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 TOC o 1-1 h z u 电子科技大学修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1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4电子科技大学博、硕士授权点一览表(2011.10)8应用经济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金融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金融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政治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国际政治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6应用心理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9英语语言文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2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5传播学
2、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9数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2理论物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6等离子体物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9凝聚态物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3光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7无线电物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0神经生物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7生物物理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1统计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5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9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3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7光学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91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
3、方案95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9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3电气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7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1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5物理电子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9电路与系统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6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0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4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8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3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7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
4、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1信息安全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5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9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6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67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5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9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7软件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1密码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4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8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8技术
5、经济及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新兴技术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工商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4企业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4公共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7(共58个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中,“数学”一级学科按照5个二级学科招生,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按照3个二级学科招生,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第 23 页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2009年修订)修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与关于加强与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
6、教研办(2000)1号等文件规定为依据,以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修订目标,结合当前我校试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精神要求,特制定本修订要求。一、指导思想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当培养目标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切实可行。在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将指导性、规范性与灵活性、可操作性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相关学科的优势与发展特点,优化各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提倡研究型教学改革;跨学科研究生补修课程的选择要高度表达专业理论基础性。二、基本原则1学科专业划分及名称以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与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为准。要求正确把握专业目录的内涵,本着优化学科
7、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2以中华人民共与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国家文件规定为依据,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表达本校办学优势与特色。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突出各学科的知识更新与发展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总结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与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与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3注重因材施教,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与特长,为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4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
8、的培养方案原则上应按照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制订;不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照一级学科制订;设二级学科但已获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可以按二级学科制订,也可以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制订。5同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表达博士、硕士层次上的内容区别,而且要注意两者间的联系。6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与方法以及其它内容(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等)。培养方案应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便于考核、检查。三、基本要求1各学科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采用传统的责任学院负责制
9、,研究生(硕/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由责任学院的院长领导,由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院长具体组织落实。各学科应成立由本学科及研究生教学骨干教师组成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原则上不少于9人),开展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修订内容由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决定。对于某学科有跨学院跨导师招收研究生的情况,责任学院应邀请其它学科的相关导师,共同商讨拟定研究生培养方案。2各学科培养方案应充分反映该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特色。要求提交研究生培养方案时,一并附上国内外名校相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或课程设置计划,并与其进行比较,给出说明本校学科培养方案与所比较的外校相同(相关)学科设置的差别与特点的比较报告。3培养方案中的课程
10、设置要充分论证,能反映出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与学科专业优势与特点。重点梳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侧重于使研究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侧重于表达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前沿性,注意整合或更新、淘汰内容陈旧、学生反映效果差的课程,力求内容新颖、充实。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应加宽加厚基础理论课程,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各学科专业基础课一般仍按照二级学科要求进行设置(只有一级学科的则按照一级学科要求设置)。提高专业选修课质量,促进研究生个性化发展,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倡各学科专业课打通我校同一个一级学科包含的所有二级学科,融会贯通设置专业课,即由在相同一
11、级学科内包含的所有二级学科分别提供几门专业课,给出类似“菜单式”的列表清单,使该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研究生可在相同一级学科内跨二级学科选修专业课,以拓宽其专业知识面。“菜单式”专业课程设置允许开设多门专业课,但每门专业课一般不超过20学时,且课程之间没有重叠内容。可根据教学周次分时分阶段开出。此类专业课程因学时偏少,研究生将不再有试听时间(两周),即直接网上选课确定名单。对于非“菜单式”列表中的选修课,则按照传统的听课程序选课。鼓励结合学科要求增设科技方法研究课程,为搞好科技开发奠定基础。提倡开设培养研究生“独立研究”、“独立设计”、“工程训练”、“技术创新”、“研究方法应用”、“科研创造
12、”等科学技术应用方法课程。鼓励开设一门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高水平专业选修课,以提升研究生的大局观念、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力。4将课程编号扩大到8位数。每位的具体含义为: 学院 课程所 课程 该级号下代码 属学科 级号 课程顺序号例如,某课程编号“01025003”表示:该课程为开课的通信学院(01)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02)中的、课程级别号为5的某门课程,是该级别下的第3门课程(003)。5更新全校基础课内容。请各学科对本学科的数学(含物理类)基础课内容提出基本要求,研究生院负责协调落实并将能开设出的基础课提供给学院选择。6争取开设高水平的、能反映学科前沿的博士生课程。7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要
13、求与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8要有保证培养方案修订质量的具体措施。(1)课程名称要规范,能真实反映该课程所覆盖的内容。(2)课程内容与水平要表达层次差别。即硕士生、博士生课的层次要区分开,硕士生、本科生课要区分开。(3)避免同一学科开设的不同课程之间内容重叠。(4)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对于应列入培养方案、但评教效果较差(综合研究生评教、专家评价意见等)或课程内涵分量不够的课程,该学科应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要考虑对此类课程进行内容整合,或更新内容,或提高教师水平,甚至可撤换不合格任课教师;对于暂时无人能开出的、但表达了学科培养基本要求的课程,也应当列入培养方案中,以完整地表达该学科研究
14、生培养特点与水平。(5)在专业课程中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重视课程作业、实验等环节训练。(6)确定为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在提交初稿时要提供课程简介,定稿时要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含教材或参考资料的说明),相近学科设置的同名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应统一(研究生院组织相关学院进行协调)。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教材的购买、印刷等必须落实。(7)严格审核硕博共选课程。对该类课程,应在教学大纲中表达对硕士生、博士生的不同要求。(8)各学院在充分论证所属学科培养特点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少该学科研究生授学位应达到的课程学分要求,但对课程内容与质量必须提出更高要求,以保证培养质量。9、研究生课程设置要兼顾
15、受益面。对受益面过小的课程(即选课人数较少),如果非该学科必须开设的课程,应考虑该课程是否与其它课程整合或暂不设置。10、关于教材及参考材料:学位课程要求有确定的教材,专业选修课及其它选修课可有确定的教材或若干本主要参考书目。课程一般应提供参考文献,作为学生自学参考资料。11各学科应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开课学期,避免“秋紧春松”或“秋松春紧”的现象。四、其它要求及说明1培养方案确定后,列入研究生学年课程目录中的任课教师遴选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课程应确定相对稳定的任课教师,每门学位课应确定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任课教师。研究生任课教师的基本条件是:教学、科研经验较丰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含副教授)的教师。
16、个别学科因师资紧缺,可考虑补充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如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的学院)。对任课教师的具体要求参见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任课教师遴选办法。各学科应根据学校的规定及课程的需要,确定任课教师人选。2研究生培养方案确定后,其执行周期一般为四年。在执行周期内,每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课程的调整。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一、课程编号方法:研究生课程编号共八位数,其具体含义分别为: 学院 课程所 课程 该级号下代码 属学科 级号 课程顺序号 或领域例如:某课程编号“01025003”表示:开课单位为通信学院(01)、在该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 信息系统 专业 硕士 培养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