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艺流程和给水构筑物的工艺选择 大作业.doc
《给水工艺流程和给水构筑物的工艺选择 大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工艺流程和给水构筑物的工艺选择 大作业.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与给水构筑物的工艺选择给水处理厂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规模的确定,厂址选择,水处理工艺选择,处理构筑物选择与计算,处理用药剂选择与用量确定,二级泵站设计与计算,药剂(包括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等)配制与投加方式选择与计算附属构筑物设计,水厂平面与高程布置,厂区道路,管线综合布置,厂区绿化布置。4.1 设计原则 (1)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必要时可通过计算确定。(2)水厂应按近期设计,并考虑远期发展。根据使
2、用要求及技术经济合理等因素,对近期工程亦可做分期建设的可能安排。对于扩建、改建工程,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效能,并应考虑与原有构筑物的合理配合。(3)水厂设计中应考虑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主要设备应有备用量;处理构筑物一般不设备用量,但可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提高运行负荷。(4)水厂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供水水质与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与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5)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如果采用现行规范中尚未列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
3、则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确证行之有效,方可付诸工程实际。但对与确实行之有效、经济效益高、技术先进的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应积极采用,不必受现行设计规范的约束。4.2 设计规模给水厂处理构筑物设计规模按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计,即: (m3/h)式中:Qd为水厂最高日供水量,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T为一级泵站每天工作小时数。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4.3 厂址选择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4、 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与便于施工。 水厂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与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前一种方案主要优点是:水厂与取水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如滤池冲洗与沉淀池排泥)的
5、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与滤池冲洗水排除,特别对浊度较高的水源而言。但从水厂至主要用水区的输水管道口径要增大,管道承压较高,从而增加了输水管道的造价,特别是当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系数较大及输水管道较长时;或者需在主要用水区增设配水厂(消毒、调节与加压),净化后的水由水厂送至配水厂,再由配水厂送入管网,这样也增加了给水系统的设施与管理工作。后一种方案优缺点与前者正相反。对于高浊度水源,也可将预沉构筑物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水厂其余部分设置在主要用水区附近。以上不同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其他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4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给水处理方法与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
6、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实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由于水源不同,水质各异,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成与工艺流程有多种多样。方案1 以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处理工艺流程中通常包括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及消毒。工艺流程如图:源水混凝剂投入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清水池二泵站用户 (澄清)方案2 当原水浊度较低(一般在50度以下),不受工业废水污染且水质变化不大者,可省略混凝沉淀(或澄清)构筑物,原水采用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池直接过滤,也可在过滤前设一微絮凝池,称微絮凝过滤。工艺流程如图:源水混凝剂投入混合直接过滤消毒清水池二泵站用户 高分子助凝剂方案3 当
7、原水浊度较高、含沙量大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混凝沉淀(或澄清)效果,减少混凝剂用量,应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工艺流程如图:源水预沉池或沉砂池混凝剂投入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清水池二泵站用户 (澄清) 本设计以地表水为水源,水源水质较好,少许异臭味,所以采用工艺流程如图: 源水混凝剂投入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清水池二泵站用户 。 4.5 处理构筑物的选择4.5.1 混凝剂 1)混凝剂的选择与投加(1)精制硫酸铝 Al3(SO4)218H2O制造工艺复杂,水解作用缓慢;含无水硫酸铝50%52%;适用于水温为2040当PH=4-7时,主要去除有机物;PH=5.7-7.8时,主要去除悬浮物;PH=6.4-7.8
8、时,处理浊度高,色度低(小于30度)的水。(2)粗制硫酸铝 Al3(SO4)218H2O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设计时,含无水硫酸铝一般可采用20%25%;含有20%30%不溶物,其他同精制硫酸铝(3)硫酸亚铁FeSO47H2O 絮体形成较快,沉淀时间短;使用于碱度高、浊度高,PH=8.1-9.6,混凝作用好,但原水色度较高时不宜采用;当PH较低时,常用氯氧化物使铁氧化成三价,腐蚀性较高(4)三氯化铁FeCl36H2O不受水温影响,絮体大,沉淀速度快,效果好。易溶解,易混合,残渣少。 对金属(尤其对铁)腐蚀性大,对混凝土亦腐蚀,对塑料会因发热而引起变形原水PH=6.08.4之间为宜,当原水碱度不
9、足时应加适量石灰;处理低浊水时效果不显著(5) 聚合氯化铝 简称PAC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浊度高时尤为显著温度适应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PH=5-9),因而可调PH值。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低(6)聚丙烯酰胺 又名三号絮凝剂,简写PAM 处理高浊度水池效果显著,既可保证水质,又可减少混凝剂用量与沉淀池容积,目前被认为是处理高浊水最有效的絮凝剂之一,适当水解后,效果提高,常与其他混凝剂配合使用或作助凝剂,其单体丙烯酰胺有毒,用于饮用水净化应控制用量。2)混凝剂投加方式选择(1)水泵投加采用计量泵投加,不需另设计量设备(2)水射器投加采用水射器
10、投加,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但水射器效率较低,且易磨损(3)重力投加将溶液池架高,利用重力将药液投入水泵压水管或混合设施入口处,这种投加方式安全可靠,但溶液池位置较高结合上述优缺点,采用计量泵投加混凝剂综上所述,PAM等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有毒性,不易控制用量,由于在投混凝剂前加液氯进行预处理,如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易被氧化成三价铁。本设计采用精制硫酸铝混凝剂,配合使用活化硅酸作为助凝剂。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低,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温度适用性高。采用水射器压力投加,因为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可靠,广泛应用于加药系统,即混凝剂采用精制硫酸铝水射器压力投加。3)加药
11、间尺寸为:LBH=8m8m3.5m4.5.2 混合设备 1)混合方式混合的主要作用是让药剂迅速而均匀地扩散到水中,使其水解产物与原水中的胶体颗粒充分作用完成脱体脱稳,以便进一步去除,对混合的基本要求是快速与均匀,一般混合时间10-30s,混合方式基本分为两大类:水力混合与机械混合,水力混合简单,但不能适应流量的变化,机械混合可进行调节,能适应各种流量的变化,具体采用何种混合方式,应根据净水工艺布置、水质、水量、投加药剂品种及数量以及维修条件等因素确定。(1)管式混合管道混合 优点:混合简单,无需建混合设施。缺点:当混合效果不稳定,流速低时混合不充分。静态混合器 优点:构造简单,无运动部件,安装
12、方便,混合快速均匀。缺点:当流量降低时,混合效果下降。(2)水泵混合优点:混合效果好,不需增加混合设施,节省动力。缺点:使用腐蚀性药剂时对水泵有腐蚀作用。(3)机械混合优点:混合效果好,且不受水量变化影响,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水厂。缺点:需增加混合设备与维修工作。综上所述,因为水厂水量变化不大,以整体经济效益而言是最具有优势的,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2)尺寸静态混合器直径为DN1200。4.5.3 絮凝设备1)絮凝池形式的选择絮凝池形式的选择与絮凝时间的采用,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与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1)隔板式絮凝池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缺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给水工艺流程和给水构筑物的工艺选择 大作业 给水 工艺流程 构筑物 工艺 选择 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