贮槽,使前后影响减小,但成本高,传输滞后大。 2、用均匀调节方案。,1#塔液位调节,阀 1 开度变化,2#塔流量变化,2#塔流量调节,阀 2 开度变化,1#塔液位变化,43,4.2.1均匀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为了解决前后工序控制的矛盾,达到前后兼顾、协调操作,使前后工序的控制参数均能符合要求而设计的控制系统称为均匀控制系统。 如上例中,均匀控制应通过对液位和流量两个变量同时兼顾的控制方案,使两个互相矛盾的变量相互协调,都能满足各自的的工艺要求。 和其它控制方
16、式相比,均匀控制的特点如下: (1)两个被控变量在控制过程中都是缓慢变化的。,44,因为若将1#塔液位控制成平稳的直线,会导致2#塔的进料量波动很大;反之若将2#塔的进料量控制成平稳的直线,会导致1#塔液位波动很大。即无法实现两个被控参数都很平稳。 只有让两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波动都比较缓慢、且幅度较小,才有可能同时符合控制要求。,45,(2)前后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两个变量应保持在所允许的范围内波动。 如图,1#塔塔釜液位的升降变化不能超过规定的上下限。2#塔进料流量也不能超越规定的上下限,否则就不能满足工艺要求。,46,4.2.2 均匀控制方案 均匀控制常用的方案有简单均匀控制、串级均
17、匀控制等形式,下面介绍这几种控制方案。 1简单均匀控制,结构与简单液位定值控制系统一样,但系统控制的目的不同。均匀控制的目的是协调控制液位和排出流量两个变量。,47,由于控制目的不同,均匀控制要求兼顾两个变量,是通过调节器的参数整定来实现的。 简单均匀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一般都是纯比例作用,而且将比例度整定得很大。,当液位变化时,控制器的输出变化很小,排出流量只作微小缓慢的变化,以较弱的控制作用达到均匀控制的目的。,48,因此,简单均匀控制适用于干扰不大、对流量的均匀程度要求较低的场合。,简单均匀控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运方便,成本低。但对另一个被控变量是不测不控的兼顾操作,其控制精度不一定能保
18、证。 如此例中,当前后塔的压力变化较大时,尽管调节阀的开度不变,输出流量也会发生较大变化。,49,2串级均匀控制 为了克服简单均匀控制只有一个控制回路,只能保证一个被控变量精度的缺点,可在简单均匀控制方案基础上增加一个副控制回路,构成串级均匀控制。,结构与串级控制系统相同。增加了流量控制回路,可以及时克服压力干扰,保证流量控制精度。,50,串级均匀控制方案中,主、副变量都有控制精度要求,二者均在规定的范围内作缓慢的变化,所以控制手法上与串级控制不同。,主、副控制器一般都采用纯比例作用,而且将比例度整定得较大。,串级均匀控制方案适用于干扰较大的场合。但使用仪表较多,投运、维护较复杂。,51,3、
19、双冲量均匀控制系统,双冲量均匀控制系统是串级控制系统的一种变形控制系统,它是将两个需要互相兼顾的被控变量的差(或和)作为被控变量的控制系统。,52,(1) 被控变量的差作为被控变量。 当调节阀安装在出口时,不论液位偏高还是偏低,都应开大调节阀,因此,应取液位和流量信号的差作为测量值,如图4.13(a)所示。,53,正常情况下这个差值可能为零、负或正值,在加法器引入偏置值用于降低零位,使正常情况下加法器的输出在量程的中间值。为调整两个信号的权重,可以对这两个信号进行加权,即 式中, I Y为流量控制器的测量信号; I L为液位变送器的输出电流; I F为流量变送器输出电流; I B为偏置值; c
20、 1和 c 2为加权系数。,54,(2) 被控变量的和作为被控变量。 当调节阀安装在入口时,如图4.13(b)所示,均匀控制系统的测量值应是液位和流量信号的和减去偏置值,即,55,可见,在该控制系统中,当液位偏低或流量偏低时,都应打开调节阀门,因此,把两个信号之和作为测量值,同样道理,应设置偏置值,但正常情况下两个信号均为正值,故应减去偏置值使差值在量程的中间值。,56,双冲量均匀控制系统是串级均匀控制系统的变型。 其主控制器是11 比例环节,副控制器是流量控制器,其结构与串级均匀控制系统相似,控制效果优于简单均匀控制系统。,57,4. 均匀控制系统的特点,(1) 均匀控制系统采用一个控制器实
21、现对两个被控量的控制。 (2) 均匀控制系统采用的系统与普通的控制系统结构相似,对两个被控量的控制是通过控制器参数合理整定实现的。 (3) 均匀控制器的整定原则是比例度较大些,积分时间常数较长些。,58,4.2.3 控制器参数整定,1.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一般来讲,简单均匀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一般采用P 控制而不采用PI 控制,其原因是均匀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是使液位和流量在允许范围内缓慢变化,即允许被控量有余差。 由于控制器参数整定时比例度较大,控制器输出引起的流量变化一般不会超越输入流量的变化,可以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59,当然,由于工艺过程的需要,为了照顾流量参数使其变化更稳定,有时也采
22、用PI 控制,当液位波动较剧烈或输入流量存在急剧变化场合、系统要求液位没有余差则要采用PI 控制规律,在此情况下,加入I 作用相应增大了控制器的比例度,削弱比例控制作用,使流量变化缓慢,也可以很好实现均匀控制作用。,60,指出引入I的不利之处,首先对流量参数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液位偏离给定值的时间较长而幅值又比较大,I 作用会导致控制阀全开或全关,造成流量的波动较大。 同时,I 作用的引入将使系统稳定性变差,系统几乎处于不断的控制中,平衡状态相比P 控制的时间要短。此外,I作用的引入,有可能出现积分饱和,导致洪峰现象。,61,串级均匀控制系统主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可按照简单均匀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选择
23、,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可以选用P 控制规律,不必消除余差; 为了使副回路成为11 比例环节,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采用PI 控制规律。,62,2. 控制器参数整定,串级均匀控制中的流量副控制器参数整定与普通流量控制器参数整定相似,而均匀控制系统的其他几种形式的控制器都需要按照均匀控制的要求来进行整定。其整定主要原则突出一个“慢”字,即过渡过程不可以出现明显的振荡。,63,具体整定原则和方法介绍如下: 1) 整定原则 (1) 保证液位不超出波动范围,先设置好控制器参数。 (2) 修正控制器参数,充分利用容器的缓冲作用,使液位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波动,输出流量尽量平稳。 (3) 根据工艺对流量和液位的
24、要求,适当调整控制器的参数。,64,2) 方法步骤 (1) P 控制。 先将比例度放置在估计液位不会超过允许限定值内, 然后通过观察运行曲线调节比例度,如果液位最大波动值小于允许范围,则可以增减比例度,如果液位最大波动范围超出允许波动范围,则可以减小比例度; 反复调整,直到得到满意的运行曲线为止。,65,(2) PI 控制。 首先确定比例度,方法与纯P 控制整定方法相同; 然后适当加大比例度后加入I 控制,逐渐减小积分时间,直到流量曲线将要出现缓慢周期性衰减振荡过程为止而液位又回复到给定值的趋势; 最终根据工艺要求,调整参数,直到液位、流量曲线都符合要求为止。,66,也可以采用以下这种比较简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杂 繁杂 控制系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