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说课稿.docx
《2022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说课稿.doc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说课稿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说教材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是人教版一般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依据上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同学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把握坐标系的简洁应用;2、过程与方法:促进同学自主学习,让同学积极参加、乐于探究、勇于试验、勤于摸索,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质点 会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学习,使同学明白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让同学学依据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建立;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加精确的懂得和把握后续教材的相关内容;教学难点:质点模型的条件判定;本部分比较抽象,同学欠缺这方面的基础学问;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把握社会体会的双边活动;在这期间,老师只是起主导 作用,而同学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表达以同学为主体,遵循高一年级同学的认知规律,表达循序渐 进和启示式的教学原就,这节课可采纳综合运用直观演示、争论、自学、练习并
3、辅以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示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使同学 学会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进入话题,激发爱好;2、启示诱导,探 求新知; 3、即时训练,反馈矫正;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下面我将对这五个 教学环节逐一进行介绍;1、进入话题,激发爱好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问不行能脱离活动情形而抽象的存在,学习应当与情形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结合;所以,本节课我采纳情形导入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现一名运动员跳高的视频资料;然后,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例
4、子,并让他们摸索,应当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从而引出本课;2、启示诱导,探求新知 我让一羽毛自由下落,让同学认真观看,并提出羽毛在下落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通过这个演 示试验可以锤炼同学的观看才能;同学或许会回答,一方面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随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雄鹰飞翔、足球飞滚 等物体运动的视频,并让同学争论如何精确地描述物体上各点位置运动情形这个问题;同学们通过争论也 许会发觉,如可以忽视物体的大小和外形这个问题就简洁了;于是,我进一步引导,能不能忽视物体的大 小和外形呢?播放地球绕太阳公转、轮船在海洋上航行等视频资料,让同学争论摸索这个问题,并说明自 己的理由;同学通过这
5、种争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示,同时仍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培育 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同学的语言表达才能;我通过引导同学的回答,引出质点的概念和质点成立的条件;然后,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哪些物体 的在怎样的运动中可以看做质点的例子;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完全可以攻克本节课的重点及其难点;而对于参考系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一个师生之 间的活动来懂得;请一位同学站到讲台上,我在他面前走过,问他,我动了吗?很明显,他会回答动了;然后,让那位同学与我并排同速走动,问他,我动了吗?他回答我没动;但是,讲台下的同学看到我却动1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 页,共 4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6、 - - - - - - - - - 了;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仍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然后,让同学们摸索,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通过同学 们的摸索,引出参考系的概念,并让同学们举一些由于参考系不同而使物体运动状态不同的例子;对于坐标系这个学问点比较简洁,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学,然后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讲解;通过自学可以 培育同学的自主探究才能,使同学学会学习;3、即时训练,反馈矫正 为使同学所学学问具有稳固性,并使学问顺当迁移,必需进行必要的练习;可以先让同学回忆一下本节课的学问内容,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向老师询问,然后,完成课后习题第 完
7、成情形,可以明白本节课的教学成效;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1 题和第 2 题;依据同学的对于本节课学问的归纳,我采纳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 总结本节课所学学问的机会;我之所以采纳这种方法,是由于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同学积极地学习并可以 明白同学们的学习情形;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把握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但是,依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必需进行准时复习;所以,应当让同学们准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四、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如下(将设计的板书写到黑板上)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物体和质点 2、参考系
8、 3、坐标系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依据高一同学的认知规律,以老师为主导,以同学为 主体,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到学问生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力求使同学在积极、开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 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我的说课终止,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2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2 页,共 4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说课稿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同学在中学已有初步的学习,但中学给的速度概念比较模糊;高 中阶段
9、在学完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以后再引入速度的概念更科学;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帮忙;此外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依据 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懂得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2)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运算(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留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分和联系(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分和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10、速度和速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探究、辩论、沟通、极限渗透法让同学逐步建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比较、探究、辩论、沟通,培育同学学物理的爱好摸索及合作沟通精神;3、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分 难点:由平均速度引入瞬时速度 二、说教学方法 老师启示诱导,同学观看,积极摸索,探究沟通最终归纳出概念;三、说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由日常生活情形提出问题 2、速度概念的学习:试验: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依据老师的指令走路,第一次时间相同位移不同,其次回位移相同时间 不同;让同学观看总结:当时间相同时位移大的快,位移相同时,时间小的快 老师进一步提
11、问:当位移和时间都不同时,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例如:某同学跑完百米用 13.5 秒 8 千米 自行车在 30 分钟内行驶 同学总结:求出两次运动中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比较大小,得出结论 老师总结:(引出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定义 表达式 物理意义 单位 矢量性 由同学总结对速度的懂得 练习: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选项()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B、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 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 D、速度越大,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共 4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老师提问: 目前
