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特殊地层的施工技术.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隧洞特殊地层的施工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洞特殊地层的施工技术.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隧洞特殊地层的施工技术 在断层及其他复杂地层,如在破碎松软、渗水、漏水、流砂等不良地质构造中进行隧洞施工,防止围岩坍塌和衬砌沉陷变形是关键问题。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我单位施工经验,采取相应措施: 11一般措施 (1)在思想上重视它。提前开展有关情况的调查,根据调查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在施工中造成困难,影响工程进展。 (2)采用地质超前预报,对前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预报,根据预报结果和已揭露的岩石情况综合判断,对前方的地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缩短开挖进尺,严格控制爆破的单段起爆药量,确保爆破震动速度控制在2.0cms以内,同时加强爆破振
2、动速度监测,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4)爆破后要及时出碴,及时进行支护,减少掌子面暴露时间,并根据围岩量测情况大决定该段是否加强支护。 (5)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旁站值班,随时观察了解掌子面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2塌方预防及处理 12.1塌方预防 防止塌方是保证安全施工和快速掘进的关键,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施工前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实施超前地质探报技术,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和监测有无异常,仔细研究岩体和地下水变化规律,不断修正和完善原设计方案。 (l)勤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和量测现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变化情况,研究变异规律,据以制订施
3、工对策,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埋设YST型钢丝收敛计,及时预报岩体稳定情况。 (2)短开挖 岩性不良地段,严格控制进尺,紧跟作业面一次支护快速衬砌,多打孔,少装药,放小炮,保证断面规整,为初期支护创造条件。 (3)强支护 及时支护是消除塌方的重要手段,强支护是预防塌方的主要措施,施工中利用小导管注浆、长管棚、格栅拱等进行强支护。 12.2塌方处理 不同类型的塌方,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某些情况还需要几种方案综合处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几种塌方情况,提出以下的措施: (1)裂隙扩张造成的小塌方: 此类塌方多发生在轻微风化或裂隙较密集的围岩中,主要是由于开挖和支护方法不当造成,常发生在
4、爆破后的几个小时内,虽然塌方数量不大,但威胁工作面的施工安全,施工中拟用加强锚喷法。 (2)塌方体窄长的小塌方 此类塌方多发生在断层破碎带较窄且两侧岩体比较完整的地段,施工中可采用挑梁法安装钢支撑,然后对塌方处锚喷,挑梁法指将型钢穿过临时架立支撑的顶梁直抵掌子面,形成一排挑梁,在挑梁上架设水垛,填塞洞穴。 (3)中等塌方 塌方量较大,塌方范围在10m左右,多发生在两条相邻、倾向相对的断层带或两种岩层交接带。在塌方之前,常有掉块现象,其频率及块度随爆破振动烈度、振动频率和地下水活动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塌方后,常有较稳定的顶板,继续塌方的可能性不大,一般用锚喷法、插筋排架法、护顶法、管棚法等处理。
5、 (4)大塌方 该类塌方在 100m3以上,塌穴高度在 10m以上,当洞顶岩层较薄时,易发生冒顶。处理措施为:若塌方堵塞整个隧洞,且对塌方规模和规律还不了解,可采用锚喷法,管棚法等多种处理措施;当塌方段埋藏较浅或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时,从洞内处理难以保障安全,可采用灌浆法和环行导洞法综合处理。由于地下工程塌方情况十分复杂,塌方处理也无一定模式,具体要视现场情况研究决定。但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以便做到未雨绸缪,一旦发生塌方,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把损失减到最小,现对以上几种塌方形式提出如下处理方法,见表4-3。 表4-3塌方处理的主要方法序号处理方法适用条件主要施工程序1喷锚法小塌方或边墙塌方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洞 特殊 地层 施工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