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DB37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 37/ XXXX-XXXX低速载货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 次前 言.引 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14.1 成立组织机构.14.2 实施全员培训.24.3 编写体系文件.25 工作程序和内容.25.1 风险点确定.25.2 辨识危险源.35.3 风险评价.55.4 风险控制措施.75.5 风险分级管控.86 文件管理.107 分级管控的效果.108 持续改进.10附录1(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11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奥铃汽车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军、赵洪刚、李加玄、张永平、张翔宇、牛泉伟
3、、姜永文、胡兆华、王新文、王建军、李天鹏。引 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汽车制造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汽车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制造行
4、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汽车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
5、-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4.1.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职责主要包括:4.1.1.1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4.1.1.2 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4.1.1.3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4.1.1.4 确保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4.1.1.5 确保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
6、职责;4.1.1.6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4.1.2 企业主管安全厂长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职责主要包括: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4.1.3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1.4 各职能部门(工艺科、保卫科、设备科、安技科、物流科)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7、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4.1.5 各生产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1.6 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活动牵头或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工作。4.2 实施全员培训汽车制造行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按工厂级、部门级、车间/科室级、工段/班组级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考
8、核记录等。4.3 编写体系文件汽车制造行业应建立风险分析控制程序、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等有关记录文件 ,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汽车制造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冲压工艺、总装工艺、涂装工艺、焊接工艺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示例:油库作为一个功能独立的区域,可将其作为一个风险点。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
9、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示例:天然气作业、汽油加注作业、调漆作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点排查。5.2 辨识危险源5.2.1 辨识方法:5.2.1.1 工作危害分析法:a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
10、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b 该方法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等内容。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作业活动类的风险点的基础上进行辨识。即将作业活动类的风险点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时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段,再将每段作业活动分为作业步骤),所以在进行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前首先应形成作业活动清单(详见附录2)。c 在作业活动清单的基础上,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
11、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利用JHA方法分析完成后形成作业活动风险分析清单,如将纵梁工段区域单元划分,可分为剪板作业、数控作业、切割作业等,对剪板作业这一作业活动从人、机、料、法、环、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5.2.1.2 安全
12、检查表法(SCL):a 安全检查表法(SCL):为了查明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问的形式,将需要检查的项目按系统或子系统顺序编制而成的表格。b 分析步骤如下: 成立编制小组,小组中应包括熟悉系统各方面的人;梳理所辖区域内存在设备、设施并形成清单(详见附录3);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收集资料,收集关于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已经本系统过去发生过得事故资料判别危险源,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若干检查项目,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完善安全检查表,依据模板完善安全检查表并评审后定稿。检查标准制定主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
13、、技术标准及其他要求等。如:燃气燃烧器标准制定可参考燃气燃烧器安全技术规定,根据设备安全检查表导出可能存在的偏差,即违背安全检查表中相关检查标准、要求的即为危险源。c 安全检查表法注意的事项: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的功能或结构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光电联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生产过程有害因素分类可借鉴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5.2.2 辨识范围危险源
14、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选厂址及环境条件: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噪声、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职业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线路、厂区道路、危化品装卸区;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职业卫生设施;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生产设备、装置:机械、液压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检修
15、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变配电室、燃油库、油漆库、空压机房等;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5.2.3 危险源辨识注意的事项5.2.3.1 危险源描述:在对危险源的描述时要注意将根源类和行为类的危险源有机的结合。如危险源“维修油压机时,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发生意外送电的误操作,导致维修工触电”这个危险源,应包含的内容:设备、装置或活动“维修油压机”(根源
16、类),“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意外送电”(行为类)。5.2.3.2 汽车制造行业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中汽车制造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5.2.3.3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异常(例如:设备损坏);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还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噪声);将来
17、(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对于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汽车制造行业建议采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详见附录1)。5.3.2 风险评价准则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制定风险判定准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按照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5.3.2风险评价准则执行。在对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时,应该考虑人、财、物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次,并结合自身实际和方法给出的等级判定准则,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制造 行业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