12、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78 秒这能说明该运动员都是以10.22 米每秒的速度运动吗?让同学分组争论,回答疑题 引导同学观看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更直观的说明上述速度的定义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在这段时间 平均起来的快慢程度;老师提问:汽车在平直大路上前进,它从制动到停止用了 5 秒,这段时间内汽车每秒前进的距离分别 是 9m,7m,5m,3m,1m,你能求出前 1s,2s,3s,4s 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吗?比它大仍是小?如把时间间隔取得更 小呢?如何求关闭油门是的速度?同学分组争论,派代表回答疑题,最终老师总结这是极限的思维方法,自然引入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
13、度,是一个矢量;同学总结:比较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分与联系 四、联系实际,回来社会;1. 老师叙述司机和交警的故事:在告知大路上一位司机别交警挡住,理由是超速,该大路限速是 100 公里 / 小时,司机觉得冤枉,他说我从开头上高速到现在 30 分钟走了 40 公里按速度公式算是 80 公里没有 超速啊;老师问:是交警弄错了吗?同学分析:不是;司机认为平均速度没有超速,但高速大路限速是瞬时速度;老师问:为什么要算瞬时速度?同学分析:由于事故往往发生在某时刻或某位置,所以应用瞬时速度;2. 引导同学阅读 STS,明白速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说明交通工具的利与弊;3. 请同学们说一说形容快慢的词语,
14、分组竞赛;作业:设计方案测不同距离下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测蜡烛燃烧的速度;课后练习;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4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说课稿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争论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的方向,其次课时主要是 v t 图像中, 加速度的几何意义;这里我分析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教材的位置和作用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是人教版教
15、材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本节以“ 摸索与争论” 作为开头,以实际情形让同学领悟加速度的意义和引入加速度必要性;原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另一种是比较发生相同的速度变化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但教材是将比较质点位置移动快慢的思想直接迁移过来,通过实例分析,使同学明白不同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不同,表现在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不同,从而引入加速度的定义方法 a=v/ t;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包括速度增加的快慢和减小的快慢,不能误认为只要有加速度的运动速度就肯定是增加的;广义地讲,加速度不仅可以描述速度大小的变化快慢,而且也
16、可以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本节教材只限定在直线运动的情形中争论;加速度的矢量性是一个难点,教材是以与速度方向相同或是相反来表述加速度的矢量性的;假如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加速度就有正负之分,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不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关于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教材一带而过,并没绽开争论;二、教学目标依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同学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 懂得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明白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2 懂得加速度的矢量性,能判定物体是做加速运动仍是减速运动;3 懂得加速度的概念,区分速度、速度的
17、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能在生活中精确地使用加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加速度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的定义式的得出过程,明白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争论中的应用;2 由速度的概念到加速度的概念,是深化争论机械运动的思维上的更精确的深化;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加速度的概念的引入,不仅仅是为了在物理理论上更精确地描述机械运动的需要,在具体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是极为有用的概念,通过学习加速度激发了同学剧烈的科学情感;2 从速度的概念到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说明白物理学不是僵化的,它不仅是严密的而且是和谐的;3 有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三、教学的重
18、、难点教学重点:加速度概念的懂得;加速度与速度、速度转变量之间的区分;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懂得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同学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培育人的实践才能的重要学科;仍要使同学“ 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使同学“ 知其然”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同学的现状,我主要实行同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同学真正的参加活动,而且在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5 页,共 4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活动中得到熟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育同学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
19、,充分引导同学全 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进展思辩才能;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纳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启示式:在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同学已经接触了比值定义法,本节课同学可以通过相同的过程再建立一个 新的物理量来刻画物体的运动;老师通过分析,引导同学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迁移到加速度概念的建立上来;2、理论探究法 在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发挥同学的主体性原就,让同学通过理论探究,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 争论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将这一过程和方法应用到其他方面;3、集体争论法 教材刚开头就是摸索与争论,同学在生活中接触的有关加速度的现象比较少,因此,老师要给同学足 够的时间争论,分析,从而得
20、到必要的感性熟识;五、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把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 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同学从机械的“ 学答” 向“ 学问” 转变,从“ 学会” 向“ 会学” 转变,成为真正的 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培育同学的学习才能方面主要实行以下方法:观看,探究,争论,练习,评判;最终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留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支配也留意互动、沟通,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参加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复习导入: (810 分钟)复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强调比值法在建立新
21、概念中的重要性,以本节课开头的情境摸索与讨 论,引入建立新概念的必要性;2、讲授新课: (30 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白地分析教材的难点;仍依据教材的特点,同学的实际、老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形,我挑选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3、课堂小结,强化熟识; ( 3 5 分钟)强调骨干学问网络,重点是加速度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4、板书设计 我比较留意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仍准时地表达教材中的学问点和课堂的教学进程,以便于同学能 够懂得把握;5、布置作业;适当的课后作业可以准时的巩固所学的学问;七、对教材的处理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问的跨度、同学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
22、增有减;1、淡化加速度的方向教学;加速度的方向是个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说加速度的方向如何确 定的问题,我想,等引入了牛顿其次定律后,同学自然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由谁打算,本节课只要同学知道 加速度是矢量即可;重点讲解的是在已知加速度方向的前提下,加速度的方向对运动的影响,即在什么条 件下物体做加速运动,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做减速运动;2、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这两个概念要一带而过,瞬时速度的概念来懂得;不能具体分析, 但要提示同学对比平均速度和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6 页,共 4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说课稿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人教版高一 物理 必修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