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论文.doc
《纳米材料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iO2纳米制备及其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于琳枫(12化学1班)摘 要:二氧化钛纳米管由于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在制备方法反应机理二级结构及掺杂与应用方面予以综述,并讨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钛, 纳米管, 制备, 反应机理, 二级结构 0 引言TiO2俗称钛白粉,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热稳定性好,且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它有三种晶型:板钛矿、锐钛矿与金红石型。TiO2最早用来做涂料。自从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已经用碳纳米管模板合成出各种不同的氧化物纳米管,如SiO2,V2O5,Al2O3,MoO3等,二氧化钛由于其化学惰性,良好的生物兼
2、容性,较强的氧化能力,以及抗化学腐蚀与光腐蚀的能力,价格低廉,在能量转换废水处理环境净化传感器涂料化妆品催化剂填充剂等诸多领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晶粒大小,形状,相组成或表面修饰以及其它成分的掺杂对其性质功能有显著的影响,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大,因而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有良好的选择性,可望具有新奇的光电磁性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形成机理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1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1.1 气相法TiO2纳米材料的气相合成主要是在化学技术与物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反应温度高。气相法具有成核速度快、产品结晶度高、纯度
3、高、生成粒子团聚少、粒径易控制等优点。气相法可以合成各种形貌的TiO2薄膜或粉体: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等。最常使用的气相法是高温溅射沉积法(SPD).Ahonen等用钛醇盐做前驱体。采用SPD法合成了TiO2纳米粉体与薄膜。其他的气相制备技术包括:直流电溅射法、高频无线电溅射法、分子束取向生长法与等离子体法等。1.2 液相法目前制备TiO2纳米材料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各种前驱体的液相合成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设备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但是产品粒子的均匀性差,在干燥与煅烧过程中易发生团聚.应用最普遍的液相制备方法包括液相沉积法与微乳液法等。1.2.1 液相沉积法液相沉积法
4、是以无机钛盐作原料,通过直接沉积来制备功能TiO2粉体与薄膜的液相法。Deki等用(NH4)2TiF6与H3BO3的水溶液为起始溶液,制备了TiO2薄膜.Imai等用添加了尿素的TiF4与Ti(SO4)2的水溶液制备了不同形貌的TiO2纳米材料。液相沉积法具有以下优点:对仪器要求比较低,温度要求低(3050),基片选择比较广等。1.2.2 微乳液法微乳液法制备纳米TiO2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微乳液是指热力学稳定分散的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宏观上均一而微观上不均匀的液体混合物。该法的制备原理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形成一个均匀的乳液。利用这两种微乳液间的反应可得到无定型的
5、TiO2,经煅烧、晶化得到TiO2纳米晶体。贺进明等以TiCl4为原料、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在较低温度下,制备了球形、花状、捆绑丝与星形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微乳液法得到的粒子纯度高、粒度小而且分布均匀,但稳定微乳液的制备较困难。因此,此法的关键在于制备稳定的微乳液。2 TiO2纳米材料的反应机理 2.1氧化钛纳米管形成的反应机理 目前,对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形成机理与组成尚存在分歧。一般认为,锐钛矿或者金红石相以及无定形二氧化钛在碱性条件下转换为纳米管都要经过单层的纳米片的卷曲,类似于多层碳纳米管形成的机理,即从1D到2D,再到 3D的组合过程。Sugim
6、oto等研究证实了层状的质子化的二氧化钛纳米片的存在,Sun与Masaki各自报道了钛酸钾或者钛酸钠形成的纳米带。在碱性条件下,各种钛酸盐可以形成层状的结构,再通过折叠或卷曲形成纳米管,但折叠或卷曲的顺序尚不确定。理论上钛纳米带折叠或卷曲形成纳米管时,可形成下列3种形状:(a)蛇形的,即单层纳米管的卷曲;(b) 洋葱式的,即几个有弱相互作用的纳米片的卷曲;(c)同心式的,通过卷曲或者折叠成多层的纳米管。但实际上,(c)种形状在合成时很难出现。Yao与Ma通过TEM研究分别证实了(a)与(b)构型钛纳米管的存在。 梁建等则认为钛纳米管的生长机理符合3-2-1D的生长模型,在水热合成的过程中,在高
7、压高温与强碱作用下,二氧化钛块体沿着(110)晶面被剥落成碎片,在片的两面有不饱与悬挂键,随着反应的进行,不饱与悬挂键增多,使薄片的表面活性增强,开始卷曲成管状,以减少体系的能量,这一点从反应中间产物中观察到大量的片状及卷曲态得的到证明。Dimitry V. Bavykin19等系统地研究了合成温度以及TiO2/NaOH mol 比对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形貌的影响.认为 图3-b 符合氧化钛纳米管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形成机理的原始驱动力的解释。Dimitry V. Bavykin等进行了氧化钛纳米管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该模型见图4 能够很好的解释实验中增加TiO2/NaOH的摩尔比,氧化钛
8、纳米管的平均管径也增大。同时也可以解释反应温度增加有利于纳米管的平均管径增大。 2.2 纳米管的热稳定性及氧化钛纳米管的晶型 由于二氧化钛纳米管为无定形结构,在热力学上,属于介稳态。因此研究温度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颇有必要。王保玉等以TiO2为原料制备成TiO2纳米管,通过不同温度焙烧得到不同的样品,用TEM,XRD,FT-IR,BET等手段详细的研究了温度对晶型,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00 与400 焙烧存在着两次比表面积的突降,用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管在400 时,比表面积降到很小,管的结构严重被破坏。用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管是无定形的,而模板法制备的纳米管为锐钛矿型的。这可能是因为化学法制
9、备的纳米管为多层,层与层之间不能形成三维空间的点阵结构。而王芹等研究则发现钛纳米管经过400 热处理后能保持其纳米管的形貌,600 有纳米管间烧结的现象,800 时管的形状完全被破坏。可见合成方法的不同,氧化钛纳米管的热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差异。 Graham Armstrong等用水热法合成的氧化钛纳米管晶型为TiO2-B,具有竹子状的二氧化钛,是以TiO6八面体为基础通过共用边与共顶点形成的多晶,不同于锐钛矿相,金红石相与板钛矿相,密度比上述三种晶型都稍低。但XRD的结果表明,TiO2-B的结构中仍还有痕量的锐钛矿相。梁建等用水热法合成,控制温度130 ,晶化时间23天,成功制备了多层的锐钛矿
10、与金红石混晶的TiO2纳米管。王保玉等研究发现,氧化钛纳米管为多层管,每个单层相当于 一个氧化钛分子的厚度,层与层之间不在以化学键存在,Ti在纳米管中的配位与八面体结构未达到饱与,拉曼光谱表明,TiO2纳米管以无定型的形态存在。Tomoko Kasuga等用10 M NaOH溶液水热条件下110 处理20小时,得到具有针状结构的纳米管,晶型为锐钛矿型。可见纳米管的晶型,随着水热处理的温度与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3 TiO2纳米材料的的二级结构 在水热处理的过程中,除了生成纳米管本身的一级结构外,还存在纳米管之间的聚集,因而产生了氧化钛纳米管的二级结构。Dimitry V. Bavykin等研究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材料 论文 纳米 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