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大自然的文字星座可以区分方向,看云识别天气,脚下的石头告诉我们地质变迁。学会“熊、耸、兆” 三个生字,并能书写美观;理解“预兆、耸立、迷失、汪洋、铁砧”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平舌音“耸”与翘舌音“兆”、“砧”,会用“苔”、“岗”、“壳”不同的拼音组词。反复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用心体会第六段中的动词“搬、爬、带、走”的巧妙,理解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的写出了地质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 解读与破译大自然的文字,并能利用大自然的文字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5领会“总是坐在
2、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明白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懂得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中思考、发现、体会,了解课文中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等句子;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品读大自然的文字,并学会解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三、 教学评价设计: 检查学生预习环节中,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朗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正确、流利读
3、书的情况等,以便课堂学习时,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侧重指导一下。 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通过圈画,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第二段,紧扣关联词“即使也”,体会看星星区分方向的巨大作用,第六段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动词“搬、穿、爬、带、走”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推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朗读妙趣横生。 借助拓展小练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搜集相关资料,仿照课文的拟人写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大自然外在的科学知识,感悟大自然内在的神奇意蕴,并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四、 教与学的准备:1学生:收集大自然的文字相关的资
4、料,完成预习单 2教师:教学课件PPT五、 教学课时:课时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 激趣导入,引出大自然的“文字”。1 谈话导入。师微笑着说:能说说教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教师做各种表情微笑、紧张、生气。(学生一一回答教师的表情)。你们真是我的知音。这些就是我脸上蕴含的“文字”!我们班同学能从教师的脸上读出蕴含的“文字”,真了不起!2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到大认识许多文字,文字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你们知道吗?在自然界里,还有另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就可以帮助我
5、们认识与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它就是(师板书:大自然的文字),今天,教师就与大家一起去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设计意图:从教师的表情,脸上的“文字”入手,提示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写在纸上,“文字”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所蕴含的信息,为这节课大自然的文字做铺垫,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学习环境。】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伊林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伊林:生于1895年,逝于1953年。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人与自然与改造行星等,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
6、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4 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教师归纳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的?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我们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那么咱们先来做一下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质疑课题,明确学习方向与重点,学贵有疑,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与运用的一个过程,而且通过提问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二) 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交流写字这一部分,是否美观,正确。“熊”笔顺较多,应写紧凑一些,“耸
7、”上下结构,上面的“从”应写小一些。 (2)学生在课本上描红生字“熊、耸、兆”。在本子上练写自己不满意或是认为难写的字。2检查词语。 (1)课件出示:认读词语。指名读,发现错误,纠正练习,再齐读。 小熊星耸立预兆青苔花岗石贝壳 铁砧(zhn)迷失 汪洋 毁掉 观察提示:“耸”是平舌音,“兆”、“砧”是翘舌音,学生多练读几遍。“青苔”的“苔”应读“ti”。 (2)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例如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等。“预兆”就可以通过近义词“先兆”来了解,“铁砧”通过图片来理解,也可以通过查词典来 (铁砧图片)理解: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
8、“砧”,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 【设计意图:结合预习单,引导学生多种渠道理解词语,阅读上下文,查词典或字典,也可以上网搜索,请教别人等,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交流预习单上的多音字组词。同桌互相检查,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苔ti( )ti( ) 岗gng( )gng( ) 壳k( )qio( ) 3检查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 把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与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做好标记。 (2)指名读,每人读一段,做到正确、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听,检查对错,提出建议。着重阅读26段,
9、读准“砧状云、预兆、青苔”等词语。哪一段读得不好,可以多让几个人来试读一下。 【设计意图:读书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明确课文重点26段,引导学生多读多练,教师相机指正难读的词语,为学下文打好坚实的基础。】(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贵有疑,聚焦课题,围绕质疑的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1)学生快速朗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哪地方不理解,不好读,自己做个记号。 (2)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大自然的文字写在大自然上面,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石等物。2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结
10、构。(1)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简要的说一说。(课文先总讲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然后分别从头顶的天空与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与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区分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2) 学生思考交流课文的写法。(提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大自然这本书的内容,哪些不是。)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来写的。 (3)分组每人一段读二至六段,并思考每一段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学生交流介绍。 【设计意图:从整体了解课文的结构,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学习课文的写作结构,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环节二、部分理解
11、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初识大自然的“文字”1现在咱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文字。同位合作,品读第一自然段。2仔细观察,出现了几个“文字”,用笔圈画出来,“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与“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这两句话中的“文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我们认识的文字,指的是书上的汉字,而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自然界的物体。)【设计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文字”的异同,体会大自然的文字虽不是写在纸上的汉字,却与汉字一样,能够给我们信息。】3教师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学生
12、默读思考,找到衔接的词语,说一说有什么作用?(“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文章自然过渡。)4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1)学生朗读这句话,并细细品味。(2)同桌互相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天上”与“地下”是一对反义词,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与两个“每”字共同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5指导朗读:要注意停顿与重音。两个“每”字,还有“可以、也有、就是、也是”这几个词语,速度要慢,要重读,更能表达出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指名读,师生评价比较读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6教师小结: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大
13、自然不是缺少文字,而是缺少发现与阅读文字的眼睛”。【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两个“文字”的比较,突出大自然文字的特殊;通过两个“每”字,表达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引导有感情的阅读,加深领悟文章的内容。】(四)精读感悟品悟大自然的“文字”1学生自由阅读26自然段,并用笔圈画出描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互相交流说一说。教师小结:我们知道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大自然的文字指书中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2 指名读26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1)学生认真,找出过渡段,在前面画上“”。(第四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2)交流讨论这句话中全文的作用
14、?(过渡),哪个词让你看出来的?(也)前面的2、3段写的是天上的星星、云,后面的5、6段写的是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一个“也”字把它们巧妙地连了起来。 (3)指导有感情阅读第四段,感受“也”字的巧妙,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过渡段,体会它与以前学过的用“不但而且”连接起来的过渡段稍有不同。初步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的文字分为天上与脚下这两部分,也为下文的“天书”、“地书”的出现做好铺垫。】3 思考,根据课文26段编辑书名。 (1)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它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星星、云,还有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那么我们可以把大自然这本书分成上下两册,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给上、下册分别
15、取书名。 (2)学生自由读第26节,想好后与同桌商量书名。教师引导归纳可分为天书与地书两类。(板书:天书 地书)学生再依据课文内容填取:( )的天书与( )的地书。(师板书:神奇 有趣)。 【设计意图:采用取书名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使得大自然的文字更加形象直观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究交流的驱动力。】4教师总结: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书”与“地书”,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真是趣味盎然。板书设计: 24 大自然的文字 天 地 书 书 (神奇) (有趣)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解读
16、大自然的“文字”1 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它也有自己的文字,读懂它的文字,我们就可以认识与了解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2)学生交流并回答: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可以分为上下两册天书与地书,分别介绍了大自然的那些文字呢?(神奇的天书上有有星、云,有趣的地书上有石灰石、花岗石。板书“天书 地书”)2 解读大自然的“天书”。 (1)大自然中的每一颗星,每一颗小石子,都是文字。就让我们一起到天上去看一看天上的文字,我们能读懂什么。学生默读2、3小节,思考水手、飞行员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先画出相关语句,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4 大自然 文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